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性”文化:民族民间舞蹈的底蕴简析

时间:2024-12-26 01:31:0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各民族民间舞蹈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凝结为民族生产生活、思想信仰的交织综合体,体现出一种“根性”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民间舞蹈体现出民族特色,传承了民族精神,是文化内涵的厚重载体。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分析之后不难发现,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性”文化植根于民族传统,贯穿于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表现于艺术风格,蕴含其中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性,需进行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根性”文化;民族民间;舞蹈

0 引言

民族民间舞蹈表现一个民族的生产劳作、传统风俗、个人生活情感和社会生活状态,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性格特点和道德观念,是勤劳和智慧的结晶。那些曾经为祈求丰收、唱诉历史、教育后代、歌唱家乡的舞蹈,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经过千年的演进,凝结为民族生产生活、思想信仰的交织综合体,体现出一种“根性”文化。

1 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性”文化,植根于民族传统

民族民间舞蹈最早可以追溯到洪荒时期,这一时期,超越了人类文字的记载时间,人们通过身体动作展现民俗活动的全貌,其“根性”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精髓的结晶。

这些来源于人们日常劳作、交往、祭祀的舞蹈,展现出人们生产生活的过程,具有浓厚的民族性,是生活的精炼缩影,其所包含的内涵韵味,需要我们细细体会。民族民间舞蹈多数涉及对生活状态的展现,通过个体或是集体的呈现,表现出地域文化模式,其所具有的质朴、生动、形象的特性,利于记忆,易于传播,且舞蹈的内容多半和现实的环境相结合,如藏族舞蹈“弦子”中含胸前倾的基本体态、连绵起伏的步伐特点、优美舒展的姿态动作,充分体现出了藏民的民族性格及生活习性。

民族民间舞蹈表达质朴生动、形象简练,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能够融合现在的艺术形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汇集了民族的共同特性,通过不断地改变,不断融入、积淀新的舞蹈元素,展现出各民族的生活状态。

2 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性”文化,贯穿于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

用通俗的话语来说,民族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展现出了人们生活的情态。例如,蒙古族的《牧马舞》、壮族的《扁担舞》、布依族❣的《½织布舞》、黎族的《打柴舞》等,均源自人们的劳作中,代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的舞蹈具有浓厚的地域代表性。

民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多生根于远古时代的祭祀活动。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通过祭祀祈求上天的保佑,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舞蹈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未消失,如今仍遗存在民族信仰中的祭祀歌舞,如壮族的《师公舞》、侗族的《多耶舞》、瑶族的《盘王舞》等,都承载着人们对鬼神的信仰、对生活的领悟和对未来的期待。又如彝族的《阿细跳月》,具有浓烈的宗教体验,表现彝族人民对未来生活的寄望。

可以说,民族民间舞蹈的&l❧dquo;根性”文化,生发于由信仰所支撑的日常生活,通过肢体语言反映现实生活,通过复杂或者是简单 ツ的舞蹈动作,展现出对信仰的虔诚信奉。

3 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性”文化,表现于艺术风格

如前所述,民族民间文化展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情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且大众的参与度高,能够让民族民间舞蹈融入生活,成为人们陶冶情操、修养身心时必不可少的活动。一直以来,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性”文化因其特有的艺术性,得到了民俗专家、舞蹈专家的大力推崇,具体表现在:

第一,概括性。民族民间舞蹈是对日常生活情景的模仿,如彝族的《烟盒舞》、瑶族的《长鼓舞》、傣族的《花环舞》。

第二,质朴性、通俗性。民族民间舞蹈是生活场景的再现,它通过艺术形式再现生活情景,如汉族的《打麦舞》、维吾尔族的《摘葡萄舞》、彝族的《乐作舞》。

第三,生动性、形象性。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原生态的表现形式,动作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自然,如傣族的《孔雀舞》、汉族的《狮子舞》、藏族的《牦牛舞》等。

第四,节奏欢乐,具有抒情性。这是舞蹈情感的表现方式,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主要展示现实情况、祈求祝福,如土家族《摆手舞》。

第四,具有宗教信仰的艺术性。民族民间舞蹈展现出人们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称颂,对未来生活的祝福,以及通过肢体语言的形式展示自身的信仰,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之时,人们会通过舞龙的形式寄寓吉祥,以及对龙的崇拜、赞颂。

4 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根性”文化

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性”文化,容易遭遇现代际遇的影响而具有变异性,我们需要注意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特殊保护,以传承民族舞蹈之根。

第一,推陈出新的继承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的发展,缩小了世界的范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模式呈现出多样化,这意味着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特性在逐渐弱化。我国的舞蹈工作者,应该在保留原有的民族民间舞蹈的特性基础上融入一定的现代意识,将民族民间舞蹈发扬光大。例如,藏族群舞《翻身农奴把歌唱》、傣族独舞《孔雀舞》、羌族群舞《上房梁》等,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这些作品所展示的内容具有传统文化的内涵,且具有时代的气息。

第二,营造相对应的文化氛围。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性”文化,体现在其所具有的大众参与性,需要人们参与其中,展现出文化的魅力所在。因此,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应该重视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规划出保护的区域中心,且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到其中,定期开展相应的活动,提高大众的参与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力,保护和继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斯琴高娃.浅谈民族民间舞蹈及其民族性[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6):191-192.

[2] 吕艺生.民间舞在现代社会中――从逻辑界定看民间舞的现代发展趋向[A].文舞相融――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师文选[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 孙永刚.论谈民间文化对民间舞课堂教学的重要性[J].青春岁月,2014(18).

[4] 冯骥才.守护中华民族的“根性文化”[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2(4):6-7.

[5] 侯玉林.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民族性[J].北方音乐,2014(7):179-180.

[6] 明文军.再谈中国民间舞的“民族性”――兼谈多元一统的中华民族民间舞认识论[A].文舞相❤融――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师文选[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