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4-12-26 03:20:1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弄清审计风险,加强审计人员自身的审计技能,提高审计意识,最大限度降低审计风险,是当今审计工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阐述影响审计风险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的产生。

[关键词]审计风险;控制;防范措施

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成熟,会计事务所也迅速成长起来,竞争及其激烈,为稳固自身利益,扩大经营范围,就必然要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尤其是注册会计师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使得审计风险这一问题显得更加尖锐。当前经济不断发展,国内的会计事务所也不断增多,出现了很多恶性竞争的现象,有些事务所甚至不惜打擦边球,钻法律空子。因此,把握风险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努力研究找出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并找到控制与防范审计风险的方法。

1 审计风险概念及成因

1.1 审计风险的含义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审计风险就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未能披露没有发现的重大问题而导致的风险,可以从两个层次来阐明。

1.1.1 未查出重大错报的风险

在审计工作过程中,错误估计评判审计事项,审计结果与客观事实相违背,使企业一些重大错误与过失未被及时全面地披露出来,造成工作人员无法弥补的损失。

在审计企业面临破产或财产巨额损失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下,索赔者往往会将责任归咎于审计单位的失误,受害者也会由于自己的经济损失而向审计人员提出高额赔偿。

(1)审计人员水平影响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及经验,都是影响审计风险的原因,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和面对棘手问题的临场处理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审计事业发展较晚、审计经验不足、相关的审计知识掌握不全面,很难与现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同步发展,阻碍了审计工作的进展与完善,甚至可能产生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影响审计风险

在整个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及其工作责任心对审计风险的产生有着直接影响。由于缺乏谨慎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审计人员为尽快完成工而私自缩小审计范围、减少审计程序,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审计重大事故的产生。

(3)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影响审计风险

抽样审计法和分析性复核法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因此审计结果的误差是避免不了的。同时,随着审计市场中竞争不断加大,为维持应有的边际收益,审计人员需在确保完成应进行的审计程序的同时提高整体审计效率。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会自动放弃一些看似不重要环节,而正ร是这些不太重要的问题往往会产生审计风险。同时,抽取样本本就无法面面俱到,这一方法本身就存在局限性,抽取的样本无法全面反应企业的所有情况,存在主观结论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偏离。

(1)审计环境的影响

第一,政治环境。不同的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也有所不同,因此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与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降低审计风险。

第二,法律环境。审计工作也应依据法律来开展,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善、不具ϟ体、不科学或不能与实际的审计工作相契合,就会误导审计人员,增加审计风险。

第三,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元化、经营区域国际化,这些都会增加审计工作的难度,增加审计的复杂性,同时也带来更大的审计风险。

第四,社会环境。相对于审计所说的社会环境是指多样的行政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对注册会计师公信力的影响。

(2)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确定

追求较高的审计质量一直是每个审计人员的追求目标。综合来说,我国在审计规范建设上明显不够完善,审计质ฉ量建设并没有被重视起来。

(3)经营背景不同

经济环境、政策实施、科学发展程度、企业内部管理及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内控能力、企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等都会成为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从而对审计风险造成影响,这就是审计风险模型中最先考虑固定风险的主要原因,也是在审计工作开展中最先评估企业内外环境的原因。

2 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环节

2.1 签订审计约定书环节的风险

审计约定书的签订是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确认委托人与被委托机构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保障。实际审计中,由于对被审计单位了解较少,导致在实践时发现工作量过大,工作人员为赶进度,不得不忽视部分审计程序,这无疑会增加审计风险。

2.2 审计抽样风险

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将风险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这要求审计人员有丰富的审计经验,在抽样中尽量选取适量、有效的样本,保证抽取的样本与实际情况偏差不大。否则,超出风险控制可容忍的范围,审计的公允性也会丧失,造成严重的审计失误,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2.3 审计报告环节的风险

审计报告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审计程序中,无法避免存在审计风险,如果绝对相信查证结果,忽略被审Σ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旦有误就会对自身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3 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控制审计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发生的几率就越低,审计的质量管理应贯穿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质量管理,才能控制风险的产生。 3.1 完善审计机构建设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审计队伍比较年轻,经验不足,审计人员能力参差不齐。近几年注册会计师制度不断改革,说明国家提高了对审计的重视程度,当务之急应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来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从而有效防范审计风险。会计事务所也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定期举办审计人员培训,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审计工作需要。

3.2 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

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各个领域不断发展,审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充分运用计算机软件,能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使审计人员有充裕的时间解决更重要的问题,减少审计风险的产生。

3.3 治理审计风险

治理审计风险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即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要共同完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促进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降低审计风险的产生。

从外部来看,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义务,通过宣传、培训、奖惩等手段,让企业不敢轻易冒险为蝇头小利而故意虚增资产,做出违背审计制度的事情。

从内部来看,我国的企业制度还需不断完善。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准备上市的公司,企业内部都还缺少完善的审计监督部门,部分企业虽建立了内控监督机制,但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而忽略制度,使公司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些都会加大审计风险,为企业内部埋下安全隐患。解决这些问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提高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内审机构应隶属于领导机构,同时也应由董事会或总经理直接领导。第二,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或扩大内审机构,数据表明,内审人员数量的最佳状态为占企业内部员工数量总和的0.6%左右。第三,提高领导人对内审机构的重视,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环境,降低企业内部的审计风险。

3.4 抓好审计质量的标准控制

首先,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与重要性理念及样本收集之间的关系,确切½衡量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并以此评估出适当的审计方法,估计审计成本,编制审计计划;其次,审计人员要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审计工作遇到突发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审计方法,增强审计工作的效果性和准确性。在整个审计工作中要检查审计发放是否恰当、审计依据是否准确、审计判断是否正确、收集的资料是否全面、逻辑是否正确,同时还要确保每个科目的底稿质量,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在可控的前提下,尽量保证客户满意。

3.5 加强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是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基础,也是避免审计风险的根本前提。在审计工作中,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影响,这要求审计人员要保持自身独立性,否则,将影响审计结论,对审计工作十分不利,无法公正、准确地披露客观事实。另外,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审计回避制度,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