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构建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截至2014 年底,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40%,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共有1327 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首次突破1000 万,为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培养了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教育规模创新高的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步伐加快,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强化内涵建设。
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是体现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载体。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通过对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来衡量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文件指出:要完善质量保障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依法履职、院校自主保证、社会广泛参与,教育内部保证与教育外部评价协调配套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因此,推进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建立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教学质量评价的含义
教学质量的概念要比一般产品质量的含义复杂、深刻,人们难以取得共识。不同研究者在定义教学质量时有着非常大的区别,高职教育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等办学条件要满足学生个人受教育、就业需求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二是课程安排等教学各要素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高职高专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笔者认为高职各专业教学质量是指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条件、人才培养过程等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特征、标准,职业技术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专业人才发展趋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受教育者就业,使教育产品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
开展专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是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工作机制,对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效果给予诊断和定位,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史美君指出,教学质量评价是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二 高职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目前存在方向不清、定位不准、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构建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评价指标内涵及标准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评价指标的构建应满足评价功能定位和评价目标实现。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当前的专业教学评价中存在着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导向性不强、标准不够科学、功能不明确、内容不全面,评价方法传统,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在构建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质量导向、推动发展
质量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提高质量要从重数量规模向重质量发展转变,强化内涵建设。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应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教学管理,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培育特色。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不断提高育人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是从教学质量管理入手,实现学校自我管理、自我评估和自我约束的有效手段。教学质量评价是应始终坚持质量导向,重视内涵建设。评价中应淡化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段,重点在发现问题、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发展,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瞄准影响自身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观念转变、实践创新,推动学校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标准引领、凸显诊改
专业建设标准是指导专业规范建设、衡量专业建设水平或质量的准则。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标准使专业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遵、有序开展,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并能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评价的核心是建立标准,标准由学校根据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相关区域经济情况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标准的分解, 评价指标应由社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定,以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等为载体,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标准的导向性、评价性、监测性作用。教育部2012 年11 月公布首批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涉及18 个大类的410 个专业, 在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进程、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尺,评价指标体系应充分体现上述教学标准要求。
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传统评估不同,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做价值判断、考核评议,而是定位、体检、矫治、导航,引导和帮助学校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理念,关注人才培养质量、课程体系、培养条件、服务能力、实践教学等关键方面,根据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自主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查找不足,促进改进、创新,从而高质量地全面达成预定目标并不断创造性地超越既定目标。
创新方法、注重实效
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评价要建立常态化的院系评估制度,将以往的水平评估改为状态评估,建立以院部自主评价为核心的督导评价、教师评教、学生评教制度,采用问卷调研、随堂听课、访谈等方法,积极开展课程教学评价、实践教学评价;教务部门要开发网络管理系统,组织和实施网上评教、毕业生质量评价活动;学校要规划建立信息采集与管理平台,实施对教学基本状态的常态监测,实时、准确、完整采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掌握和了解人才培养工作状况;同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适时监测,定期开展质量事故自查自纠,对质量事故及时通报和处理。形成自我诊断、定期检查反馈、及时整改的质量提升机制。
综合评价、聚焦特色
教职成厅[2015]2 号文指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组织实施、专业教学团队水平、实践条件等诸多因素密切有关。专业教学质量评价要考虑专业定位、办学过程、反映专业培养的结果。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要全面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环节与要素,形成主次搭配、相互配合的体系。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应重点关注体现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的特征,要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引导教育和教学。遵循这种思想,在设定高职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监测点时要突出以下重点: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条件、就业质量等。强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就业和创业等☁方面建设内容,♡重视特色建设,聚焦在集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上。
多元参与、学校主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企业和社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用人单位是接纳毕业生的部门,对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清楚,为体现教学质量是否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要与企业和行业人员一起商讨制订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实施起来才切实可行。扩大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范围,在评价主体中将行业企业、学生家长、毕业生、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等多方面纳入参与,不同的评价主体站在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视角对教学质量开展相关评价,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提供观测数据,结果相互印证,减少误差,才能提高评价结果的真实度、可信性,有效促进学校对自身人才培养质量的反思。高等院校自我评估,是教育现代化必然要求。目前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已推行以自我评估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体系,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职业院校要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根据文件要求,学校应切实履行质量主体职责,根据区域经济情况、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需求及自身实际制定评价标准,通过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专业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诊断和改进,这样才可保证学校及时全面把握常态教学数据变化,分析培养工作动态,保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相对稳定、动态调整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正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对提供服务支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院校面临生源多元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校际竞争日益激烈、多元主体参与办学等变化,这些挑战迫使学校应及时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跟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与改进教育教学、使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产业发展、职业变化更加吻合,促进学生发展,达到教与学ฌ的双赢。
三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国家示范 院校建设要求和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指标,课题组结合学校情况提出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在重视教学过程、教学条件、教学输出的基础上,将人才培养理念、实践教学、服务地方能力等列入考量范围,评价指标由4 个一级指标、16 个二级指标组成
人才培养理念: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对接程度;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是否真正建立,校企合作⚥的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课程体系: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构建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性;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教学资源建设状态。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出率;校内外实训场地和装备与实训项目的吻合度;校外基地指导教师的配备及实训项目的实施等。
师资队伍: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及实际承担教学任务能力。
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及毕业生就业:学生质量方面着重考量专业职业能力、创新能力、整体素质方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
服务能力:专业教师社会服务的参与度;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数量;对服务对象的提升状况和促进发展的作用等。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下设38 个三级指标,课题组经研究分析,提出了专业评价指标的内涵及标准的具体要求,限于篇幅,在此不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