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如何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探析

时间:2024-11-10 14:28:5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教育部不断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各大高校在教育改革中普遍实行了学分制。学分制的实施,一方面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了新平台,另一方面,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新挑战,也对高校学生学风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学风建设面临更多新问题。已引起了高等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对加强学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学分制 学风现状 学风建设 教学管理

随着教育部不断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高等学校在教育改革中普遍实行了学分制。学分制是一种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弹性学制,是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出发,是以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量,教学中允许学生自主选课,以取得所选课程、规定的各项能力的总学分作为毕业条件和获得学位的标准,采用多样的教育规格、教育方式方法和实行灵活的过程管理、严格质量评估的目标管理的柔性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的实施,一方面,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的特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意识、自主能力,有利于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反映了学分制下高等教育的开放性,有利于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原有的学年制下的教学管理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培养规格、教育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在学分制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学风的形成条件上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使学风建设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1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学风新问题及原因

1.1 学分制制度本身不完善 首先,对于学分制的相关制度制定不完善,规定不严格,宣传不到位,致使大部分学生对学分制并不太了解,没有充分认识,学年制与学分制区分不明显,特点不突出,学院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完全按照学分制要求转变。在教学的方法、内容、要求上,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课程设定都还有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的“标准化”教育的痕迹。致使学生与教师都还没有适应学分制的转变,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手段、内容甚至教学态度达不到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要求。教与学相互脱节,积极正面的引导不够,也对高校学风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

其次,学分制下的引导教育机制、配套设施不完善。学分制最大的特点是弹性学制,自主选课、目标管理、个性化发展。采用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学分制教学计划指导下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读方式、学期修课门数等。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籍的管理与实际的操作存在难度,师资的配置与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课程的安排与开设专业性明显,课程的选择性差,同学们普遍感觉到选课空间不大,备选课程太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是自主选课,但是受限还是很大,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之配备的导师制不完善,在ฎ学生的选课方面引导作用不明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够。学分制下,学生动向纵横交错,班级概念模糊,学生与导师、导员集中见面的机会少缺乏交流,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力度不够,各种教学信息不能够广泛传递给同学,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组织松散,影响学风建设。

通过实际情况的分析,深化了对高校学风建设诸多♪问题的认识与思索,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2.1 行政管风是学风建设的保障 制定完善、细致、全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学风质量监控制度,学风奖励惩罚机制,课程管理及学籍管理制度,要规范教学活动与教学文件,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使之更加科学化。

加强学分制教育宣传,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观念,得到广大师生理解,积极参与和配合,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学风建设与人才培养体制相契合,充分体现学分制的特点,根据实际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方向和专业要求,保证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读方式、学期修课门数等。

积极宣传落实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引导、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加强考风考纪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严格考试纪律,更要严明学习纪律和ซ课堂秩序坚持教考分离和集体、轮流阅评卷记分制度;严格计分标准,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严格学生的目标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估体系,保证学生宽进严出,提高学生的素质。

完善教师的激励奖惩制度,考核评优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应通过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师德建设,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让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提高教风。完善导师制度,加强学生的引导教育。

加强二级学院的自主领导权。在教育教学中可以根据本专业、学院的特色合理的安排教学,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课程、师资、校舍等教学资源是学分制发展的瓶颈,也是学分制下形成良好学分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加大学院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净化校园环境,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购进新软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教师教风是学风建设的主导 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专业、科研水平,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辅助先进教学手段。教师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能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有所建树,才能开出高品质的课程。其次,改进教育教学,转变教学的角色。以专业学习为载体,将专业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讲重点难点,自学与讲授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大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在专业领域选择职业方向,树立起自我成长和成才意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适应性教育,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杜绝旷课、迟到、上课开小差等不良现象,形成一种自觉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加强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生感受社会经济对各专业人才、知识的需求,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风建设、增长学生才干的重要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积极为他们排忧解惑,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使其健康成长;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使学风建设成为学院每个人的一种牢固观念、行为目标、自觉行动。加强导师引导作用。导师需要在熟悉专业教学计划和学分制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选课指导和学习指导,避免学生盲目选课,指导如何优化组合选课资源,建立起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需要做出科学的选择。形成良好的教风,全面推进人才培养进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功就业。

2.3 学生学风是学风建设的主体 学ღ风通常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意识、精神面貌和思想品格的外在表现,因此学风建设还应该从学生自身来加强学风建设。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帮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我,准确定位,找准目标,激发学习兴趣,适应不断调整和更新的专业培养方案,并在一定限度内根据自己的学习条件进行积极地自我调整。其次,加强学生的班风建设。加强班级制度建设,树立良好学风。要严格遵守查课制、严格考勤制、寝室检查制、请销假制、班干考核制、党员选拔制,让班级管理条理化,做到有章可循。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党员、班干模范带头作用,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良好的沟通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发挥寝室文化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局面。最后,培养学生多参加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联系紧密,建设高品位、全方位、健康、高雅、怡人、多彩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学风养成教育中凝聚、辐射、熏陶和引导的功能和作用。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参加多样的社团活动,✉丰富生活;参加学校利用展板、宣传窗口、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宣传组织的先进表彰大会、成功人士或优秀学生的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学术讲座,学习先进经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树立标尺。通过学然后知不足,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激励引导,净化学校学习风气。

大学生学风建设,与我们的高校制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密不可分,这几方面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不断的探索、改革,高校的学风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