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摘 要】小学数学知识自身枯燥、单调及抽象的特点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让学生快速、深刻地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导致教学效果差,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据此,本文给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法 计算机 解题策略
一、引言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由此可见数学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新课标指明现代的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웃。但是,数学知识有其自身的特点――枯燥、单调、抽象,所以要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据此,本文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二、通过情景教学法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所谓教学过程即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以此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但事实证明,传统“填鸭式”教学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能力,相反,情景教学有着较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展出很多个包装盒,让学生对这些包装盒进行分类,然后每个学生给出分类的理由;教师任取一个长方形的包ツ装盒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长方形进行观察、触摸,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根据学生的总结,教师引导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的所有特征;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这样的设计,将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启迪了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想法设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的情境氛围。
三、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是小数数学教学不得不提及的内容,也是最让教师困惑的地方,因为很多小学生对于计算没有任何概念,更谈不上理解,对数学计算没有兴趣,这样势必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2. 讲清算理,加强学生对法则及算理的理解
具体方法如下: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二年级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时,涉及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最大特点就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猜测和探索。此外,新课标中还提到了学生要重视检验,并形成习惯,故把探索、猜测及检验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解题策略,即“探索→猜测→检验→探索→猜测→检验……”如:一个笼子里有鸡兔两物,数一数有28个头,有100个足,问鸡兔各几只?
这种“鸡兔同笼”的问题,一般都是用“假设法”求解的,但“假设法”的思路(逻辑思维)难以被一般的小学生理解。如果我们运用“探索→猜测→检验→探索→猜测→检验→……”这一解题策略,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小学低年级学生也能理解和掌握的下列解答。
上述解答虽然看似麻烦费时,但富含探索意识。其中,不断合理猜测与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校正,从而逐步逼近,直至找到正确答案的过程,符合人类探索、发现、发明、创造的认识过程,真正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
五、结论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形成、创新能力的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学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情景ย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2]石文凤.如何激活课堂的情境教学法[J].小学教学参考,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