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时间:2025-01-13 06:50:1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定位之争,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已经开始,延续到正统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纷争,之后在苏联哲学中形成一个形式化的定论。近年来随着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质疑,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哲学还是实证科学又成为当前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术问题。探讨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延承与断裂,明确马克思自身将人本主义哲学融人实证科学的思想脉络,并在当代哲学的视域下,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彰显唯物史观的现代性意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旨趣:在哲学与实证科学之间

从思想自身的发展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并未明确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性质,但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历史唯物主义迅速向实证科学♛方向发展。当然,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既有文本的依据,也有相关思想的引导。如梅林在《保卫马克思主义》中就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以最后真理为其终点的体系;它只是研究人类发展过程的科学方法。

他的思想奠定了第二国际理论的实证主义倾向。但在20世纪初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突出了马克思思想中的辩证法和人本主义意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都表达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特质的承认及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阵营中,也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在相互争锋,即对人本主义的辩护和对实证主义的捍卫;而在结构主义先锋阿尔都塞的思想中,则表现为早期意识形态的马克思思想与中后期科学的马克思思想之间的断裂。毋庸讳言,阿尔都塞的断裂说是对马克思思想旨趣的一个重要判断:虽然这一观点并未表明他正确理解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但它成为近年来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学科争论的重要引线。

问题的关键在于,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再到《形态》,这三个重要文本中所体现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形成与转变:正是在这三个文本的总体脉络与思想传承中,我们才能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传统意义上。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唯物辩证法、实践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在《形态》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哲学思想,它们以逻辑前提的方式支配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历史唯物主义从研究方法而言是实证科学,但从思想根底来说则是马克思自身哲学体系的具体阐发与体现。

二、人本主义与实证科学的交融: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与发展的思想脉络

根据现实前提与逻辑前提的双重原则,我们可以从《形态》向前追溯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与发展的思想脉络。恩格斯曾经断言《提纲》是包含新世界观的第一个天才文件,因此,《提纲》也被看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实际上,我们再往前追溯到《1844年手稿》,更能够发现历史唯物主义自身思想的端倪及其所蕴含的哲学与实证科学的双重维度。

如所周知,在《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所笼罩,费尔巴哈的一些基本概念也是这一手稿的核心概念。但这并不表明马克思在该手稿中只是对费尔巴哈亦步亦趋,而无自身的创见。其实在很多核心思想上,马克思已经超越了费尔巴哈直观人本主义的束缚,而将实践的观点贯穿到对人及其现实境遇的考察之中,使自身的人本主义具有辩证法和实践哲学的内涵,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虽然在《1844年手稿》中是人本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似乎只处于边缘的位置,实证科学在其中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概念体系,但在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和对费尔巴哈的思想阐发中,却有着相关性的表达。如他认为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是非实证的,并非是从经验事实出发,而是从思辨出发的虚假的实证主义和批判主义:黑格尔的虚假的实证主义即他那只是徒有其表的批判主义的根源就在于此,这也就是费尔巴哈所说的宗教或神学的设定、否定和恢复,然而这应当以更一般的形式来加以考察。他还认为,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在于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现实的科学。因为费尔巴哈不仅对国民经济学进行了实证的批判,而且从费尔巴哈才开始了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当然,马克思此时的实证概念及相关思想并非是实证主义意义上的经验判断,而是现实性、经验性、明确性与科学性的综合表达。他主要是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本质作出批判,希望能够通过哲学思想的实证化而实现哲学自身的现实化与世界化。

马克思虽然在《1844年手稿》Σ中没有直接使用实证科学的概念,但他用人的科学这一概念来表达他对人本主义思想的实证性考量,如他在论述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时说道: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人是自然科学的直接对象;因为直接的感性自然界,对人说来直接地就是人的感性,直接地就是另一个对他说来感性地存在着的人;因为他自己的感性,只有通过另一个人,才对他本身说来是人的感性。由此可见,在马克思的视域中,实证科学并不是单纯指不关注人生意义的自然科学,而是指包括探究人的现实生活及其意义的人的科学:这两种科学虽然在某个时间段出现裂隙,但并非本质上的断裂;在此意义上,以人的现实生存及其历史意义为指归的唯物史观本身就属于人的科学,当然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证科学。而且,人的科学将人本主义哲学融人实证科学的方法论之中,为马克思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走向《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现实个人奠定了思想的根基。

三、回归生活世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关注现代人生存的感性现象学

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在哲学与实证科学之间徘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马克思是要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再从地上上升到天上,①对现实的生活世界作出实证性的思想表达。生活世界这一隐性的哲学概念,虽然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并无太多表述,但它的确是历史唯物主义超越传统思辨哲学和唯心史观的主题词,也是连接哲学与实证科学的关键环节。马克思将人本主义融人实证科学的思想也可以在生活世界的理论中得到恰当的解释。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向生活世界回归,既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旨趣,也是现代性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思想饭依。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过程中发现了生活世界这一思想的地平线,正是在这一地平线上,马克思将唯心主义赶出了在历史观中的最后避难所。当然,生活世界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中并不是直接出场的,而是以实际生活过程、生活的历史过程、现实生活等方式表达出来,如在《形态》中,马克思就说道: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像机中一样是倒现着的,那末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象在眼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物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

马克思在此所要做的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意识形态的真正根源,将其从幻想的世界中拯救出来,使之重新回归生活世界。甚而可以说,马克思建立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就是在以往哲学家所遗忘和颠倒的地方发现现实的个人及其生活世界,发现生活世界与社会历史之间的真正关联。在此前提下,马克思才会断言: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在这一点上,由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提出并成为现代西方哲学主题词的生活世界理论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回归生活世界,并与现代西方哲学相互对话,才可能在现代性的语境中返本开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时代精神的精华。与马克思所处的✄19世纪不同,胡塞尔所面对的是科技理性和实证主义已经扩张到文化、政治等领域的20世纪初期,他更关注的是现代人如何在科技的喧嚣与异化中保留一处宁静的心灵栖息之地。由于对现代科学与哲学危机的深切关怀,胡塞尔在科学的虚幻光环背后发现了被人所遗忘的生活世界。当然,他所说的生活世界是与科学世界相对待的,是一个非课题化、非客观化、直观的原初世界,即:生活世界是永远事先给予的,永远事先存在的世界。人们确认它的存在,并不因为某种意图、某种主题,也并不因为某种普遍的目标。一切目标以它为前提,即使那在科学的真理中所被认知的普遍的目标也以它为前提,并且已经和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再以它为前提。

总体而言,哈贝马斯虽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路向,但他更多的是运用社会学方法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一种实证研究,这导致他对生活世界的理解缺乏马克思所注重的应然理想维度,而是在现代性语境下对实然的日常生活世界作了深人细致的分析。据此,他认为马克思的理论建立在逻辑预设的基础上,而这样用哲学的逻辑来推演历史发展趋势是有问题的。但实际上,唯物史观的意义正在于,它能够以自身的逻辑前提统摄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以应然的理想生活世界作为灯塔来批判、提升现实的日常生活世界。在这一点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关注现代人生存和生活世界的感性现象学,具有更加深沉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