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研究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工程的起始阶段。学前教育阶段即指儿童3-6 岁这一阶段,这一时期是儿童智商和品行的开发时期,也即儿童神经系统、表达能力、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期,必须重视实施适应儿童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前教育,为他们日后的生活学习打好基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即承担着为儿童的学前教育培养教师的重任,幼儿教师即是幼儿学前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首先,舞蹈是儿童认知世界、表现自我的重要形式。人们都知道,儿童时期的孩子们几乎都愿意唱歌跳舞,实际上唱歌跳舞是幼小的孩子们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形式来认知世界、表现自我、吸引成人们的注意,也是在通过这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于身边事物的喜好情感,是对他们感情愉悦的直接表达。其次,在幼儿阶段的智力因素中,非智力因素占有重要成份,非智力因素即智力因素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习惯、意志、性格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幼儿时期¡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唱歌跳舞是他们最初的这些方面的表达,利用好幼儿时期的这一特点,给予孩子们以早期的舞蹈教育,对于孩子们的受益绝不仅仅是在培养他们的艺术专长,更与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具有直接的关系,当然也包括对孩子形体优雅和身心健康的☤正面影响。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是由学生未来的职业对象所必然联系的,因为其教学目的是为学前教育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教师,显而易见,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是以幼儿需要为基础的,所要实施的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其具体特点包括:体现儿童性,要使学生掌握儿童舞蹈知识和技能;体现示范性,要使学生掌握儿童舞蹈的表演、创编能力和教学能力;体现创新型,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现实践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使学生的舞蹈才艺得以提高,为学生适应幼师岗位需要,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打好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留白手法与象征手法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运用最多的两种艺术手法,通过这两种艺术手法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妙的的艺术空间,更易于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跟随教师的教师内容机械化地学习,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将内涵丰富、形象万千的舞蹈肢体语言表现到应有的韵味,提高学生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的审美创造能力。
1、注意利用民族音乐感受民间舞蹈的特有韵味
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离不开合适的独具韵味的音乐伴奏,因为舞蹈是一门融合音乐、诗歌、戏剧、美术等各种艺术为一身的独立艺术,舞者通过自身的身体动作来诠释出舞蹈的内在情感内容,而要想使观众享受到美的体验,舞者必须达到舞蹈与音乐的和谐统一,从能更好地表达出舞蹈中的情感。应该说,对于任何一种类的民间舞蹈说来,不同的伴奏音乐风格赋予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音乐领舞的作用会引发舞者的艺术品味和肢体体动作,有了具有特色的民族音乐的领悟,学起来才会感由心生,风韵独具,情动于中,形于举手投足和眉目传情之中。例如东北满族秧歌是一种由民间娱乐而形成的,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一般来说,满族传统的秧歌共分6 部分:出征,鹰猎,打鱼,求婚,凯旋,庆祝。一场传统的满族秧歌,就像一场歌舞表演,锣鼓喧天,唢呐高鸣,曲调节奏明快、粗旷豪迈、音段反复、俏艮感强,讲究韵仄,乐句结构和调式音阶独特,充分表达出喜兴、泼辣的独特韵味。在进行东北秧歌教学中,是学生通过音乐真切地感受东北人的东北味儿,再随着音乐与韵律一起舞动,便于学生领悟舞蹈的内涵。习练舞蹈必须具有真情实感。舞蹈对于学前教育学生来说是一门技能技巧课程,强调的是实际动手能力。舞蹈,光说不练不行,光看不跳也学不会,舞蹈动作很多时候强调的是一种感觉,找感觉就要亲身体验,这种体验需要从伴奏音乐中体验,通过音乐的塑型来感知其真善美,再完善学生心里文化结构的基础上,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
2、教舞蹈理论和跳、编舞能力要同步提高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训练不同,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而不是培养舞蹈演员,因此,在舞蹈理论知识方面和舞蹈技艺内容上要尽可能更广一些,知识与舞蹈体例更新一些,技能以便学生通过教学能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职业技能在学前教育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教舞蹈理论和跳、编舞能力上同步提高。教学内容要围绕培养目标来选择,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其中还包括舞蹈教育理论,以及以中国舞为主干的基本训练和古典身韵练习。并且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民族民间舞的跳舞和编舞。具体说来,一要明确目的与要求。突出强调幼儿的直观性和想像力,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的心理和思维特征,能够进入童心世界。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节奏、韵律,使之与表现力相结合,成为整体的艺术。教授学生如何编排舞蹈,使舞蹈顺应体形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增强身体的弹性和韧性,提高肢体的反应和应变能力,将来在工作实践中能 ツ启发幼儿学会用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还要学会善于发掘有舞蹈天赋的幼儿并对其进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训练。
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必须重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将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其任教后所面对的舞蹈对象年龄偏小,要克服和避免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和专业化的倾向。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这意味着舞蹈更加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生必须具备独立编创舞蹈的能力,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3、重视学生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这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直接相关,教学中应抓住民间舞蹈教材所规定的主要内容,如:云南花灯、藏舞、东北秧歌、蒙族、维族等。除此之外,还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教材的教学,如傣族舞蹈、鲜族舞蹈、胶洲秧歌、海洋秧歌等。
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但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种能力的培养,使得有的学☂生尽管自身专业素质很好,具有一定的舞蹈感受力与表现力,但却总上不好课,讲课的功力不足,训练不好幼儿,无法适应幼儿舞蹈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弱,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观察、分析、指导能力和准确评估幼儿水准的能力。虽然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光靠课堂教学,它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但如果我们重视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指导能力,引导他们对动作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他们就会从中一点点地领悟和积累教学经验,为日后做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