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栖于诡情与诡道间的枯叶蝶

时间:2024-12-26 12:16:0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只蝴蝶飞舞于车流中,

玛丽・荷西说:一定是庄子,

到纽约来玩。

但蝴蝶

不知是

蝶梦庄周?

或庄周

梦蝶。

蝴蝶 ッ从不困惑:

它飞。

――奥克塔维奥・帕斯《例证》 一

一个地方、一个物种,往往因为一篇名文而爆得大名,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数不胜数。比如,因为唐朝的广浚和尚的琴声,使得峨眉山的弹琴蛙名声远播;又因为徐迟的哲理散文《枯叶蝴蝶》,人们知道了峨眉山伏虎寺的枯叶蝶。

峨眉山蝴蝶群落十分庞大,据统计共有二百六十八种之多,属于峨眉山特有的就有五十三种,其中英雄金凤蝶和中华枯叶蝶,堪称稀世之珍。

我每年都要到峨眉半山七里坪住上几个月,去山里散步的机会很多。从报国寺往西行约一公里,就是峨眉山最大寺院之一的伏虎寺。寺庙始建于晋代(一说唐代),当时称为药师殿,后来一度曾改称为“龙神堂”、“虎溪禅林”、“虎溪精舍”。因山形如卧虎,加之曾经老虎出没,遂将寺定名为“伏虎寺”。也许因为独特的山林气候,从暮春到初秋,在伏虎寺的四周花枝、草丛、曲径间,甚至是殿堂之内,往往会看到枯叶蝶随风摇摆。枯叶蝶身长三厘米,展开双翅有八厘米左右,它们喜欢单独长途飞行,从不见成群结队。时飞时息,采食花蜜或树液,一旦遇有敌情,立刻疾♫速地飞落在树枝上或草丛,伪装成枯叶,依靠这种特殊的自卫能力,枯叶蝶在峨眉山代代相传。

据说枯叶蝶有嗜酒的习性,闻酒即来,一些贩卖蝴蝶标本的人利用它的这一特性诱捕它,枯叶蝶常常酒还没喝到就成了标本。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之嗜酒如狂,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在大乘佛教经典中,有悲、智、愿、行四大菩萨。观音重悲、文殊重智、地藏重愿、普贤重行,如果说普贤的最大特色就在于“理趣”与“行愿”,那么,那些突然回到丛林的蝴蝶,宛如普贤撒向尘世的贝叶,以及那些拼命捕捉蝴蝶以此牟利的人,在这一张一隐的比对中,我就发现,这个世道的劫难太大了。

另外,在报国寺、长老坪、善觉寺、万年寺、清音阁一带,也可见到枯叶蝶的身影。其实川西南山区比如瓦屋山、青城山在1980年之前也常见枯叶蝶。仔细观察,它停息之时,两面“三刀翅”紧紧收缩竖立,将身子深深地隐藏着,展示出翅膀的腹面。这种隐身术远远高于鸵鸟埋沙,因为它腹面全是古铜色,在秋天酷似一片枯叶,并且常常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色彩和形态都和树叶无异。一条纵贯前后翅中部的黑色条纹和细纹,很像树叶的中脉和支脉;后翅的末端拖着的条和叶柄十分相似的“尾巴”,静止在树枝上,很难分辩出蝶与叶。

从学理上讲,枯叶蝶属于中华枯叶蛱蝶,它把姿色藏在老妇人一般的褶皱下,这是一种典型的《聊斋》易容术。偶尔迎风飞起,终于让我目睹了那种埋名浊世的仪态,依然还有一种孤芳自赏,渐渐融入虚无的喟叹。

枯叶蝶的丽彩可与凤蝶媲美,大都为绒缎般的墨蓝,闪动的光,却有刀锋的犀利。

徐迟散文《枯叶蝴蝶》,在于提出了越是伪装越是容易夭亡的结论,他感慨:“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碟,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我的基本结论是:伪装是弱小者必须采用的生存术,与美丽无关。

所以,林清玄在《枯叶蝶的最后归宿》里的感慨更符合实际:“我把枯萎的蝴蝶捧在手上,思及枯叶蝶是一生站立或者飞翔在枯叶与蝴蝶的界限上。如果说它是执著于枯叶,那是对的,否则它为什么从形状、颜色、姿势都形成一片叶子;如果说它是执著于蝴蝶的生命,那也是对的,拟似枯叶只是为了保护它内在的那一只蝴蝶。”

《说文解字》中没有“蝶”字,但这种漂亮的虫子在本书中称“蛱虫”,“虫”(不少字书把它当作“蝶”的异体),“蛱”的意义却较为清楚。“蛱”从“夹”声,而从“夹”得声者多带“位于两边而且扁薄”的造型,比如夹,在左右两边;峡,两山之间;颊,脸两侧从眼到下颌的部分;荚,两旁相夹豆在其中……

古语“胡蝶”的“胡”含义是“大”。三国时魏人张揖编纂的《广雅・释诂一》说得很明白:“胡,大也。”从声训角度看,从“胡”得声的字多有“大”之义。综上所,述,“胡”指“大”,“蝶”指“薄翼”,两者相加就是“有阔大而扁平翅膀的虫子”。

“谍”是一个形声字,形从言,既然从言,当然就是说话,而“间”的本义就是门缝,泛指缝隙。有缝隙就可以使用反间计,故称“间谍”。所以《说文解字・言部》释为:“军中反间也。”“谍”字作为间谍义,夏朝时就已经出现了“谍”,最早见于《左传》记载:“使女艾谍浇。”意思是夏王朝被后羿和寒浞取代,浇是寒浞儿子的名字,后来复国的少康向浇的身边派出一个叫艾的间谍,这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间谍。

蝴蝶与间谍齐飞,阳谋与阴谋共舞,构成了云诡波谲的历史。

西方人显然已经注意到了四处乱窜的“博物学家”,可以掩护间谍的身份。十九世纪初,英国军事情报当局委派童子军运动的创始人罗伯特・倍顿・鲍威尔爵士,到奥匈帝国去执行一项侦查任务:绘制军事防御工事的图纸。他装扮成一个近世博物学家,以便借口猎捕蝴蝶而穿过禁区。他把秘密草图伪装在他所绘制的图画里并用深暗的颜色遮,具体做法是:他画了一些蝴蝶,并在蝴蝶翅膀的图案里隐藏了敌方要塞的地图,其中的斑点表示火力点。这是最典型的蝴蝶式活动。鲍威尔爵士翩然如蝴蝶,飘飘而归。

那么,国人在蝴蝶的启发下,他们更青睐枯叶蝶的拟态方式。

当夜,胡寿昌梦见一只断翅的蝴蝶停息于自己鼻子上。醒来他极度沮丧。这意味着由于失望,让自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或者身体患病,被忧愁困扰。他必须振作起来,去找回失去的翅膀。

通过间谍予以打探第一手实情,历来是四川总督骆秉章的工作方法。

显然,他不但看到了枯叶,他还看到了那藏匿在枯叶下的刀锋。

事实✈证明了骆秉章的判断无误。正当他们在庆贺打好了这个阻击战时,骆秉章的手谕又到胡寿昌面前:“移防浦江‘一碗水’。”当年入冬时,就在“一碗水”击毙了剽悍的匪徒蓝二顺。当时起义军在渡过响水滩河道时被清军大炮轰击,人的碎肉块浮满了水面,臭了几年,无人敢吃河里的鱼。起义军抛弃的兵器,被收荒匠捞了几年也没有捞完……

骆秉章不愧为“经世致用”的儒生,他对《孙子》烂熟于心,从这一掌握信息的方法而言,他无疑使用了《孙子》当中“生间”的谍报学,“生间”就是能够活着回来报告情况的间谍。五类间谍中,彼此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尤其以“反间”为“乡间”、“内奸”、“生间”、“死间”的根本。从骆秉章用兵可以发现,“间能”、“间助”、“间邻”等方法的运用,体现了他神机妙算、灵活变通的心机。 三

而在道光癸卯举人、县令董贻清的《援守井研记略》当中,来自起义军的奸细就不可胜数,六十余日的战事日记,几乎隔三差五就有奸细出没,或劝降游说,或刺探,或传递告示,或为叛乱者带路,甚至抓住了一个叫“李吴氏”的女奸细。

这个女人颇有姿色,翩然一只玉蝴蝶,曾经是大户家的小妾,是见过一些风月的。在起义军的刀锋霍霍之下,大户们抱头鼠窜,她连同家具被遗漏在某个记忆的死角,这也是历史上妾的一种常规性命运。尽管蓬头垢面,依然掩饰不住她的风月姿容。她在一个逆风的豁口显身,她轻身如蝶,轻身而飞,杀戮的金风❤把她轻易带了起来,依然有莲蓬的韵。

这样,“李吴氏”被起义军一个头目看中而收留,一来二去,女人如蚂蝗附体,痒意适中,浓得化不开了。可见,漂亮者生存的几率的确比平庸者大得多,这也是历次战乱里美女不大容易直接送命的原因。当然,她们中的有一些结局比死更糟糕。我们必须承认,漂亮与聪明的财富价值实际上是一致的,而且它更能让男人一目了然。漂亮可以使男人忽略一些致命的细节,或者她们具有一种改变自身劣势的魔力,让大家对她们寄予朦胧的亲近欲望,而忘记了一切危险。但是,对油盐不进的知县董贻清来讲,这个女人拥有美色竟然委身侍匪,就非杀不可。

起义军那个头目鸦片瘾发作了。为此,“李吴氏”冒着生命危险化妆成难民,枯叶蝶遮蔽了自己的美丽,她衣衫褴褛,凑到城边找难民购买鸦片,顺便打探城内守备情况。漂亮的“玉蝴蝶”“李吴氏”毕竟不是与难民在一个战壕生存的,她的粉红色缎子内衣散发阵阵香气,她的言谈离奇举止立即被劳苦大众雪亮的眼睛识破。蝴蝶被拿获,剥去伪装,人们发现竟然比想象的还要好看。有人妒嫉得咬牙切齿。

对这样的妇人,不但甘心投敌,竟然不顾“家风”委身匪徒,大灭道统正气,董贻清的处理办法完全一致:就地正法。这就等于董贻清在承认处理战场奸细的之余,还要维护道统的正义叙事。

在我看来,董贻清还是读书太少。自号“活埋庵道人”的文人林茧,在其《荷丛谈》“东林中有依草附木之徒”条下记载说:“当谦益往北,柳氏与人通奸,子愤之,鸣官究惩。及归,怒骂其子,不容相见。谓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节,乃以不能守身责一女子耶?此言可谓平而恕矣。”这是钱牧斋与大老婆生的儿子,儿子抓住继母柳如是偷人,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却被钱牧斋大骂一顿并要与他断绝父子关系。钱牧斋是明智的,他自命圣人之徒,饱读诗书,沛然正气,不料苟且却成了“贰臣”,这连圣人第一要义的“忠”已经大亏了,还有什么脸面去要求柳如是贞守妇道?偷就偷吧,得过且过。就是说,国破家亡之际,士大夫钱谦益之辈尚不能坚节义,连柳如是也要红杏出墙,钱谦益自然要放她一马了。但董贻清不这样想,他自诩为保家卫国之“正朔”,在他眼里,区区乡村妇人一旦通敌,就是大逆不道,足见其头脑的冬烘水平与阴暗心理。

晚清国运飘摇,贵州官员朱逢甲有感于苗民的动乱与太平天国起义的此起彼伏,为统治阶级奉献出一部戡乱平定的奇书――《间书》。按照他的观点,“李吴氏”属于起义军的“枯叶蝶”,但有方略者必然需要化“内奸”为“反间”,变不利为有利,由此观之,董贻清属于一根肠子通到底的角色,白白丧失了一个立功赎罪的好材料。

更有意思的记载还有不少。

战事胶着,城下的与城上的士兵,距离不过两三丈,彼此相貌都看熟了,第二天没见着,说不定还惦记着对方。这样的攻城与守城,像一个儿童游戏“击鼓传花”,鼓点在哪里停下,谁就掉了链子,那就不好玩了。所以,鼓点不能停。

某一天,起义军和守城官军已经打累了,只好彼此上下叫骂,蝴蝶已经可以自由地在渐渐淡去的硝烟里飞翔。他们叮叮当当在石头上敲打兵器,谁也不想再来真的,这可以让远处望战局的指挥者觉得,都是一帮冒死的忠诚者。但光天化日之下,守城士兵谢吉超忘记了制度使命,竟然绳下城,与贼人哥们放下武器摆起了龙门阵,并互赠礼物。董贻清闻讯大怒,立即问斩。

从这个事例也可以看出董贻清头脑简单,明摆着这是可以使用“乡间”计策,守城士兵谢吉超不但可能策反对方,而且可能将对方感化,化身为“内奸”,那对战局将起到积极作用。可惜,诸多像董贻清这样的低级官员,没有明白朱逢甲的苦心。与骆秉章比较,高下立判。

这完全是出自他笔下的真实记载,如此战地浪漫曲,可惜没有被习惯于宏大叙事的作家们留意,不然,汉语写作完全可以豹尾续貂。想着历史的场景,我对那些映射在刀光上的亲切交谈与美女买烟印象挥之不去,我如此记下了“李吴氏”和谢吉超的名字。

在民国之前,成都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也举办“扑蝶会”。昔人以挑选野菜、扑蝶点缀花朝,事实上这时期蝴蝶几乎没有,不知怎样举办“扑蝶会”。但挑野菜倒是颇为可观,如荠菜、马兰头等,都可做菜,鲜嫩可口。但混迹在人群里的那些枯叶蝶们,一直让体制中人张开巨目,直看得头昏眼花,但事实证明,他们历来收效甚微。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