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基本财务问题研究

时间:2025-01-13 07:04:1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企业集团基本财务问题研究 企业集团基本财务问题研究 企业集团基本财务问题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企业集团基本财务问题的研究,来寻求采取何种手段才能促使其更好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以会计学及财务学基本知识结构为基础,对集团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基本财务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证和分析。

在企业集团的发展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基本的财务问题,我们又将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呢?通过对目前企业集团发展的基本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在企业集团的发展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基本的财务问题:

一、有关负债经营问题

1.为避免企业过度的负债经营,迫切需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将资金配置机制由行政配置转为市场配置,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使有限资金投向效益与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从而强化企业的信贷约束,迫使企业注重自我积累,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中逐步发展壮大。

2.在解决过度负债经营问题时,还应正确处理好企业合理负债和过度负债的关系,不能把解决企业过度负债问题理解为卸掉企业所有债务。企业保持合理的负债率是其生产经营的正常理财手段。我们重点✞是减轻企业的过度负债,目标是把企业负债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从理论上和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经验判定。企业资产负债率以不超过50%为佳,但从目前世界各国大公司的情况看,资产负债率一般在60%左右,有的甚至还要高一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看,企业资产负债率保持在65%左右是比较现实、可行的目标。

二、有关资金管理问题

1.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资金分散,导致资金利润率降低。在一些企业集团中,由于其内部各二级单位都设有财会机构,都开有银行账户,都占用一定的闲散资金,使集团中原本有限的资金分散、沉淀和闲置,导致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利润率低。

资金管理失控,影响公司信誉。在一些企业集团中,各二级单位都掌握一定数量资金,而这些资金都是由公司总部贷款获得。当贷款到期时,如难以在各二级单位及时调回,会使总部财源枯竭,影响资信。

投资失控,导致整体投资效益差。由于各二级单位实行承包经营,对于中小项目的投资具有自主权,致使一部分项目投资决策缺乏民主化,科学化。有些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很不理想,而公司遇到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时,又缺乏资金投入,导致整体投资效益差。

子公司长期占用资金,导致应收账款难以收回,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和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企业集团内二级子公司不断成立。但这些子公司有的经营资金完全靠母公司支持,在海外建立的窗口企业,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也不愿在当地筹集资金开展业务,长期依赖母公司提供货物和占用应付母公司的贷款进行周转,影响了母公司的资金周转。

2.对存在的资金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广泛进行资金风险宣传,牢固树立资金意识和风险意识。首先,作为企业集团的负责人一定要有高度的资金风险意识,不只是抓资金的筹集,更要抓资金的管理。其次,企业内部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资金风险宣传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是提高对盲目放账,随意放账风险的认识;二是改变靠单纯放账来完成出口任务的认识;三是明确收账,催账是业务人员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只有贷款及时安全入账,一笔业务才能真正完结,所承担的责任才算真正了结。

加强业务管理,规范业务操作。①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对全体员工特别是对企业人员调离、换岗、解聘等一定要事先进行审计,清理债权债务,分清责任,做到债务有人认,债权有人接,库存有人背。②重视客户资信调查,加强客户档案管理,客户的资信好坏是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在业务往来中,企业要建立资信调查制度,确认客户的付款能力,并应有一个专门部门负责企业的客户档案管理,按照业务交往中客户的付款情况和信用情况,建立、评定自己的客户信用等级。③严格控制结算方式,设定放账额度,运用信用保险,减少贸易风险。贷款结算方式是决定能否安全、及时收回的主要因素。必须从严掌握付款单结算方式,决不能迁就于客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而丧失自身的利益。根据企业自己评定的客户信用等级,分档实行放账最高限额控制。并要积极进行投保,合理运用保险手段保护企业正当收益。④加强合同管理。企业要按照符合法律和国际惯例的要求,规范合同的格式、内容等。各种合同的签订、审核、审批环节应分开,多重把关,防止客户利用合同✌的漏洞进行欺诈活动。对无故不按合同规定执行的,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建立核算跟踪体系,改革业务考核办法。①核算到人,建立资金跟踪监控体系。电算化将以往公司一级核算、分公司二级核算,细化延伸到业务员个人的三级核算,全面细致地核算每一个业务员,每一笔业务资金的投放,使用和收回,建立资金跟踪、监控体系。②以收付实现制考核业务员的经营业绩。按照会计准则中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管货款是否收回,只要确定出口销售发生,就作为销售收入,结转成本,所反映的“利润”只是预计或希望的利润,有可能因发生坏账而不能实现。只有当销售货款安全,及时回笼时,利润才能实现。因此对业务员的经营业绩必须以收付实现制考核,并以此作为奖惩依据。

强化责任制,健全逾期账款催收制度和奖惩办法。财会部门应每旬定期提供逾期未收回账款明细表,及时向分管经营和有关业务部门反映,共同分析逾期原因。按照“谁造成,谁崔收”的原则,积极、主动尽快收回货款,同时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应与个人的奖惩挂钩,以调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因当事人的工作失误造成损失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促其逐步离开母体,自我发展。要逐步撤回借给和被子公司长期占用的周转金,提高母公司的资金周转效益,在今后母公司与子公司业务往来中,应实行与其他经济实体同等的待遇,促使子公司自己筹集使用资金,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促使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有关资本运营问题

资本运营是企业集团商务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涉及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运用、收回和分配。从资本营运的角度来看,现代企业的目标是公司资本价值的极大化,这是由投资者的目的——资本保值、增值决定的,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长期获利能力和相应的稳定性。下面就以荣事达集团为例,来分析一下企业集团如何才能搞好资本运营:

荣事达作为一家集体企业,没有国家资本金投入,在10年之内,从300万元资本发展到 10.5亿元,很大程度上在于有效的资本运营。

1.筹措资本、把握时机、不断发展

大型家电生产投入大、规模经济突出,市场会由竞争逐步走向垄断。要想保持市场地位就必须不断实现资本扩张,增强竞争™实力。“八五”期间,荣事达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引进外资为主的扩张战略。1993年与香港合资,以转让49%股权的方式获得了1亿多元资金,用这1亿多元资金再与日本三洋合资,1994年又引进了1亿多元外资。在两年的时间内,公司资金翻了两番,改善了资本结构,资本实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荣事达也采取了兼并联合的方式来实现资本扩张,八年来荣事达先后兼并了三家企业,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每一次兼并都取得了©明显的效益。荣事达此时还处在发展时期,实力不够雄厚,选择的是纵向兼并的方式。

2.资本增量的集约经营

资本营运不仅在于如何筹集资本,还在于如何运用资本。荣事达在资本投入上,坚持了不断加大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即R&D投入。荣事达除了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外,还组织了强大的研究队伍,建立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模具中心、产品检测中心、计算机工作站,使企业具有了较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并给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1995年洗衣机大战时,荣事达依靠科技投入所产生的数量、质量优势,年产销❧量上升了53%,产销量、销售收入为全国第一。

3.重视无形资本运营

对于那些在资本运营方面还不太成熟的企业来说,荣事达集团有效的资本运营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当然,只有结合集团自身的特点才能真正的搞好资本营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集团的发展。

四、有关采购成本管理问题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及买方市场和企业集团批量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集团公司采取何种管理模式来克服分散采购所形成的过程浪费,已成为集团降低采购成本,争取效益最大化的需要之所在。

1.集团公司采购管理现状

集团公司采购权利的分散,造成了集团经济效益流失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发展的后劲。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克服分散采购所形成的过程浪费,降低采购成本,争取效益最大化,就需要通过集中采购这一管理模式。

2.集团公司建立、实施和完善集中采购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之必然

企业集团实行集中采购管理是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需要,是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之所在。①所谓集中采购管理是指采购方依据国家法规,将采购方所使用的物质或服务的采购与供应都集中到所设立的特定机构进行的一种制度。由于集中采购可以集中需求,使采购数量增加,减少分散采购造成的重复和浪费,从而降低采购成本。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集中采购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所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须需要大量的内部管理制度,克服人为因素,增强制度化约束。强化和规范企业的采购管理也就正是这一制度的充分体现。

强化集中采购管理是买方市场形式的必然要求。其一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卖方竞争激化,在方便和有利于买方的同时,也对买方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所涉及的采购金额比个人购物大得多,而且是一种组织行为。这就对集团公司加强集中采购管理提出了切实的要求。其二正是强化市场营销的结果,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甚至是不规范的返利、回扣、提成等方法,就会使没有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的买方不但没有因此受益,反而造成了经济利益和资产的损失。所以只重视销售而忽略采购管理的企业只会前门耧钱,后门漏钱,并没有真正提高经济效益。

集中采购管理是企业集团内部完善财务成本控制的管理手段。在以母公司为主体的企业集团中,母公司是企业的核心,控制子公司一定数额的股权。子公司仍是独立的法人主体,自主从事经营活动,承担自负盈亏的经济责任,因此,正确处理母公司和子公司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鉴于国外大公司企业发展的经验,集权和分权是辩证统一的。母公司要做到以下“四统一”:财务控制集中统一,规划投资集中统一,产品布局及产品开发集中统一,产品销售集中统一。子公司应在母公司集中统一的前提下,负责所属公司的生产经营。那么集中采购管理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也要实行母公司的集中统一管理。

五、有关利益分配问题

经济利益既是企业集团发展的动力源泉,又是企业集团的归宿。企业集团利益分配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集团凝聚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集团能否健康稳步地发展。

企业集团的利益分配格局十分复杂,不仅存在于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纵向分布,还存在于各子公司之间的横向分布,因此,采取的利益分配方式也不可能单一化。一般而言,企业集团的利益分配应通过以下两个环节来实现:

在生产经营环节,各成员企业间相互提供产品、半成品或劳务,一般是按集团统一制定的内部结算价格进行结算。内部结算价格制定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各成员企业的切身利益。

对生产经营的成果——利润进行分配,利润的分配有统收统支制,利润分成制或者两者的某种结合。统收统支制是全资子公司的收入、利润全部上交,由核心企业统一缴纳所得税,统一分配税后利润。利润分成制是依据核心企业对成员企业控股、参股的比例,或依据承包、租赁协议,对成员企业的税后利润按比例或协议分成。对于企业集团来讲,利益分配采取何种形式,应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而定。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