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对媒介素养的研究

时间:2024-12-26 11:44:5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 新媒体在中国发展兴起和发展之后,国内媒介素养的研究迎来了新的高潮。新媒体环境下的公民既是媒介内容的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本文考察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并总结出2004年以来媒介素养研究的新的变化,包括媒介素养内涵更为深入,研究对象更加细致和广泛,分析了新媒体对媒介素养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媒介素养教育的新方法。

关键词 新媒体;媒介素养;媒介教育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大众传媒信息的水平,以及利用各种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来服务社会生活和工作所需的信息、技巧和能力。媒介素养的概念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目的是为了保护英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不受当时的流行文化的冲击。随后,媒介素养在欧美等世界各地逐渐发现,并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教育体系和社会准则。

1 媒介素养内涵的深入探究

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传播内容创造者和使用者,公民相对分享了原来由垄断信息传播权的编辑与记者牢牢掌控的“第四权力”,从而实现了自我赋权,广泛地参加网络信息的生产,而且这种生产的影响力也越来

越大。

1.1 新闻从业者的媒介素养教育扩展至普通公众

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媒体素养的教育,须扩大到普通民众的范畴。许多学者注意到新媒体环境对传统媒体素养带来的冲击与变化,提出了网民素养概念。也就是说,网民这个群体在发挥自身舆论监督、信息传播作用时,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人”,而是具备了媒体记者的部分功能,能够表达出自己对社会事件的批评,承担起了一部分更专业的社会责任,可以参与到更多事件的批评、引导甚至改变中去。这个过程中,网民既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消费者。那么仅仅从读者的角度来提高网民素质,很明显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将对媒体从业者的要求,扩展到网民群体中。

除了网络媒体之外,新媒体同时包括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不仅强调其社会性,更强调公众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关于这一问题,不少学者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获取了相关数据资料。早在2000年,中科院下属的研究机构,就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做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这种素养的ร培养十分必要,整个社会对这一概念的出现措手不及,网络上各类信息的混乱,令人忧心。这项调查发现,青少年学生面对扑面而来的互联网大潮,绝大多数受调查者无法做到自制,对网络信息全盘接受,完全不进行分析整理,尤其青少年存在个性化强、分辨力弱的特点,对一些具有诱惑性的信息,以不专业、不辨别的方式进行再次传播,造成了不良影响。从结果可以看出,青少年的盲目现象,迫切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进行媒介素养的教育和实践。

2 媒介素养教育对象的细分与扩展

这种扩展并不是因为媒体接触者增多,而是由于新媒体环境下使得更多的人群置于公众讨论之下,尤其是公务员、领导干部、新闻发言人等等,只有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应对媒体,应对公众。2011年,温州动车脱轨特大事故发生后,铁道部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作为发言人的王勇平犯了很多明显的错误,在记者的询问下,他不但没有做好新闻发言人的本职工作,未能让社会对抢救工作进行了解,反而说了许多糊涂话。一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引发网友热议,称为网络流行语。在网络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王勇平不再担任新闻发言人职务。除了发言人的发挥问题,掩埋车厢也受到质疑,被公众认为是销毁证据,其实这也与媒介素养有密切关联。铁道部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鲜明产物,首先是保证国家的物资供应,交通顺畅是第一位的,因此在发生事故后,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快速恢复铁路交通秩序,避免负面影响持续扩大。可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铁道部的上至新闻发言人,下至一般工作人员,都没有意识到公民的信息权收到侵害,忽略了公民情感。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以及新环境下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对传媒的紧急公关,也都是媒介素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新媒体对受众媒介素养的挑战及解决方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与信息化手段的发展密不可分,尤其只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等交友方式的出现,让自媒体有了迅速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信息的泛滥,也让一些人有了可乘之机,为信息辨别、监管和健康传播带©来了新挑战,公众的信息分辨和主管部门的信息监管,都遇到了新问题。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突出的特点就是互动性。没有编前会对新闻稿件进行研究分析,没有编辑对稿件进行把关、质疑,也没有夜间值班领导对稿件做最后审核,仅仅动一动手指或鼠标,一篇自媒体稿件,就能发送到网络中,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会玩微博和微信的人,都可以成为“记者”、“编辑”,当然他们也是其他自媒体传播者的“读者”,这种媒介素养和传播者之间的错位,为信息传播的辩伪存真带来巨大的挑战。

做好媒介素养教育,是如今加强少年教育的重中之重,传媒界学者们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新方法。第一,传统媒体应该以身作则,扛起媒介传播的大旗,确保主阵地不出问题,有的媒体已经开设了专题栏目,针对各种网络上的虚假信息进行辟谣,涉及到信息类、科技、生活、事件等,不少网络事件和网络知识被证明为谣传;第二,家长和学校要肩负起提高学生网络素养的重任,当下媒介素养所面临的问题,多数来自于网络,年轻人ฏ知识水平较差,辨别能力低,应该养成“求证、传播、再求证、发展”的网络信息创作和传播思路,用理智的思维拓展网络生活;第三,加强监管,网络主管部门,有必要对恶意造谣者进行监管,并通过开设官方微博、微信的方式,及时发布完整信息,避免公众对社会治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产生信息混乱,最终目的是确保信息畅通,公众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真实信息。

参考文献

❤[2]宋小卫.学会解读大众传播(上)──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概述[J].当代传播,2000(2):61.

[3]陆晔.媒介素养的全球视野与中国语境[J].今传媒,2008(2):1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