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通过对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系学生关于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其还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因此提出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建议,在课程设置、教学考核、实习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增加实践❥比重并有机结合。
【关键词】 公共管理 本科 人才培养 应用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对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系2010级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61份。
2、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个别深入访谈的方式,对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作了一些调查。问卷共28题,1―5题是学生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满意度调查,6―8题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和课程的满意度调查,9―14题是学生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满意度调查,15―16题是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调查,17―19题是学生对工作体验的满意度调查,20―23题是学生对嵌入式实践学习的满意度调查,24―27题是学生对附加式实践学习的满意度调查,28题是开放题,希望学生对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些建议。
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二、问卷数据分析
1、公共管理人才目标评价
(1)公共管理人才目标学生定位。调查中学生对公共管理人才目标定位有自己的思考。被问及“公共管理专业应该把培养什么类型人才放在首位”,回答“应用型”的有31人,占50.8%;回答“复合型”的有20人,占32.8%;回答“创ง新型”的有10人,占16.4%。复合型是基础,应用型是现实要求,创新型强调可持续性。笔者认为,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应从学生的出口出发,确定应用型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立足于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熟练的公共管理技能和很强的公共管理实践能力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2)公共管理人才目标知晓度。问及“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你在做这份问卷前清楚吗?”时,回答“非常清楚”的10人,约占16.4%;回答“知道一点”的42人,约占68.9%;回答“一点都不清楚”的9人,约占14.8%。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目标定位不是很清楚。
2、教学活动评价
(1)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模式。调查数据显示,从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一致性上看,该题回答“一致”的占1.6%,回答“基本一致”的占68.9%,回答“不一致”的占29.5%。可见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有一定程度的脱轨,应予以调节。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性看,该题回答“一致”的占4.9%,回答“基本一致”的占75.4%,回答“不一致”的占19.7%。可见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基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但也有一定偏差。从教学计划的针对性上看,该题回答“一致”的为0,回答“不一致”的达到29.5%,说明当前的培养模式针对性差,缺乏个性化。
(2)教学内容和课程。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考虑了与其它专业的一定交叉性,满意度超过70%;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不满意程度较高,超过了30%,尤其在提高实践能力方面不满意程度甚至接近了50%。从数据上反映,当期公共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要有所调整,既要考虑和其它专业的交叉性,培养知识体系综合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更要突出公共管理领域内的实践应用性,加强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3)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较良好,教师在学生学习、就业等方面能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满意度都超过70%。教学方式上,教师比较注重结合案例和实践,满意度超过90%;并且教师的讲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满意度超过70%;但在鼓励学生开发创造性上略显不足,不满意度超过30%。整体上看,教学比较偏重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不高。教学态度上,学生的满意度较高,超过80%,教学态度和职业态度对学生产生了积极有利的影响。
3、实践活动评价
(1)工作体验。调查数据数据显示,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对工作体验不满意程度都较高,不满意的百分比都在80%左右。公共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安排了相应的实习活动,有的专业制定了学期内实习计划,有的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参观考察用人单位的机会。但是,从学生对这些实习活动的评价来看,满意程度并不高,这间接反映了目前我们所提供的学期内或假期的参观、实习活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笔者认为,专业实习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和质量,学校方应该主动与用人单位协商交流以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2)嵌入式实践学习。实践学习一般分为嵌入式和附加式两部分,嵌入式实践学习主要指课程内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学习活动,涵盖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之中;附加式实践学习不属于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内,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就业有所帮助。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专业课教学中对关键就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专业相关具体技能提供实践机会两个方面,学生不满意程度都非常高,接近80%;将关键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及教学评价这个问题,学生不满意程度也较高,接近60%。可以看出,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有效地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比较ฎ突出,教学评价也是以理论课的考核为基础。
(3)附加式实践学习。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提供求职信或简历写作上的帮助和应聘技能技巧的指导这两方面比较满意,满意程度都超过了80%;学生对学校、学院提供的实践平台和创新实践性项目满意程度较低些,满意程度都是70.5%。说明当前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平台,以提高其综合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
三、结论
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两个主要问题。首先,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导向性不强。当前,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到底应该以什么目标为导向。本文认为,应根据社会需求,对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再定位,将“就业型”、“学术型”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重能力、强实践,以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当前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依然是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实践课程设置不够,课堂讲授依然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化,学生实践能力无法考量,各种实习安排趋于形式化,忽视对学生应聘能力的指导等等。因此,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考核、实习安排、附加式实践活动等方面都应该相应地增加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建议
1、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在对社会人才需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定为社区管理、企业行政管理、社会保障三个专业方向。依据培养方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为保障,实施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在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进行全程就业信息动态跟踪管理,根据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结果,衡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及时修改完善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2、课堂内丰富多样化教学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以受教育者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课堂内教学可以从强化模拟、案例分析、习题作业、对抗辩论、方案规划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入手。模拟,比较适用于涉及大量常规细节和现象,需进行较为复杂的综合方法技能训练的场合。行政司法、行政执法、公文处理谈判、方案论证等内容非常适合用这种教学形式完成。案例分析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工作中应用比较普遍,它有利于启发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从对有关经验教训的总结借鉴中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展智能。
3、课堂外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社会实践非常重要。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增长和个性发展的过程阶段,针对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课堂外可以采用以下社会实践方法。
根据每一年级学生特点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公共管理学院可以制定不同的实践目标:大一是认知实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大二是调研实习,主要是根据事先的调研目标进行专题社会调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理论设计、活动策划、实施操作、报告撰写的全过程。大三是学年论文实习与写作,由学生独立完成。大四是毕业论文实习,毕业论文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因此,将理论分析建立在一定的调查资料基础上,运用实证调查、定量分析等方法,努力做到最终有一个建设性的意见。
4、加强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建设
针对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青年教师师资水平薄弱的问题,可以通过在职短期培训、进修、自学、学术交流等,提高现有在职教师的专业素质,更新知识,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对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加强与政府的合作,通过专业教师在政府或其它公共事业部门挂职、担任顾问等形式,促使教师更深地理解公共事业及其管理的相关理论。同时聘请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有实践经验的官员或已卸任的官员担任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任务。
总之,公共管理本科教育应逐步实现由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由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向倡导实践的应用性的综合性转变,培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孙晓娟、赵红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5).
[2] 许吉:浅论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09
(1).
[3] 肖平、米曙娟:重视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探索[J].教学研究,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