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可能成为新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时间:2024-12-26 15:46:2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俄罗斯导弹及火炮科学院韦亚切斯夫・米哈伊洛维奇・阿帕纳先科海军少将这篇文章刊登在2012年11月23日的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上,文章对目前北极的形势,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所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人们习惯于将俄罗斯、美国、挪威、加拿大、丹麦(格陵兰)划归为北极国家,根据达成的协议,上述每个国家都被确认拥有相应的北极领地,这些领地由从这些国家的北部边界极点到地球北极的子午线所形成。目前北极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仍然是冰雪覆盖、人迹罕至的区域,陆地边界由加拿大、丹麦(控制格陵兰)、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以及美国共享,边界的划分没有争议。

随着北极油气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诸多国家军事政治领导人开始积极拟定北极地区本国利益发展新战略。目前还有12个国家也在觊觎北极地区,分别是比利时、英国、德国、爱尔兰、冰岛、拉脱维亚、立陶宛、荷兰、波兰、芬兰、瑞典和爱沙尼亚。部分专家坚持认为,实际上觊觎北极地区的有2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日本和中国。其中,中国已经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立了地面站,2012?2015年拟进行三次重要的北极考察活动并建造第2艘排水量约8000吨的破冰船,首艘该型破冰船已经在北极地区担负值班任务。

既统一又斗争

在不推翻20这个数字的情况下,我们暂时把精力只集中到17个国家身上。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是北约成员国:美国、英国、丹麦、冰岛、加拿大、挪威、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波兰、荷兰。它们构成了统一战线,参加其他解决北极问题国际组织(会议)。这样的组织包括:北极理事会;巴伦支海欧洲北极地区理事会;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北欧部长理事会及其他。

北极理事会包括8个北极国家:美国、加拿大、冰岛、挪威、丹麦、瑞典、芬兰和俄罗斯。部分国家也希望作为永久观察员加入北极理事会,中国已经申请获得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地位。

巴伦支海欧洲北极地区理事会包括:丹麦、冰岛、挪威、俄罗斯、芬兰和瑞典,以及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九个拥有观察员地位国家是,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荷兰、波兰、法国、美国和日本。

北欧理事会包括北欧(国家)部长理事会成员,它们分别是,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自治领土包括,法罗群岛(丹麦)、格陵兰(丹麦)、奥兰群岛(芬兰)。

与此同时,实际上所有这些国家都拥有对北极地区某些领土的诉求。比如,加拿大与丹麦对汉斯岛归属问题存在争议。汉斯岛位于加拿大的努内维和丹麦的格陵兰岛之间,长约3千米,宽约1千米,面积仅1.3平方千米,常年冰冻,荒凉而无人居住。附近还有两个岛屿―富兰克林岛和克罗齐耶岛,都属于格陵兰岛,上述岛屿均属于因纽特人的狩猎区。2003年6月,丹麦宣布汉斯岛属于该国,并派军舰多次造访该岛,在岛上插上丹麦国旗。加拿大方面由于没有能够到达汉斯岛的破冰船,于是多次通过外交部向丹麦表达不满,称丹麦所为是对加拿大主权的侵犯。此后,加拿大人认为,加拿大不仅应发出维护领土主权的声音,还应能够切实采取行动保卫“领土”,向世界证明自己的“领土”。于是,加拿大开始努力强化自己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2004年8月,加军方特意在一些北极地区有争议小岛展开了代号为“独角兽行动”的军事演习。

比利时与荷兰存在边境领土争端,而英国因大陆架划分问题与丹麦、冰岛和爱尔兰发生纠纷,其焦点是罗卡尔岛。罗卡尔岛是苏格兰海岸线320千米远的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该岛附近海域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

加拿大与美ϟ国在波弗特海、胡安・德富卡海峡、玛基亚斯海豹岛的海上边界划分问题上存在分歧。而爱尔兰与丹麦、英国和冰岛之间始终没有解决法罗群岛大陆架200海里的划界问题。

挪威在北极地区对俄罗斯持有特别的领土诉求―毛德皇后地、斯瓦尔巴群岛及其他。部分专家认为,两国领导人在2010年签署的关于约17.5万平方千米富含石油和天然气边境水域划界条约是俄方做出的一种让步,但这种让步不能解决问题。

甚至这种北极地区不稳定原因和可能参与者的不断增加将迫使国际社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北极问题上。可以肯定的是,到今天为止,北极问题不仅局限在新闻宣传战的层面,甚至可能升级为世界冲突的“热战”策源地。

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托尼・哈平也认为,关于北极的归属问题可能会诱发新的世界战争。众所周知,北极争夺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1997年)俄罗斯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在《条约》不承认俄罗斯对原来属于俄罗斯的北极扇形区的领土具有优先权的情况下,同意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而激烈的对抗正是发生于这些年。需要指出的是,美国至今没有批准上述公约,因为公约不利于美国解决北极问题。

美国进军北极

美国总统行政当局和政府高层官员不止一次地发表关于美国北极计划的官方声明。他们的声明被看作是给美国相关机构及其国外伙伴的指令。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经济专属区边界和美国大陆架划界的规定。

目前北极地区正在走向军事化。比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建有3个军事基地(陆军)、3个空军基地和部分岸防设施,驻军24000人。不过,美军方认为这些兵力还远远不够。

美国海军推出了海军《北极路线图》。该文件指出,“美国在北极地区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国家安全利益,因此华盛顿准备独自或与其他国家联合行动,以确保这些利益的安全。这些安全利益包括:导弹防御和预警;海上补给、战略威慑、海事活动及海事安全所需的海上部署及空中系统;确保航海及飞越领空的自由。”美海军的任务是,“保持美军用和民用船只及飞机在整个北极地区的全面机动能力。”从《路线图》来看,美海军已开始在北极前沿海军基地的部署。它勾画了一个五年行动计划,来执行美国的北极区域国家政策和海军海上战略。《路线图》主要致力于回答以下几个重大问题:(1)美海军进入北极的时间节点;(2)这一地区的美国国家安全威胁;(3)美海军是否需要加大介入北极的力度;(4)为满足进入北极的需要,美海军需要投入的资源。 美国海军致力于加深对当前及未来北极环境的认识,通过常设训练获取在这一地区行动的经验,明智地投入资源,以便在合适的时机获得相应的能力。美海军也认识到,《路线图》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能否与其他机构、国际成员成功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如此才可提升其海军评估、预测北极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路线图》聚焦于以下五个领域:①战略、政策、任务与计划,②行动与训练,③资源投入,④信息交流与宣传,⑤环境评估与预测。

《路线图》明确指出美海军行动的三个阶段,即以渐进的方式进行必要的背景性研究和评估;与其他国家和机构结成合作伙伴;并积累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气候变化特别工作组将全面负责《路线图》的实施,并每季度向海军作战部长提交一份工作进展报告。

第一阶段:2010财年。《路线图》的第一阶段工作包括撰写《海军舰队准备情况评估》,评估美海军在北极地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此目标的需求。此外,还要全面评估其他机构对北极安全问题的研究,并为实现美国的海上战略制定完成海军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11~2012财年。包括以美海军在北极行动所需能力为导向的评估;完成北极环境评估;为有关机构制定有关北极的美国家海洋政策及在北极沿岸及海域的行动计划框架提供支持。

第三阶段:2013~2014财年。美海军将全面审查2014财年《项目计划备忘录》预算的执行情况,拓展在北极地区展开各类行动的新的合作伙伴,并将启用无人深潜器对北极环境进行调查。为了与国防部《2014四年一度防务评审》中提出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对《北极路线图》做出修订。

美军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在北极地区的直接军事存在。比如,美国在挪威瓦尔德市(逼近俄罗斯边境的地方)部署有Globus II雷达。此前,该型雷达部署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美范登堡空军基地。该型雷达是为获取弹道导弹数据而研制的。在挪威部署Globus II雷达,主要用于监控东边俄罗斯普列谢斯克至堪察加半岛之间广阔地区的导弹发射,识别诱饵弹头,传输预警数据。

《联合司令部计划》的最新修订是一个重大事件。新计划能够加强集中管理,保障欧洲司令部与北约之间的紧密合作,并在各国对北极提出各自领土和经济要求过程中确保美国国家利유益。

美海军是解决北极基本问题的主要力量。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希望在2020年前,海军主要水面作战舰艇不少于92艘,其中航母11艘,导弹巡洋舰19艘,导弹驱逐舰62艘。此外,到2015年美海军将接收55艘“自由”级和“独立”级新型近海战斗舰。未来10?15年,美国将接装7艘DD驱逐舰。

不难猜想,这些兵力将是用来对付谁的。需要指出的是,在冰岛,阿拉斯加州长与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的高级军事代表举办了“北极地区安全前景经验交流会”,与会者均支持美国提出的北极倡议。俄罗斯甚至没有获得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这次交流会的邀请。

加拿大觊觎罗蒙诺索夫海岭

2008年,加拿大总理与内阁一起视察了加拿大北极地区领土(因纽维克市)。据加拿大媒体资料显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加速实现北极军事化。专家们并不怀疑,重新瓜分世界的进程在北极将愈演愈烈,因为石油资源已趋于枯竭。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块融化加速,北极地区将出现新的航道,从而令获取北极储量巨大的各种资源变得更为容易。加拿大虽然不具备俄罗斯或美国的军事实力,但在北极也想有所作为,并为此下了不小的本钱。

加拿大政府总理斯蒂芬・哈珀表明了加拿大现行的方针,宣布加政府将把其在北冰洋的管辖范围从距海岸线100海里扩展至200海里。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至今被认为是国际航道的西北海路实施监控。加方要求国际船只在进入距离加海岸线200海里以内水域前必须向加拿大海岸警卫队报告。

按照斯蒂芬・哈珀的话说,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加拿大北极部分的海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称,“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将向全球发出这样一个明确信息:加拿大承担着保护周围环境和自己北极海域的管辖职责。加拿大对该地的主权是不容置疑的,不管谁进入加拿大所属的北冰洋领土,都要按照加拿大的规则行事。”哈珀称,无论是基于环境、安全还是经济考虑,加拿大政府都应该不仅明确表示对北极地区的管辖权,而且将不惜动用一切资源保证这一政策的实施。

加拿大拒绝俄罗斯对北极罗蒙诺索夫海岭的要求,并试图证明,该海岭是加拿大的领土。加拿大外交部长劳伦斯・坎农在莫斯科外交学院演讲时称:“北极罗蒙诺索夫海岭是属于我们国家的领土,是我们国家大陆架的延伸,是加拿大领土的延伸。我们将予以证明。”劳伦斯・坎农称,2013年前,加拿大拟向联合大陆架界限委员会递交拓展北极大陆架国家边界的相关申请。实际上加拿大是以这种和一系列其他的声明宣布北极相当多的领土(30%)是自己的。

加拿大在与俄罗斯激烈争夺北极的斗争中充当先锋队角色。2012年8月1?26日,加拿大举行了代号为“纳努克・2012”的军事演习。这是加拿大连续第6年举行“纳努克”军事演习,是历年来参演人数最多的1次,人数超过1250人,演习分别在东西两线举行。东线演习主要科目是海上巡逻和对可疑船只的检查,西线演练的主要科目是船只相撞后的救援。演习旨在提高军队捍卫包括加拿大北极地区在内的广大北方领土的能力。加军在北极地区每年举行3种不同的军事演习,分别是每年4月的“努勒维特行动”演习,每年7?8月的“努纳克布特”演习和每年8月的“纳努克”演习。

北极圈内的欧洲

挪威是在北极高纬度地区,它是第一个在距离北极资源争夺最激烈的地方设置作战司令部的国家。挪威定购了48架F-35战机,用于北极地区巡逻。同时,挪威还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国外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经济和科学活动,将这种活动置于其全面监督和管理之下;对毗连群岛水域和大陆架实行挪威单方面控制;对1920年2月2日《巴黎条约》准则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歧义诠释。 挪威制定了《巴伦支-2020》北方领土发展规划。该规划是确定挪威北极政策的主要文件。其目的是加强奥斯陆在北极发展中的协调、领导和导向作用,对这样的政策甚至连挪威的北约盟友也表示不能接受。

2009年6月8日,北约在瑞典领土上举行了代号为“忠诚之箭”的军事演习,英国“卓越”号航母、50余架战机和2000多名军人参演。这些军人分别来自不同国家,既有北约成员国,也有非北约国家(芬兰和瑞典)。参加演习的主要兵力驻扎于瑞典吕勒奥空军基地、挪威的博多市和芬兰的奥卢市。北约各国的空军和海军参加演习。主要任务是演练在北极条件下遂行战斗行动的方法。

根据在俄罗斯与挪威和芬兰边境附近举行的演习想定,假想两个北♫欧国家因争议领土的油气资源发生冲突。北约支持参与冲突的其中一方。对对手而言,使中立国瑞典卷入北约游戏的暗示是比较明显的。

“忠诚之箭”军事演习不仅是迄今瑞典境内举行的规模最大的空军和海军演习,而且是最具北约性质的演习。演习旨在巩固北约对北极油气资源的控制权,并向俄罗斯发出明确信号:“不要来北极,这是我们的石油”。此前在瑞典举行的有北约参与的演习都是由联合国主导的,目的是预防人道主义灾难,而这次演习完全是由北约策划和组织的。与过去演习不同,俄罗斯这次并未接到参加军演的邀请。

丹麦对北极给予极大关注。其国会通过了2010-2014年丹麦安全计划,该计划大部分内容是针对北极地区的。文件中特别提到:“北✪极地区的日渐活跃将会改变地区地缘政治意义,并在长期计划中将对丹麦武装力量形成更大的挑战。”

丹麦拟在北极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指挥所。根据计划,在这期间丹麦每年将为军队增拨6亿丹麦克郎(1.0655亿美元)。丹麦计划组建通用北极地区军事司令部和北极快速反应部队,还将加强在格陵兰图勒空军基地的军事存在,该基地也将对北约盟国开放。

在一份丹麦军事侦察报告中强调称:“最近10年在北极地区可能会发生小规模军事冲突。”同时还列举了部分细节:“冲突可能由以下几个✈因素引发:第三国军事力量,或者自然资源开采(寻找石油)非军事行动,或在有争议的海域以及靠近的海域捕鱼等。”

2012年英国作战舰艇和飞机参加了“冰冷回应・2012”大规模演习,演习动用了来自14个北约国家的16000多名军人。英国影子内阁国防部长利姆・福克斯在《每日电讯报》记者会上称:“争夺北极4/5的兵力来自北约成员国,因此我们相信,北约希望并有能力,不允许俄罗斯在北极采取与国际协定背道而驰的行动。”

冰下海洋不再沉睡

俄罗斯2001年向联合国递交了延伸自己专属经济区的申请,但因“证据不足”被驳回。因此,在2007年7月俄罗斯向北极派出地质科学考察队,对北极地区进行深水研究和寻找证据,证明罗蒙诺索夫和门捷列夫海岭是西伯利亚大陆架的延伸。基于此,俄罗斯希望得到延伸至北极的海洋三角形地区,即从俄罗斯科拉半岛到楚科奇自治区顶端的海岸线构成的三角地区,面积大约相当于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的面积总和。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乘深海潜水器从北极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在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

如果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做出认可的决定,那么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俄罗斯北极大陆架的面积可能达到约120万平方千米。据专家评估,在这里集中了830?1100亿吨的油气资源(160亿吨石油和超过8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它们分布于16个海上大型油气田和区域。这些资源的主要部分(约66.5%)属于北方海大陆架:巴伦支海、伯朝拉海和喀拉海。

2009年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通过了《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军事安全领域的主要任务是:成立能够在各种军事政治形势条件下确保军事安全的通用兵力集群、其他部(分)队、军事组织和机构(主要指边防机构);优化俄属北极地区的态势感知监控体系,强化边防检查站的监督职能,在位于北极地区的行政区实施边境区制度,并对“北方海路”上的各个河口和三角湾实施有效监控;俄北极地区的边防部队将根据受威胁的等级和面临的挑战遂行各项战斗任务。

表中列举了在上世纪最后10年和本世纪初理论上能够捍卫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国家利益的海军兵力构成情况。从所列举的数据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这些年来,俄罗斯海军活动持续不断地在减少;俄罗斯舰艇减少近7/8;每年举行的海军演习平均数量减少5/6以上;演习规模缩小近4/5。

周边的邻国将俄罗斯如此大幅“裁军”的后果视为可以被利用的“软肋”。比如,挪威开始肆无忌惮地阻拦和检查在那些一直被认为是共同捕鱼区的巴伦支海水域的俄罗斯渔船。而且俄罗斯渔船隔三差五地遭到扣留并被押送到挪威港口。由此可见,这个离北极最近的邻国在利用俄罗斯海军在高北纬度活动减少的契机,决定在拓展北极领土中找到自信。

可以推测,当涉及到比鱼更重要资源的时候,俄罗斯的邻国们与北约其他成员国一起将会利用自己的军事优势,采取更加坚决的措施。

北极角力愈演愈烈

目前北极地区的领土由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调节。该公约将海上大陆架的监控任务交给沿海国家负责。同时,根据公约第76条,任何国家无权对北极实施监控,但拥有北冰洋出海口的国家可以将离本国海岸200海里可以行使经济主权的水域宣布为自己专属经济区。如果一个国家能提供200海里外的北极大陆架是其陆地领土自然延伸的地理证据,那么这个区域可以再拓展150海里。在自己的经济区内,沿海国家拥有矿藏开采优先权。

1982年之前,整个北极地区只被5个国家(前苏联、挪威、丹麦、美国和加拿大)分成了扇形区,其顶点是北极,划分的依据是这些国家伸向极点的北部边界,而侧面是经度线,但是这种划分在1982年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后失效了。

从已经发表的声明和谋求北极所采取的实际步骤可以推测,美国将会千方百计地向所有与北极地区有利害关系的国家发起强大的信息攻势,旨在证明俄罗斯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美国专家认为,摧毁对手的思想战线可能明显地超过在军事行动过程中获得的直接利益。合理使用信息资源可以控制社会舆论,直至改变价值体系。当受众“混淆”军事胜利与失败概念时,操纵信息甚至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和平时期,类似的方法可以伪装不同的概念。比如,在美国出现了“信息战”和“战略沟通”概念。战略沟通不只是信息战新的发展方向,而且这是一种发展信息战理论的新信息战概念,由美国国会、国防部、其他政府和非政府机关和组织共同打造。这个新概念被认为是对军事政治领导人,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国家组织,也就是所谓其他国家的目标受众(无论是敌对国家,还是盟国和中立国家)施加一系列有针对性影响的措施。

美国国会、国防部、美军作战司令部、美国国际发展局、陆军工兵部队、非政府组织是实现“战略沟通”概念的主要机构。美国国会用“公共外交”术语偷换“战略沟通”概念,“公共外交”实际上是战略沟通的组成部分。

由于推行美国的概念,一些国家置俄罗斯历史形成的现实和国家利益于不顾,纷纷开始呼吁讨论减少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军事政治活动问题。这种呼吁的目的可谓昭然若揭,就是让俄罗斯在毗连区和大陆架辽阔的疆域最终失去捍卫自己国家利益的能力。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