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创新与建设

时间:2024-11-10 13:41:3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高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必须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断地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成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从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现状入手,探索如何加强校园文化的创新与建设。应该勇于履行和承担起新的功能和使命

【关键词】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创新与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拥有的价值理念和精神特质,包括大学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校园文化的迷失,许多学生迷恋洋节日,漠视传统节日,更有甚者竟然不知大学存在校园文化,究竟该坚持怎样的校园文化去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是当代教育学者和一线学生管理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现状及分析

高等院校是以培养研究型和高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终身教育理念将逐步深入人心,将高等教育体系中职前与职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终身教育的完整连续统一体已成为世界性趋势。但从目前国内各个高等院校的发展现状来看,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并不明显,主导地位还不够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单一,缺乏远见

校园文化不单单是校园环境的美化,更不是建设各种各样的景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个高校争相建设各种高楼大厦,挂各种条幅,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以达到丰富校园文化的目的。而其实际效果与预定的效果却相差甚远,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并不大。以社团为例,活动仅限于一部分学生,活动形式没什么新意,内容单一。什么样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这是高校教育者必须面临和回答的问题。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给校园核心文化的确立和建设带来很大冲击。特别是在经济不断转✌型的今天,高校毕业生要想在未来的工作发展中更有竞争力,职后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且经验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门的打开、教育体系的不断开放,许多新的院校应运而生,教育模式也千差万别,高等院校为抢夺生源,扩大办学规模,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基础,不断推出自己的特色教育。不断的变化教育模式和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校园文化的流失。许多高等院校的定位还存在误区,只单单认为只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工作就行,而忽略学生在企业未来的发展。许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把大学作为找工作的工具,而忽略大学文化的育人作用。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逐步创造和积淀起来的,它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文精神,更是一种精神财富的传承。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工作,可一些高校的管理者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牺牲文化的长远作用,盲目的进行一系列文艺活动,大搞形式主义,往往事倍功半。

(二)核心文化建设薄弱,缺乏认同感

目前,许多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造成校园核心文化非常薄弱,缺乏高校师生的认可。大学如果没有核心文化,其存在如同行尸走肉。高校社团是校园文化的ญ载体之一,是高等院校学生陶业情操,提升修养的天地,由于网络的普及,稂莠不齐的娱乐八卦文化也进入高校,加之学生对明星的崇拜,社团反而成了其爆料搞笑的舞台,进而失去了其育人的作用,许多社团的节目育人作用大打折扣,致使相当一部分同学对社团活动比较漠视。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有限,经费不足,校园文化只限于一些社团,造成其文化单一,缺乏活力,名人讲座更是少之又少。

高校的定位的误区,使得校园缺乏核心文化,造成高校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自己在交际和学习生活方面的事,譬如近来一系列的高校恶性事件引起高校管理者的思考。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视大学为找工作的工具,而忽略大学文化的育人作用。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高等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技术人才。高校的定位误区,使得校园缺乏核心文化,造成高校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自己在交际和学习生活方面的事,譬如近来一系列的高校恶性事件的发生,引起了高校管理者的思考。单纯的以就业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校园核心文化的建设,致使许多高等院校在发展中的不断碰壁,更使其文化缺乏认同感,不利于校园文化的积淀,不断的探索和改进难免的要牺牲一些学生的利益。

二、加快校园文化创新与建设的对策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未来的社会发展越来越趋向高技能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如何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成为当前高等院校必须探讨的课题之一。本科院校是以创新精神、培养管น理、研究性、高级专业人才为主。新时期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必须加快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创新与建设。

(一)明确高等院校文化建设目标,注重文化育人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不断改革,无形的、抽象的校园文化也面临着具体挑战,高等院校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定位自己的目标,致使一些高等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模糊不清,存在一些朝令夕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带来了困惑。高等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新技术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注重文化育人的功能,培养更有竞争潜力的高技能研究性人才。高等院校应该把握这个难得机遇,明确自己的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文化育人,加快学生思想转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加快发展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二)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确保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的发展备受教育经费困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文化建设的忽略。基于此学校应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和经费的投入,按照校园文化建设高品位、高规格的要求,多渠道筹集资金,打造出高等院校的品牌文化,突出特色,确保校园文化健康持续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沐浴在优秀的校园文化中健康快乐成长。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目标,确保责任落实到人,避免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三)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

优良的校风是由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组成的。因此要形成良好的校风,必须加强教风和学风的建设。校风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主导风气和精神面貌,是高校师生共同拥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是一个学校综合文化氛围的反映。要大力倡导科学文明、严谨求学、勇于创新的,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风。设立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立对理、工科学生开设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对文科学生开设的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课程体系,建设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现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要不断地加强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使教师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此推动良好教风的形成,近而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

(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校园文化,促进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网络的迅速普及,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QQ号、微博、论坛,网络已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了解外界必不可少的工具。校园网络已成为表达学生心情、宣泄情绪、思想碰撞的平台,互联网也逐渐成为高等院校行政、了解ช师生动态的主要方式。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也是必须面对的,新时期下如何让校园文化与时俱进、保持其生命力是高等院校必须面对的课题,社团在校园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利用社团弘扬校园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加快创新机制,譬如丰富高等院校社团文化内涵,开展新颖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该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分类别地开展主题学术报告,既要邀请学校内部有名的教师或专家,又要邀请校外著名的专家和学者,通过学术报告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学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最为重要的是启迪他们的人生,使社团从几个社团人员支撑转向全体学生融入,让活动内容课程化、规范化、学分化,使社团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变。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