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时间:2024-12-26 03:40:0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作为教育者,作业设计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只有这样,作业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也才能使学生的作业真正作到“轻负高效”。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一、作业设计的要点

1.合众的学习资源,作业设计时要选择恰当的材料

有价值的学习材料主要包括教材中的课程资源与教材外拓展的课程资源等,教学中,组织不同的学习材料或对相同材料的不同组织,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就截然不同,学习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往往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能力的形成,恰当的作业材料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需要与强烈兴趣的内容,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除了要认真研读教材,还要认真调查学生的现实基础及学习需要,创造性地选择和组合作业,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恰当的学习材料,还要用好、用活、用实材料,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2.合心的学习指导,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有针对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概而论,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必然造成一些程度高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不实、程度不高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一些学有困难的同学,不知从何“入口”,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比如,将作业分为课堂独立完成作业和课外思考作业;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布置作业,分成必做题(基础题)、选做题(提高题)、拓广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有的同学在完成基础题后自己去选择,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

3.合序的实践活动,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把来自于实践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联系起来,让作业贴近生活、接近社会、融入大自然,学生既乐于接受,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其学习的热情必然会高涨,学习效果必然会显著提高,事实上,每名学生都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的本能,这种本能如果能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那么学生将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应当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业。

二、作业分层设计方面

1.学生分层

《数学课程ถ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教师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只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本回归”。在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和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并根据自愿的原则,运用模糊学的方法,笔者把全班分为短期性的创优组(学优生)、奋进组(中等生)、希望组(学困生)三个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2.作业分层

笔者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的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知识的重难点及学生的能力水平,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其中,C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侧重训练课本习题中的“综合运用”、“拓广探索”。A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希望组学©生必须做A类作业,鼓励完成B类作业;奋进组学生必须完成A、B类作业,鼓励完成C类作业;创优组学生三类作业都需完成。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给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教学中从作业布置中承认学生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

3.评价分层

对各个组的作业的评价采用不同的方式:在标准上,对希望组学生判分适当放松,对创优组学生判分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希望组、奋进组学生可放松,对创优组学生可紧些。在奖励上,超额完成一类作业半倍加分。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创优组、奋进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用多种形式的反馈,考查各层次学生情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要创造机会¡让每层次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可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辅导分层

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课堂只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依然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在教师个别辅导的同时,组内成员相互帮扶,共同进步。对希望组、奋进组学生,作业做错了,可暂不打分,等他们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有时,对学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懂的,笔者便针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再设计点题目让他们补做,练一次,进一步,再练一次,再进一步,不断给他们加分。这样,他们通过反复作业,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切身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提高。让创优组内学生比作业的速度、准确性、思维质量。通过分层辅导,在学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

5.动态分层

教学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动态式的方法。在两次考试或两个月的作业中都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可以进入到高一组。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2]谢青青.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10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