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整合 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时间:2024-12-26 03:08:5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 新课标下新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的尝试,应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提升语文素养为出发点。高年级阅读教学需有效整合单元教材,构建“自学解决字词――接收信息――解决疑难问题――研读特色片段――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方式。

新课标呼唤新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但教师们更多地还是依照“老经验”,将“教材内容”当成语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把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思想情感的感悟方面。崔峦教师曾说过“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这句话很正确,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学生的角色依旧是收纳知识的机器,课堂留给学生进引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时间很少。这样的课堂结构高耗低效,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大。

人教版教材多数按人文主题设计教材单元,相对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特点。单元中围绕一个主题词,把读写口语交际或综合实践活动加以优化整合,使之彼此渗透,互相联系,留出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为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需要对课堂的教学结构和方式做一定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应有效整合单元教材,构建“自学解决字词――接收信息――解决疑难问题――研读特色片段――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方式。

一、解决字词关

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自学能力,在预习的环节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自主解决本单元的所有字词。在进入单元学习的第一节课,教师安排学生组成四人小组,互查字词掌握情况,并对存在较多错误的读音和难理解意思的词进行难点突破,最后通过听写或造句等方式进行巩固。教师每学期第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就是提出预习要求,并在学期初的训练中不断地督查、普及,让更多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小组的互动中提高自学能力。

例如阅读课的预习要求可以设置为:①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②画出文中喜欢的词语,不知道意思的,并给课后的生字组词。③边读边想,从哪些词语、句子、片段中,接收到哪些信息或疑难问题?写写批注,以备小组交流。每天的预习要点可以根据课时情况和作业量的把控分点进行。

二、通读单元课文,交流阅读信息

根据预习要求,组织四人小组学习交流自学(预习)的收获,重点交流各自接收了哪些信息。此环节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改变了以往课堂上的发言者仅仅只有几位胆大、勇于发言的学生主导课堂的局面。在小组交流信息的过程中,人人需要发言,这样学生的实践面大了,尝试自由表达的阵地有了。教师是引导者,在小组交流信息后派代表向大家汇报信息,再有教师适当引领和点拨。如此循序渐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自然也会提高。

三、学会质疑,解决重难点

语文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于是处处都要不停地追问,直到教师自己把重难点全部讲解一遍才放心。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的进度也是有限的,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呢?最有效的方法是放手试试,看看学生自己能学多少。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先在小组中讨论,看看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的再提交到课堂解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揭秘者,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要选取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例如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篇精读课文和《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两篇略读课文。这四篇课文,虽然选材的角度各不相同,但在写法上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来体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无私。通读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必太小,甚至可以提出大问题,如对本单元几篇文章中父母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看文章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对原因的寻找表述就是学生自己对课文的初解。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堂上教师稍放手,学生的各抒己见就会形成,对学生的思维空间的拓展及阅读质量也会得到提升。

四、研读有特点的片段,感悟有特色的表达方式

再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译文,学生对内容的认知是了解,但对于实际生活的拓展并不能很好地延伸。而《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两篇,虽是略读课文,内容浅显ถ,但表达有特点的片段较多,可以让学生多花些时间感受语言的魅力。

1.品味对话,初学短语式的对话。两篇课ท文都有很多的短语式的对话,通过对比,感受两位妈妈的内心 世界。

在本组课文中,学生第一次发现对话中可以不加提示语,省略号也可以这么多。《慈母情深》中这段对话特别简短,读起来感到短、快,简洁到不能再简洁了,好像多说一个字就是浪费一样。因为在这样简短的对话背后是一颗为了一大家子而情愿自己操劳、忙碌的慈母心。话语重复,“我……”“我……要钱……”读到了“我”的没有勇气,连话都说得断断续续。这样的对话描写形象地表现出车间内的忙碌和嘈杂,也使人物语言与人物个性、生活环境保持了一致性。

感悟了《慈母情深》,再读《学会看病》中的特色片段,学生对人物特点及文章的表达特点也就明了了。通过对比整合教学,减少了❤授课时间,却加深了阅读感受,练习的机会也多了。

2.特色的“慢镜头”和“快镜头”的对比。以《慈母情深》为例。

镜头一:“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镜头二:“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忙碌……”

通过对比朗读,学生会发现镜头一的句子将“我的母亲”倒置,并进行多次反复,这样的表达效果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画面中母亲的挺背――转身――抬眼望都是那么艰难,读者仿佛与作者一样亲眼看到了母亲的背、脸以及眼睛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变化,她是那么疲惫、劳累。作者也感受到了母亲赚钱养家的辛苦,这样的句子字字有真情。而镜头二恰恰让人感觉是个快镜头的画面。这个句子中“立刻”也多次反复,但同样让读者感受到母亲挣钱的不易与生活的艰辛。

五、梳理有特点的表达方式,读写结合

以上板块的整合学习在课时上的盈余可以多进行言语实践活动,可以把课内与课外生活经历有意识地沟通起来,进行比较,多元解读体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梳▼理单元中有特点的表达方式。以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教材为例。

(1)学会选合理场景。在本组教学后,学生对没有提示语的对话模式很感兴趣,那这样的对话用在哪些场景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梳理后总结:当对话的双方一直在进行谈某个话题时,就可以使用不加提示语的分段式对话。如:争辩、赶时间时的交流、两人的讨论等,这样的表达简短明了。

(2)表达有特色的表达方式的模仿。文中的快镜头的句段的学习模仿,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事件中呢?如迟到了,运动会的短跑比赛,人物的特写:风风火火的她(他)……ร

(3)大片段心理活动描写素材的收集,学生谈到了:考试中的偷窥,做事理亏了,做了错事,或独自一人要解决没有经历的事等等,都会有很大的心理波动,需要用上心理活动的描写。

2.让学生自由选题练习。课程标准对于作文教学的理念就是“自主表达”“自由表达”“创造性地表达”,也只有做到了自主、自由、创造,才能写出各自的独特感受,才能表达自己想写的、高兴写的内容。教师在引导教学中有了多样性,学生的练习选择也可以更自由,那么对习作练习就不会那么畏惧了。

总之,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在文本的解读中要善于拓展教材资源,根据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合理地整合与开发教材,更好地引领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多积累多运用,逐渐领悟文化的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律,形成语文学习和运用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