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文化视野下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在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史中,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舞蹈既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浓缩体现。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在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我国的民族舞蹈陷入了一种危局:不仅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而且文化特性也愈加不明显,特别是舞蹈所蕴含的民族民间文化特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导致此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高校在舞蹈教育中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无力无疑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本文以民族民间文化为视角,就高校舞蹈教育进行简要探究。
一、舞蹈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
舞蹈艺术作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包涵着博大深邃的民族文化特性和丰富多姿的民间文化风貌,其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对民族文化特性的传承。我国舞蹈在整体上发扬勤劳质朴、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等的民族精神的同时,也对各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特质起到了很好的弘扬作用。比如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的蒙古族人民依靠高大威猛的体魄,通过大开大合的舞蹈肢体动作,表现出了蒙古族骁勇善战的民族文化传统和豪爽大方的民族性格;而地处西南边陲的傣族人民则通过细腻舒缓的孔雀舞表现出了傣族向往幸福多彩生活的民族情怀和外柔内刚的民族个性。
第二,对民间文化的传承。首先是对民间节令文化的传承,比如每逢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喜庆节日,我国民间各地就会扭起秧歌、舞起龙狮等;其次是对民间宗教文化的传承,我国很多的民族民间舞蹈都是古代宗教祭祀仪式的变体,比如藏族是一个宗教信仰氛围十分浓烈的民族,其舞蹈往往有着肃穆庄严的色彩,体现的是对图腾的崇拜和对生命的敬畏;最后是对民间礼仪文化的传承,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婚庆丧葬等礼仪习俗,而这些习俗都离不开舞蹈,比如景颇族在进行丧葬活动时则会跳起金寨寨舞,以夸张的动作和奇特的造型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二、高校舞蹈教育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必要性
舞蹈虽然具有重要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价值,但遗憾的是,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颇具民族民间文化特性的舞蹈艺术正在失去竞争力,特别是那些缺乏现代商业开发价值并只是依靠口头、行为代代相传的传统舞蹈文化艺术,正面临 ヅ着消亡的危险境遇。这一点在普遍开设舞蹈教育专业的国内❥诸多高校中也体现得也极为明显。虽然几乎每一所高等院校都开设有舞蹈教育专业,但是这些教育模式都深受西方舞蹈教育思✔想的影响,对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重视不够。即使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自觉意识的提高,还有不少高校开始有意识地增加本土舞蹈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播,但教育范围也只是集中在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傣族、苗族、朝鲜族、彝族等八大民族舞蹈体系中。而且教学内容也只是根据每个民族的舞蹈风格、舞蹈特征进行基本的手位、脚位、体态、舞蹈组合的教学,学生只需掌握这几个民族的舞蹈元素、舞蹈基本动作即可,而对其背后深厚的文化价值大多了解甚少。同时,对于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以及很多民间舞蹈根本没有设置相应的课程。这种状况如果继续发展的话,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从我们的身边消失,从而影响舞蹈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因此,我国各高校的舞蹈教育应担负起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重任。
三、高校舞蹈教育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途径
尽管目前高校舞蹈教育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尚未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凭借多种优势,它依然是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最佳平台。首先,高校拥有众多知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和先进的科学研究中心,便于他们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搜¡集整理;其次,高校聚集了全国来自四面八方的有为青年学子,他们不仅可以相对容易地接受、掌握系统化的民族民间文化知识,而且可以把故土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带到高校,使其在更大范围内以碰撞融合的方式得到传承;再次,高校作为一个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场所,其可以通过与社会各界共同举办多样化的文艺活动来拓宽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播途径,这些优势都是高校舞蹈教育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可行性基础。然而,即便☒拥有这些独特的优势,高校要想在短期内改变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尴尬落后局面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必须要把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看成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因此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总的来说,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近现代以来,其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是它们依然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化传承价值。作为舞蹈文化教育与传承重地的高校,虽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从根本上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繁荣发展,但是只要高校舞蹈教育界敢于面对问题、遵循舞蹈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思索传承途径,相信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一定会打开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