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理财公司风险防范探析绪论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某信托企业风险控制研究
【第一章】 【第二章】信托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3.1】信托公司内控体系现状
【3.2-3.3】信托公司风险管理与净资本管理现状
【第四章】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完善信托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信托企业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行业,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始终是金融业发展的永恒主题。2010 年以来,我国信托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金融创新业务及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对信托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信托公司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管理工作对我国经济安全稳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托资产规模不断增加,在 2015 年已经增加到近 16 万亿,超过了保险业成为中国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截至 2016 年年末,全国信托公司管理的总信托资产规模于第三季度突破了 18 万亿,达到了 20.22 万亿,同比增长 24.01%,环比增长 11.29%。信托业跨入了20 万亿时代。从季度环比增速看,2016 年全年,第一季度的环比增速为 1.70%、第二季度的环比增速为 4.25%、第三季度的环比增速为5.11%、第四季度的环比增速为 11.29%,环比增速的增长反映出信托行业的快速发展趋势。
从上图可以看出,信托资产同比增速从 2016 年 3 季度又开始则呈现增长态势。外界有利环境以及信托业自身的功能优势使得信托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掩盖了信托行业的诸多风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以及信托行业竞争的加剧,信托行业庞大资产规模带来的风险逐渐增加,信托行业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足逐渐显现。信托业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一大支柱,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把控、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才能保证信托业的不断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C 信托公司是在 1987 年经中国人民银行和政府批准设立,并在 1991 年成为其所属省份第一家获准开展证券业务的经营机构,是所属省份首家具有经营 B 股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2013 年底经银监局核准 C 信托公司以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司增资扩股由 10 亿元增至 25 亿元,信托业务也出现突飞猛进的增长。至 2016年,信托资产已经达到 2700 多亿 ,其中主动管理类信托规模近 690 亿。随着近几年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 C 公司信托资产规模的扩大,其风险管理的不足也逐渐暴露。自 2014年以来,C 信托公司风险项目个数以及资金规模同时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风险管理项目规模在 2016 年增加了 29.1%,相比于 2015 年 6.3%的增速可以说是跳跃式的激增。另外,由于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项目的增加虽然固定,但是风险规模确是不断增长的。基于委托人的信任及使得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信托公司必须建立一个内部控制完善以及风险管理健全的体系,从而使得信托公司在风险发生的不同阶段都能够从容应对,以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并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1.2 研究目的。
信托行业作为体量仅次于银行业的金融业态,其风险管理是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我国信托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前提。本文在分析我国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更加具体的分析 C 信托公司的情况,并针对 C 信托公司存在的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3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以最新国内外研究风险管理问题的相关文献作为理论指导,并根据我国 2014 年 8 月出台的《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类监管指引》中提出的关于风险管理是其主要评价因素,以 C 信托公司为例,通过从内部控制体系、业务风险管理及净资本管理三方面叙述及分析 C 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找到其存在的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为 C 信托公司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另外,因为信托行业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共通性,所以针对 C 信托公司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也能够为其他信托公司提供理论支撑。
现实意义:本文ห研究分析了 C 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有助于 C 信托公司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公司长远健康发展,促进信托行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创新点及缺陷:当前国内在信托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内部控制以及业务风险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而本文综合考虑了内部控制体系以及业务风险管理和净资本管理三个方面,为完善风险管理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本人所掌握知识的限制,文章并没有对 C 信托公司在内控、业务以及净资本管理方面的风险识别、评估方面进行阐述及分析,这也是学生下一步继续学习研究的方向。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内部控制的研究。
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经历了多个阶段,早在古罗马时期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已经出现。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人们在会计记账时采用两人同时记账的形式来对比研究记账是否出现差错,在当时这种内部控制的手段被称作内部牵制。后来,内部控制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用核对并且验证的方法控制会计记账,以防止出现记账差错。在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被人们逐渐运用到管理方面,即在公司内部管理中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真实性。1958 年,由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公布了内部控制的划分,将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以及管理控制,即《审计程序公告第 29 号》。1978 年柯恩委员会提出企业管理者应该将其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报告包含在财务报告中。Ashton(1980)提出公司内部员工详细的职能分配是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Hoitash(2009)研究得出公司内部控制结构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其整体治理情况的好坏,并提出一个公司如果要提升其治理能力,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结构。
Aiyesha(2010)研究发现 £SOX 法案的实施,即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必须对外发布,大大减少了企业的高风险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公信力。2013 年 COSO 发布了新版的《整体框架》,使得 1992 年版本中的原则更加清晰及规范,并列出多项原则,以期帮助企业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2)信托业务风险的研究。
Ellis W.Tallman 和 Jon Moen(1992)以美国信托公司以及尼克波克信托公司的数据对 1907 年纽约银行爆发的危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由于信托公司聚集了很多银行客户的存贷款,从而造成了这次危机的爆发,也从侧面验证了信托公司业务会产生风险外溢效果以影响其他金融机构。Steven L.Schwarcz(2003)研究发现,同其他形式的公司一样,商业信托在外界环境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层会受到偏好风险投资者的影响,将信托资金投向风险较高的领域以谋求更高的投资回报。这种高收益并伴随高风险的业务往往会产生种种风险,最后对信托公司以及外部环境造成负向影响。StephenE.Satchell 和 Susan Thorp(2011)基于国外土地私有化的基础研究分析了国外家庭信托的规模问题,由于国外很大一部分土地属于私有财产并且可以自ว由交易,其认为各个家庭可以自由经营各自的私有土地以达到最佳的家庭信托规模。
(3)净资本管理的研究。
净资本管理理论在国外金融监管中并没有被明确的提出和应用,国外金融机构监管实施主要参照 1988 年巴塞尔协议的监管要求,巴塞尔协议(1988)提出了对不可预料的风险部分使用资本监管的要求,对混业经营中金融机构的资产组合设定不同的风险权重数,无论金融机构间差异多大,把经营所需的资本作为最基础的风险防控底线,进而保证金融机构的持续经营,提高整个金融体系安全有效的稳健经营能力。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内部控制的研究。
李蓓(2012)分析得出,导致我国信托公司内部管理存在缺陷的原因往往是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且信托公司内部审计部门重视程度的不足使得其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从而使得其风险管理能力滞后于其面临的风险现状。莫力(2014)通过研究提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意识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及目标的实现。陈扬(2017)研究得出:一个合理完善的内控体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合理的内控能够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加企业凝聚力、夯实企业业务发展基础、强化企业员工自觉性、促进企业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林钟高,陈曦(2017)通过分析内部控制缺陷对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影响发现,一个公司如果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会减少其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并且其当年内部控制若出现问题,会使得其次年的机构投资者比例降低。皮毅(2017)通过对信托公司内部的审计分析发现,当下信托公司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内部审计并没有覆盖到业务的各个阶段;审计方法单一,并且缺乏专业素质较高的审计人员。其提出:信托公司应不断引进高素质审计人员,创新审计方法,全面提高公司风险管理价值观,将内部审计覆盖到信托业务的全过程。王琦(2018)分析得出,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内部控制结构,企业应该不断引进内部控制人才,并且经常组织培训企业内部员工关于内控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从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环境,提高企业整体风险意识。
(2)信托业务风险的研究。
宋清华研究发现,我国信托业务规模发展过于迅猛,信托行业只顾业务的高速发展,没有足够的资源勘查蕴藏的风险,导致信托已经是金融体系中相对不稳定的因素。袁江天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信托公司在业务定位上往往存在着重融资轻投资的问题已经与信托业务本质产生了偏离,指出我国信托公司应该加强在资产管理、投资运用等业务方向✔的发展研究。张海鱼指出我国的信托行业跨越了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过多的业务种类致使信托公司发展存在业务较宽泛但是不精的问题。朱丽萍(2015)分析了我国信托业务的风险来源及业务风险影响因素,并认为信托业务的风险主要来自其交易对手以及自身两方面。交易对手方面:由于一部分融资企业管理经营能力的缺乏可能导致其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偿还信托公司的资金,从而对信托公司资金的流动产生阻碍;另外,存在一部分融资企业缺乏诚信,从而产生倒闭的风险,进而使得信托业务发生风险。信托公司方面:在其产品的设计、营销、中间管理以及最后的资金清算各环节都可能产生对信托资金收回的负效应,从而使得信托系业务发生风险。朱丽萍提出:信托业务风险的防范不但要依靠公司内部完善的控制体系,而且要在全行业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监控系统。
王婷婷,张欢(2016)基于当下信托业所面临形势的分析提出,信托业应该不断创新业务类型,并结合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增强产品竞争力,以满足不同阶层人群的需求。同时,不断推进信托公司内部监管体系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管百海(2017)综合分析了当下房地产信托项目存在的问题发现,为了使信托公司更加科学的5对房地产信托项目的融资进行评估分析,信托公司应以外界环境的变化作为基础,对项目评价决策的基准值适当调整,并合理把握各个评价指标所占的权重,在项目源头处将风险拒之门外。吴秀伦,李黎(2018)通过研究得出,虽然资产证券化带了很大便利,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使用的不当,往往会造成资产的资质不断降低、高杠杆等问题,最终使得潜在风险爆发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3)净资本管理的研究。
王淑慧,张爱琳,张艺冉(2014)基于协同理论,构建了净资本经济资本双重资本监管模型,研究发现净资本管理要求的信托公司净资本各项指标达标,从而使得信托公司保持资金良好的流动性和健康的资本补充机制,而经济资本能够有效的补充净资本管理的短缺之处,两者结合能够实现资本覆盖风险、提高信托公司风险管理能力。
邓旭升和王聪(2015)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信托行业在资本配置效率方面的水平要高于银行业,并且他们认为,信托行业已发展成为了我国资本配置效率最高的行业,并且净资本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影响资本的积累,从而间接影响资本配置效率。郭东和邓旭升通过研究影响我国信托资本配置效率的因素发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对信托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最为显着,信托公司股权的变动对于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也很明显。王玉国(2018)分析了资管新规对信托行业发展的影响发现,目前中国信托业的风险资产规模以及比率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相对于信托资产总规模,不良资产的占比仍处于可控水平。但是由于信托公司业务覆盖面比较大,其存在的风险点较多,任意节点风险的爆发都❣可能使得信托公司不良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大。所以,面对市场格局的变化,信托公司在积极转型的同时,应强化处理不良资产的力度,以避免风险发生时无法较好的应对而引起风险的交叉感染。
1.4.3 国内外文献评述。
参考以上文献,国外信托业务作为混业经营中银行业业务的一部分,并没有对信托公司风险管理专门提出过过多的研究和监管,信托业务也是参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机构内部风险管理适用企业内部控制的经营管理理念,业务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特点参照巴塞尔协议等监管要求。再加上国外混业经营的模式和信托业务类型与国内信托公司经营模式和业务类型区别甚大,因此国外信托公司风险管理可借鉴的地方非常有限。国外信托公司风险管理主要分为内部控制管理和外部监管管理。
我国信托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虽然每个发展阶段所承载的历史任务也有所不同,但信托行业的风险管理一直是信托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基石,因此我国学者也因地制宜的对国内信托公司风险管理贡献了较多的理论和文献研究。可以看出信托公司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信托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经营单位,自我内部控制建设是其持续稳健经营的基础;第二、信托业务的风险管理是信托公司持续稳健经营的制胜法宝;第三、净资本管理是信托公司稳健持续经营的后盾基石。总之,我国信托公司的发展不仅要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把控好业务风险,还要在业务拓展和管理的各个阶段做好具体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更要牢牢守住监管部门净资本管理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