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推进管理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4-09-20 12:40:5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自2014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实务界掀起了应用管理会计的热潮。然而高校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基地,在管理会计课程上始终存在着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学科内容交叉等问题,使管理会计教学处于尴尬的地位。本文拟通过寻找管理会计课程的病灶,对症施治,结合新形势下对管理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切实推进课程改革。

关键词:管理会计;课程改革;管理会计教学

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较少,授课内ฅ容偏向传统

管理会计课程一直是财会类专业的主干课程,除了财务会计、审计学两大分支以外,管理会计以偏向内部管理为特征,多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形成关联课程。我国财会类专业多数开ณ设了管理会计课程,而且大多高等院校的教学培养方案中将管理会计指定为财会类专业的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足以体现其课程地位。

在授课内容方面,由于课时紧张,加之管理会计外延的宽泛,使得管理会计课程内容偏向传统的基本理论,例如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等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而管理会计相对前沿的理论诸如战略管理、平衡计分卡、组织行为学、作业成本法、阿米巴等涉及相对较少,在课堂教学中仅仅只能一带而过,甚至无法涉及。近年来质量成本、作业成本、战略管理会计等领域的理论与实务得到迅速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与扩充了管理会计的内涵与外延,然而就教材而言,大部分的教材仍停留在传统的内容,更新较慢,而且无法形成系统的练习,这也是使得学生在学习前沿的管理会计方法与理念时一个巨大的障碍。

2.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交叉严重

财务类课程体系并不像财务会计类课程体系有明显的层级区分,它的课程更多的是一种平行并列的关系,例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财务分析等,管理会计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主线侧重于各种管理ถ手段的介绍,而财务管理以资金运动为核心考察对象对公司财务进行管理,成本会计主要依赖于各类成本核算方法对成本进行考察,财务分析则侧重于财务报表的研究。虽然各个课程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课程与课程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所以诸如成本形态分析、存货管理、资金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等存在大面积的内容重叠问题。这反映了教师在选用教材时各自为政、课程内容衔接未得到充分协商、专业培养方案设计等多方面的弊病,它们都在无形之中浪费了学校宝贵的教学资源。

3.观念性培养不足,缺乏实训指导

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相比国内实务应用进程超前许多年,而在近年对管理会计应用的极力推崇与呼吁,也对管理会计课程授课内容的变革提出了新的方向。以往管理会计课程的教授方法单一,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而鲜有见到以案例、实践教学为教学手段的管理会计课程,而实践应用中,管理会计的实践操作与管理理念的培养,恰恰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所ป无法弥补的,加之管理会计的课程章节之间相对独立,知识单元之间不存在严格的连续性关系,因而给学生造成一种管理会计课程内容是“拼凑”出来的感觉。就转变这一观念而言,强化实训指导,增加实训课时,以具体的操作或案例使学生领会管理会计方法间错综复杂的应用理念,并非所有的方法都是适合某一企业,也并非某一种方法就可以照搬照抄地拿来应用于企业管理。

二、管理会计课程问题的原因探析

1.管理会计课程设置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管理会计课程在学分设置、课时设置上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课程整体呈现课时少、学分缺、学生不重视的尴尬局面。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课程地位与课程内容两方面原因。由于财务类课程存在着课程内容重叠问题,而且相对于财务会计、审计类的课程来说,门类多,内容杂,因而在整体课时分配上管理会计所能被分配的课时相对较少。不仅如此,由于课时少、学分缺,也导致了学生主观的不重视与实训课程难以开展的两大关键性问题。学生认为管理会计并不像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在求职过程中几乎是一边倒地考察财务、会计或者审计的知识,鲜有涉及管理会计,而且管理会计并不能在初期具体工作中得到应用与体现。这也是造成管理会计并不受学生重视的原因之一。

2.双师型师资配备不足

相对而言,综合类院校双师型资源充足,而对于财经类专业性的院校、独立学院双师型资源匮乏,虽然独立院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宗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无法在双师型师资上获得充足的“外援”,然而管理会计课程却恰恰需要双师型师资的充分介入。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理论尚未成熟,管理会计方法多而复杂、适用条件并不统

一、方法应用不具普适性,且国内应用管理会计成功案例仅仅只是个例,使得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十分局限。而企业内部一般不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只有少数的大型企业才会设置相应的岗位提供决策支持,绝大多数的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基本是由财务人员所替代,因而管理会计专门性人才的匮乏也会最终导致国内管理会计应用经验的整体缺乏。就双师型培养问题而言,高校难以从外部获得充分的人才支持。 3.外部行业规范与执业引导未成体系

外部行业规范与资格证书的缺位也是造成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方向无所适从、管理会计人才缺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目前会计类得到广泛认可的证书是中国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而管理会计领域仅有CMA、CIMA等国外被广泛认可的证书。因而,行业规范的缺位与执业引导体系的未形成,也使得课程内容并没有一个引导性的改进方向,也难以体现实务界对理论的更深层次的要求,与此同时,不能明确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就业路径,造成高校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始终处于没有目标的状态。

三、推进管理会计课程改革的建议

1.合理划分课程边界,正确界定授课范围

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的内容存在较多的重合,也相对难以区分。就教材编撰系统性而言,可以不必做严格划分,而在授课内容上需要多位任教教师进行沟通协商,以确定授课内容的取舍。首先将三门课程的知识点打散,不以课程为界限划分,而以知识点的形式去判别归类。然后,梳理以成本性态、资金时间价值、成本核算方法三条主线,分别将知识点重新纳入到对应的主线中以确定课程边界。最后,开设一门实践教学的课程,将上述所有的知识点用实际操作的方式串联印证,以强化形成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习兴趣。

2.适当引入西方管理会计案例

管理会计课程在国内的成功案例相对较少,而西方已经有许多经典的应用案例。管理会计课程可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穿插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同时强化课堂学习的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西方经典案例引入课程,以具体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提升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案例研讨中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与成长。与此同时,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授人以渔,仅仅只是将解决问题的工具传授给学生,而并非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题,既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使用管理会计工具,就具体情境进行分析、研究、判断最终做出决策,也就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贯彻的根本前提是教学管理层面与学生认识层面的双重重视,才能够为后续管理会计课程拓展提供良好的培育平台。

3.双师型人才内培为主,外引为辅

管理会计在我国尚未大面积运用,而实务界对某些管理方法是不是管理会计的范畴也存在认知的差别,加之行业规范等并未形成体系,导致管理会计从概念的源头都带有一系列的模糊感,因而,在近年内快速培育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并将之转换为双师型人才引进高等院校显得不切实际。因而高等院校对于双师型师资的培育应以内培为主,外引为辅。培养教师切实关注管理会计发展动向,了解管理会计人才需求,走访事务所、行业协会等了解管理会计应用的需求,制定合理完善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师对管理会计最为直观的认知。同时鼓励专任教师至企业挂职锻炼,一方面为某些优秀的企业梳理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一方面也从中获取实践经验以反哺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可以将管理会计实际工作的经验汇总编写成应用案例,以丰富我国管理会计实践案例,从外部吸收养分再回馈课堂。

4.提升课程信息化程度,推进信息化管理理念

管理会计的基础是推进信息化建设,这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基本要求。没有信息化根基,财务人员忙于应付财务报表的列报与日常会计工作,对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方面就会被相应地削弱,也便无从谈及管理效率。因此,课堂改革也必☢须时刻关注信息化对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从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领会信息化对管理效率的提升发挥的巨大作用,来强化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信息化应用应当做到三点:及时、互通、互动。可以通过微信、BBS、网络课堂等新形式的工具来进行信息发布与沟通,在后台教学管理中实现多课程的知识点互通、成绩管理互通等,转变教师的职能,以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教师服务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方式的互动,将学习资源推送到学生面前,并通过管理控制手段,确保学生学习响应,使学生能够随处可得学习资源,随时获得疑问解答,随时能够查漏补缺,最终促进管理会计课程的长足发展。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课堂的改革顺应了当下管理会计应用的潮流,也是当下课堂改革的必经之路。借助管理会计应用推进的契机,管理会计课堂改革也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需求,例如课时分配需求、教师人才配备需求、行业规范需求等等,这也从全局角度反映了管理会计目前在中国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而,管理会计课堂改革可能无法一蹴而就,其改革进程仍需随管理会计应用的深化与拓展而逐步转变,但在不远的未来,管理会计课堂的教学模式或许会经历翻天覆地的转变,我们翘首以待。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