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时间:2024-12-26 04:08:3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1 概述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一个主要表现是高等教育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从一元的精英教育走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多元化教育。高等教育需更贴近社会需求,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就从人才供给总量不足转向了所供给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能否满足各行各业的现实需要出发,正是这一点,使高等教育从同质精英培育走向了更贴近经济社会建设的多元需求人才培育。这一转向也意味着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需从以知识发展为导向的学科中心走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生中心模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许多高校บ深切地认识到要适应时代需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定位,不过从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情况看,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定位认识及其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还是一个需要积极探索和努力的课题。

2 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本专业是我院首批获批的本科专业之一,自2008年开始招生以来,已培养了2届毕业生。其第一个人才培养方案是参照重点高校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的,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与重点院校计算机专业相似。存在课程体系相对滞后,理论授课内容偏多、实践偏少,课堂讲授多、课外活动少等现象。从2009年起,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作了多次调整,并根据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要求,从多个方面开展了教学改革:

1)对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进行修订,更加明确了应用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补充规定。

2)开展了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在《教科文汇》2011第1期上发表了教改论文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并据此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划进行了修改,使之比较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要求。增加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JAVA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和软件工程等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设置了5门课的课程设计。

3)对于省级本科精品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我们按照项目建设任务书要求,积极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在原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基础上,于2010年底之前基本完成了该课程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基于实训项目组织教学的思想,进行课程内容改革,编写了具有创新的教材微型计算机系统及其组装维护教程,于2010年12月在清华大学出版社作为21世纪规划教材出版;进行了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将大量教学资源放到校园网上,方便学生自学。

4)在2011 年申报获批省级示范软件实习实训中心项目,从2012年起,按照该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实施该中心的建设。并在校外实训基地或校内实训基地,对计算机专业2008级、2009级学生进行了毕业实习实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为了在计算机专业2010级第4学年更好更广泛地开展毕业实习实训,我们先后与合肥科大讯飞教育公司、上海第九城市信息科技公司、合肥达内软件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

6)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系教师举行了多次研讨会,在计算机组装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进行了基于实训项目、基于实例等教学方法的改革,收到了较好效果。特别是计算机组装维护课程开展了讨论式、探究式教学,试行了老师指导下的课程实训的教学方法,即老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边学边用、以用带学、以学促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虽然,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探索工作,也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与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相比,还有距离。为了在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更深层次取得成效,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和措施。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根据我院办学思想和服务宗旨,以及应用型专业的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发展方向,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实力和综合素质,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关系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加强实验条件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与创业意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1)明确℉专业定位,服务人才培养。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明确应用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2)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安徽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一览表所列出的软件高级人才与软件测试人才,到2015年将新增8000,到2020年将新增23000。我省现有软件企业200多家,其中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公司、安徽南瑞继远软件公司和安徽三联交通应用技术公司等20家企业已确定为2012年度省重点软件企业。这些企业每年都需要招聘大量的本科层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据了解,仅科大讯飞一家每年就需要引进近千名软件人才来满足企业发展和补充人才流失的需求。

3)深入调研人才实际需求,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

近30年来,我国几乎所有高校,无论是全国重点学校与省级重点学校,还是一般本科院校,其计算机专业实行的都是一个教学模式和差不多的课程体系,大家都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而对实践教学有所忽视或不够重视。虽然近几年来,教育部对一般院校十分强调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很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性高校都在开展相关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某些地域性局部性经验,但尚未见到比较系统的改革经验和改革项目案例的推广性介绍。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来说,教育部的要求和大家总体看法,是必须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同时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合理减少理论教学的分量。

因此,必须通过深入对IT行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来培养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4)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适当提高实践教学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编程技巧,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4 改革的主要内容

4.1 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要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对照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实际要求,深入分析本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计算机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相同,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竞争力不强。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院2008年首批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虽然我们实施了某些改革措施,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但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和定位还不十分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侧重点不突出,因此与应用型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有差距,专业特色还不明显,多数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

2)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实验内容和方法在引导和培养学生编程兴趣、软件开发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还不够,而实习实训阶段由于多种原因还不能全面有效发挥作用。

3)课程体系改革相对滞后。在现在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大体沿用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因此课程设置不甚合理,理论授课内容偏多,导致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偏少,给学生留的发展和创造的时间较少。因此,毕业生能力强的人偏少,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4)师资建设滞后。我系在升本以前引进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升本后的几年中,引进了十多名硕士研究生,但引进的副高职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很少,师资来源渠道极为单一。故现有教师队伍中缺少高学历和实践能力强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应用型院校需要双师型教师,但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缺乏,难以__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且专职教师人数不够,结构不合理,教学任务繁重,无暇从事应用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多数人缺少实践应用经验的情况难以改变,无法在计算机应用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

4.2 改革的主要措施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以专业定位为依据,在人才需求形势作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方思考和研究,提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理论知识方面,学生要有一定知识深度,既要以够用和应用为限,又要有基础扎实、增强后劲的实力;在能力方面,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决策、管理、方案设计等实践操作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在素质方面,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

要求对理论课程进行整合,加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构建一个目标明确、逻辑性强的平台与模块化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还要求从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出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等模块)。同时,还要构建一个综合素质拓展体系,包括素质拓展选修课、教师指导下的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三大体系的总学分为1805,专业理论教学学分占55-50%,实践教学占40-45%,综合素质拓展占5%。

2)构建本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适当减少基础理论课课堂教学时数,去掉个别基础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逐步形成2-3个专业方向。

3)整合更新教学内容

强调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要求专业课程增加一章最新技术介绍等内容。加强主要课程之间内容的统筹、协调与衔接,减少内容重复。在此原则基础上,重新修订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并按修订后的课程教学大纲选择或编写新型教材。

4)加强综合性知识传授与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已学课程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融会贯通;要求提高实验课与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的综合化程度,要求综合性实验融合本课程两章及以上的知识点,或两门及以上课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课程设计融合两门及以上课程的相关知识。

。 5)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与本专业课程体系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多种科技竞赛活动、毕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要将它们进行整合和系统化,构建成完整的体系,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树立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模式。

6)实施预就业实训模式

为了把毕业实习实训进一步搞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学习江苏省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开展预就业实践教学的经验,实施预就业实训模式,其基本做法是:

在每年3-4月份,请多家企业来校选择三年级学生,到大四时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实训;对这部分学生,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由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采用系统开发案例来训练学生,使学生学到规范的系统开发流程,熟练掌握先进的开发平台和工具,获得软件研发的能力和经验,从而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在实习实训期间,优秀的预就业学生将被预就业企业录用就业,对于未被录用的学生则由预就业企业推荐到其同行业的用户单位就业。对于预就业的那部分学生,其教学计划中第七学期的部分课程要求自学并通过考查获得成绩和学分。也可试行自主学分制,让预就业的那部分学生用毕业实习实训学分来置换第七学期的课程学分。

7)抓好省级示范软件实习实训中心建设

按照省级软件示范实习实训中心项目任务书的要求,积极努力完成该中心的建设任务,提升校企合作层次与实训基地层次,提高实训效果,努力提高中心在计算机与信息行业、软件企业与软件外包企业的认可度,以促进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实习实训中心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与软件产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正确处理2种关系:一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使其紧密衔接、相互补充;二是不同实训项目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个实训项目对人才培养的功能与作用。

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将由校企双方共同负责制定实训教学目标和实训方案,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实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在学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建立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实训教学体系。

8)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结构合理、高水平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根本和关键。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为中心,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培养现有教师队伍,并引进高层次人才3-5名,以建设一支热爱本科教学、结构合理、科研教改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双师型师资队伍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来自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是能力互补、相互协作的教学团队,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师资保障。通过选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或参加科技攻关与技术改造,为校内年轻专业教师提供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积累工程实践经验的机会,使他们获得工程实践背景,逐步成为双能型教师。

为尽快在师资培养方面取得突破,采用学科带头人+教学团队的教师队伍组织模式,确定老中青教师间的传帮带关系,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重点培养那些有希望取得高级技术职务的青年教师,争取近3年内有3-4名专任教师晋升高级职称。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协作模式,聘请校外科技人员为本专业学生开实训课,安排校内教师到企业参加项目研究或技术攻关,以提升专业技能。经过几年努力,逐步形成一支结构较合理、水平较高、能力较强、充满活力,兼有专业知识理论和项目开发经验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9)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健全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完成由强化过程管理向强化目标管理转变,促进整体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创新管理手段,加强二级教学管理,开发二级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平台。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和指导教师的考评,完善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考核评定办法。实施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全程监控,发挥教学质量管理手段对师生的督导功能。

5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经过深入广泛的调研,综合上述的多方面改革思路与措施,较快制定出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来后,关键在于贯彻实施并不断取得成效。这需要动员全专业的教师积极参与,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艰苦努力。

1)抓紧进行课程建设:在确定本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以后,需要对其中的主要课程逐门讨论确定课程内容,按照科学性与先进性要求,对原有内容进行增、删、改,写出课程教学大纲,并按照综合性与创新性培养要求,写出其实验大纲与实验指导书,特别关注其中的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

2)抓好专业应用型特色教材建设:应用型特色教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抓好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必须组织教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教师,分别主持主要课程的教材建设。先要研讨修订各门课程的章节目录,接着编写某些补充教学资料,然后有选择有计划地编写出版某些课程的应用型教材。

3)抓好实训教材建设:在总结校内外实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校企合作整合实训教学资料与项目案例,编写实训指导书,进一步编写出版实训教材。

4)实施预就业实训模式:在总结已有的毕业实习实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与科大讯飞公司、上海第九城市公司、合肥达内公司以及更多的企业单位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共建校内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施预就业实训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三赢。

5)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本专业教学的一大特色,其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本专业在教学改革中表现出的一个亮点。要更加重视并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包括:

在各主要课程的实验中,着力抓好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抓好课程设计,要求选择应用两门及以上课程知识的项目,要求学生认真复习相关知识,自主完成项目设计,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写出设计报告,并对设计报告进行验收与答辩,以提升培训实效。进一步抓好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对其中的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以学带干、以干促学、边干边学的教学方式和讨论式教学与基于案例的教学等教学方法,认真总结、完善和推广。认真总结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经验,特别要很好总结和推广结合毕业实训搞好毕业设计的经验;强化管理制度,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加强考核措施;提高广大学生抓好毕业设计工作的自觉性,使每个学生在这个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中巩固所学知识,学到新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成绩。

6 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专业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机遇多,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要求人才培养要以企业的需求相结合,不断完善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业务水平,采用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以保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它行业自身的许多特殊性。也会给专业发展提出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认真地研究新问题,较好的提出解决方案,使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更加完善,培养出更多的符合计算机行业需求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