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真实

时间:2024-12-26 00:54:4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จ 重读方方创作于1986年的《闲聊宦子塌》,那地道的荆州家乡方言,在我心头唤起久违的亲切之感。小说是从陌生客来宦子塌收集革命民歌,田七爹爹唱了一首自编的怪歌拉开序幕,以复线结构的方式,描述宦子塌的兴衰沉浮和胡幺爹爹、田七爹爹及其几代人的情感纠葛,把这个有着美丽传说和深厚荆楚文化底蕴的水乡村落ก,原汁原味、浑然天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小说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活的故乡人物,真实的乡村图景,常常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融入其中的感觉。

可是,读完后又不禁自问,这一切,究竟是真实还是虚幻呢?

比如这位闻名遐迩的歌师胡幺爹爹,重利轻义,为人正直,承继着儒家文化的优良传统,努力维护着古朴、纯真的民间秩序。他信奉“钱也要清白做人”的原则,不惜大义灭亲,对贩卖假药材坑害乡里的儿子大加挞伐,还赔尽了自己一生的积蓄。孙子天壮虽然觉得他的道德说教“太老哒”,也不得不佩服他“把人品看得重”。胡幺爹爹德高望重,他唱的孝歌,让乡村每一个平凡的灵魂都赋予了“感动中国”般的色彩,享受到被追思怀想、盖棺论定的终极关怀,村里的老人们都把能死在他的前面当作幸事。这样的一个胡幺爹爹,自然有着居高临下臧否人物、评判是非的心理优势,尤其对田七爹爹这种复杂历史的人,更是随意地讥讽嘲笑,在人们心目中,他是宦子塌当仁不让的道德长者、精神领袖。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以“清白”自居的胡幺爹爹,与秦家那一段暗度陈仓开枝散叶的隐情,还是让他常为自身的德行缺陷而气短理亏,脸红耳热。诸如此类的乡村秘密,被深深地掩藏着,天知地知,风雨不透,“随么样的人都晓得隐起那些必须隐起的东西。天下为人不知晓的事比人所共知的事多得多咧!”如此,乡村秩序才得以维持着表面的平衡吧。

原来,我们所看到的生活真实,与事物本身的内在真实,往往是互不相干甚至互相矛盾的两种东西,所谓“眼见为实”,其实并不可靠。这一点,在宦子塌的“反派人物”田七爹爹身上体现得更为充分。

田七爹爹是宦子塌唯一的红军。范队长当年诬陷他是“改组派”,一句话就把这位同生共死的战友,救过自己性命的恩人,从天堂打入地狱。为了逃避杀身之祸,他潜回宦子塌,从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变成了“国民党勤务兵”,一辈子隐忍地苟活着。可悲的是,这个罪名并非来自主流意识的强加,而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杜撰,可谓冤上加冤。他的真实身份被人为地改变了,保命,成了他此生最大的人生哲学。面对胡幺爹爹们的嘲弄,他气是气,“只是淡说一句,‘你们哪晓得脑壳是么样保住的哟!’”个体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是微不足道,面对白色恐怖,面对强大的专政机器,频繁的政治运动,人不得不拿尊严换生存。成功或者失败,功臣或者贼子,荣耀或者屈辱,因为一句话的指控就被彻底改变,永世难得翻身。田七爹爹接受了这个现实,无力为自己拨乱反正。陌生客的来访,打破了他内心的平静,也掀开了尘封的记忆。作者没有展示他百感交集的内心世界,没有透露他有何种政治诉求,从此他就像一块石头一样,“一早起就蹲在河边看水,还呆想。眼光直直的,让人不解。”只有当木瓜追问他时,他才说是要“看一个人”,并嘱咐木瓜,“伢,得用心看。用心能看到你想看的人。”

田七爹爹用心想看的这个人,便是当年的范队长。田七爹爹明白,解铃终须系铃人,要想证明自己的身份,那是范队长一句话的事。但是,功成身退的范队长显然不想旧事重提,自惹麻烦,对兴冲冲赶来相见的田七爹爹视同陌路,避之犹恐不及。田七爹爹从极喜到极悲,希望破灭,回家不久便含恨而逝了,这段历史也随着他的逝去,永远地成为一个谜。作者设计的田七爹爹临河望水这一情节耐人寻味,“其实田七爹爹眼皮底下的河水跟往日也得么事差别。还♂不是悠悠转转,泛几片青叶杂草,再鼓鼓污水泡泡?”这是否可以作此理解:历史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一成不变、似是而非的假象,真相永远被掩没在历史的深处,更多的不为人知的事情,谁也无法看清,永远挖掘不出。田七爹爹老僧入定一般地看水,人们以为他是濒死前的走火入魔,其实,他可能是在回忆,在舔伤,在怀念,在期盼还原属于自己的清白。他曾为糊涂活着失去了清白,最终,又为追求清白而糊涂地死去。这是属于田七爹爹的真实,只是不为常人所知,只有“通灵”的木瓜才明白其中奥妙。

我非常喜欢木瓜这个角色。作者赋予他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也使作品富有了魔幻主义的色彩。木瓜不木,他有着“灵媒”般的先知先觉,好像具备某种“特异功能”,宦子 ت塌的所有秘密、真相、因缘及其结果,都尽收其“天眼”。木瓜对田七爹爹望水的怪异举动始而好奇,继而模仿,以致精神相通,能从画卷一般的河面上,看到真实的图景。他是田七爹爹唯一的知情者,小说结尾处写到,田七爹爹走了,关于他的身份,人们议论不休,“唯有木瓜不语,还常去那荆河边看水”。看似镜花水月般的虚无,却是洞明世事后的彻悟。木瓜的全知视角,让被遮蔽的历史真实露出本来面目,透过一团迷雾般的现象直击事物本质。这一人物的设计,是作者的一种哲学思考,同时也暗寓我们,无论是习以为常的历史,还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都与真实大相径庭,真正的真实总是被隐藏着,它在智者的眼中,它在作家的心里。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三种真实”。

此外,小说中不时出现的反讽之笔,可以看作是对这种真实的解读,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有所痛,有所思。比如苦守苦熬的金枝等来的是知青丈夫重婚的消息;冯队长不认田七爹爹,事后又后悔,托人送钱弥补,田七爹爹却死了,钱也被来人私吞;胡幺爹爹为老✡情人倾情唱丧,儿子却背着他向秦家索要工钱;喜鹊苦苦追求的心中恋人,原来是自己的同祖堂兄;喜贵、中花、天壮、喜鹊之间的爱情“连环套”游戏,等等,既是一种智慧的幽默和调侃,更是对真相的揭示,具有一种深刻、冷峻的批判性。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