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时间:2024-12-27 03:49:1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主要表现为:网络领域机遇性与风险性的并存;网络环境中的道德张扬与道德失范影响;网络社会的霸权性文化与多样性文化的碰撞;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与选择性的矛盾;网络主体的主体性与依赖性的变更;网络行为的现实性与虚拟性的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几个新课题也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几个矛盾,其中网络行为的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的矛盾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其他矛盾都是由此衍生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比解决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难度更大。要解决好这对基本矛盾,必须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制定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论文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管理模式

本文所说的网络是指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便捷通讯和资源共享为目的,发展学生网民的本质的虚拟世界。它主要是指互联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为前提,利用网络促使网民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虚拟实践活动。…网络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交往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的是人的思想和行为,所以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所谓新课题,有两层意思:一是相对于网络出现之前是新出现的;二是这些问题还在不断演化、发展之中,并且不断有新表现,不会很快消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主要表现为:网络领域机遇性与风险性的并存;网络环境中的道德张扬与道德失范影响;网络社会的霸权性文化与多样性文化碰撞;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与选择性的矛盾;网络主体的主体性与依赖性变更;网络行为的现实性与虚拟性互动。

一、网络领域的机遇性与风险性并存

机遇通常是指某种偶然出现但又能对事物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机会。一般来说,机遇就是好的境遇,就是恰好的行事机会。网络领域的机遇就是指在网络领域那些对人和事物的发展过程来说并非必定出现,但一旦出现就可能改变事物现存状态,促进人和事物加速发展的事件和条件。网络领域的机遇性表现为偏向性、时效性和不均衡性。

网络的出现导致人类既有的各类社会组织形式和交往模式发生变化,进而对整个社会结构及其组织方式进行全面的重构、重塑和重组。人类社会正由此迈人一个加速变革的时代,网络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组织、社会结构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正在全球范围内促成着一个高关联性、高风险性、高不确定性的全球社会系统。

网络领域既有机遇性,也有风险性。风险是指那些使事情变坏的可能的或偶然的因素。风险的存在和发生具有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它可以被预测但往往又难以被准确地预测。

网络领域的风险性是指在网络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手段的过程中,因技术、管理及法律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而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网络领域的风险性是指网络领域具有的、使人发生变化的可能或偶然因素的特性。网络领域的风险性表现为诱惑性、欺骗性、不确定性。

网络领域的机遇性与风险性并存。一方面,只要人们充分抓住并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就是抓住了网络给人带来的成功机遇;另一方面,只要人们充分认识到网络妨碍自身获得成功的可能的不利因素,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削弱这些不利因素,也是抓住网络机遇的表现,因为只有克服了不利因素并获得成功,才算是把握住了网络机遇。换句话说,战胜网络风险也就是抓住了网络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即机遇。

机遇性与风险性并存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面对网络领域的机遇性与风险性并存的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信息网络的投入,使网络成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网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阵地。第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通过教育和引导,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电脑和网络在学习和工作方面的兴趣,而不仅仅是游戏方面的兴趣。第三,积极有效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通过网上论坛,对一些热点问题、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思想交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舆论导向的控制力,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第四,利用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在网上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文化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网络环境中的道德张扬与道德失范影响

道德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存在。网络环境中的道德张扬就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社会存在在网络环境中的发展。人们的道德需要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网络环境中道德扩张的主要原因。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网络对人们的道德发展具有促进功能。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上根本改变了传统的人际关系互动方式、社会信息交流方式和社会群体结构,对人们道德发展也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一方面,网络促进道德思维和道德认识的发展,网络丰富和发展人们原有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网络的发展将对人们的道德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

所谓网络道德失范,就是指原有的道德规范在网络上发挥不了约束和规范网民言行的作用。网络带来了社会道德的开放性、多元化,促进了人和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从依赖型道德向自主型道德的转变,但是它所所产生的道德失范也是显而易见的。

为什么会出现网络道德失范呢?笔者认为,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网络“虚拟实在”的曲解;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环境ฏ构成挑战;“信息崇拜”和信息超链接的负效应;数字化的影响;网络生态问题的复杂性。由于网络道德出现失范,所以我们需要重新构建网络伦理。这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科技进步与道德建设同步发展的需要。在网络世界中建构责任伦理的规约体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网络环境中的道德张扬与道德失范是同时存在、对立统一的。网络道德失范是网络道德张扬的基础。原有的道德规范约束和规范不了人们的网上行为,就会推动网络道德规范的产生,使人们的道德规范由原有的道德规范发展到网络道德规范。而网络道德张扬会推动人们的网上自律行为,从而减少和消除网络道德失范。网络环境中的道德张扬与道德失范的矛盾衍生出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与独享性的矛盾、网络的通信自由与信息污染的矛盾。面对网络道德需要与网络道德失范的矛盾及其衍生的其他矛盾,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如帮助网民牢固树立正确的网络主体意识、确立有效的网络道德规范、引导网民进行道德自律等。"

三、网络领域的霸权性文化与多样性文化碰撞

霸权就是指某些个人或组织对其他人或组织进行支配和控制的权力。网络领域的霸权性文化其实就是文化帝国主义在网络时代的表现,是网络文化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主要用来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文化工业,在大众文化层次上传播消费主义和其他西方价值观念,对其他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控制。网络文化帝国主义即以一种新的方式通过网络展现出来的文化帝国主义。网络领域的霸权性文化是文化帝国主义在网络上的表现形式,它的产生既是旧的国际信息秩序的必然结果,也深受网络时代一些新的技术经济因素的影响。网络领域霸权性文化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一是大搞入网歧视,实施网络民族主义和网络种族主义,推行网络语言霸权;二是采用不正当手段,推行技术标准与技术强制,人为地阻碍他国网络技术进步,剥夺他国在网络空间与其共享信息的权利;三是大搞“密码霸权”,威胁他国网络空间的信息安全;四是设置种种障碍,推行网络经济霸权和政治霸权;五是不断利用自己发达的传媒,制造不利于别国发展的各种舆论和传闻;六是大力推行网络扩张主义,实行信息干涉和信息破坏。网络领域的霸权性文化与网络的发展潮流格格不人,也与世界政治形势多局化发展趋势不相符合。网络霸权性文化并不是一种主导性文化,因为世界很多国家并不认可这种文化的支配和控制。

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指作为一定有机整体的文化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而且是指由不同文化传统形成的或民族、或国家、或地区的独立文化单位的多种多样。网络领域的多样性文化是指世界各国、各民族由于各自独特的发展道路、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社会背景而导致他们在网络上传播多样性的文化。网络文化表现形式的不同是网络文化多样化的体现。网络领域的多样性文化表现为多样性的语言文化、思想文化、政治文化、法律文化、媒体文化等。网络领域的多样性文化是反映在网络上的多个原创性的、平行独立的文化体系,它们在网络社会发展中具有同等的意义。网络领域的多样性文化体现不同语言、宗教、思想体系的多元民族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必定会有不同的文化观,思想体系的不同是网络领域多样性文化的核心。

多样性文化的世界是不会也不应该受某一个国家的摆布的,否则,就不可能有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同时,就整个世界来说,多样性文化是现实而合理的。世界文化从来是多元的,网络时代也是一样。网络文化也应该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筑的有机体,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一种霸权文化的代名词。多样性文化应该是一种全球意识。但全球的多样性文化也是以一国存在着社会主导为前提的。

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ϟ教育受到两个方面的最大冲击:一是霸权文化的冲击,二是多元信息的冲击。面对网络社会霸权性文化与多样性文化的碰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并发扬、发展、转化传统文化,主动挺进网络文化阵地。

四、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与选择性矛盾

所谓海量性就是指网络信息资源无限量的丰富性,以及变化之快速性,是传统媒体远远不能相比的。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主要表现为信息容量的海量性、信息资源种类的海量性、信息生产素材的海量性、信息载体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信息流动的快速性。正如曼纽尔·卡斯特所说的一样:“所有种类的信息全都包藏于媒介之中,因为媒介变得十分全面、多样、富于延展性,使得媒介在同一个多媒体文本里吸收了所有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验。’’

选择是人类固有的活动,也是一种判断、组织和决策的能力。网络信息的选择性就是人们对网络信息价值的分析、判断和取舍的活动属性。网络信息选择性分为网络信息选择的理性和网络信息选择的非理性。前者是指人们对各种网络信息或相关因素作系统化的分析。排除无关信息干扰所做的信息选择属性。它是在拥有足够信息的条件下,以概念的形式,对有关的因素进行判断、推理,通过长期的思索而作出的信息选择属性。后者则是指以直觉为基础的信息选择活动属性。网络信息选择的理性与非理性构成网络信息选择性的有机体,二者相互补充,对人的网络信息选择都是必要的。网络信息的海量性是对网络信息选择性的基础,网络信息的选择性是网络信息海量性的发展和制约。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会对网络信息的选择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信息过载迫使个体更多地采取非理性的、消极的选择策略,弱化个体的选择能力。网络信息的选择性反过来使海量的网络信息更适合人们的发展需要,同时提高人们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

面对信息的海量性与选择性的矛盾,国家应该走法制化道路,加强网络传播的管理,促使网络传播健康、有序发展,努力引导各级各类网站建设成为提升受众知识和道德水平的教育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加强对受教育对象的信息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引导他们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再生,以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批判的精神以及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目不暇接的网络信息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摈弃无用的信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五、网络主体的主体性与依赖性变更

网络主体是指在网络上实施网络实践活动的网络世代的人。“数字经济之父”泰普思科特认为,从1977年出生至今的人为网络世代的人,而网络世代是指继19471964年的婴儿潮、1865~1976年的婴儿潮解体之后,1977年开始出现的又一次婴儿潮。Is]所谓主体性,即是主体能自觉认识、掌握、超越各种现实客体的限定和制约,能在与客体的关系中取得支配地位,能按照自主的目的能动地改变客体的一种人的特性。网络主体的主体性是指网络主体在参与和开展网络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的地位,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主地在网络中寻找和选择信息,创造性地参与各项网络实践活动。网络主体的主体性表现为独立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其中独立性侧重于网络主体的人格独立性,是发挥自主性的基础与前提;自主性侧重于ฅ网络主体在网络中对各种活动要素的占有和支配性;选择性侧重于网络主体的网络实践活动对网络实践各种复杂信息的能动选择能力;创造性则是网络主体性最高层次的体现,表现为主体的能动创造性。网络以提高思维创造性来促进网络主体的主体性发展,以全新的信息传播手段提高主体能力,以交往方式的革命和以劳动方式的变革使人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网络在使网络主体的主体性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网络主体的主体性失落,使部分人产生对网络的依赖性。网络主体的依赖性表现为:对网络信息无所适从;形成虚拟人格,回避现实矛盾;网络主体的网络成瘾综合症。面对网络主体的主体性与依赖性的变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确立网络主体的道德主体地位,教育网络主体要正确处理好网络技术与道德、目的与手段、律人与律己的关系,并促进宣传工作、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以治疗网络成瘾患者;建构以人为本的主动性教育,把教师为主的单向运动变为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过程,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其自主人格、独立思维能力、批判性意识,以促进自律、发展理解能力、营造尊重真理和热爱知识的氛围为目标,呼唤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并在其中体验道德价值,发展主体意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六、网络行为的现实性与虚拟性互动

人的行为是指为满足需要而采取的一连串行动所组成的作为。人们通常把行动和行为看成是同一概念。人们的网络行为就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在网络上所采取的一连串的行动所组成的作为。网络只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与现实生活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截止到目前,人们网络行为的方式已经发展到千变万化、五彩缤纷的程度。然而,从网络以及网络行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以下几种行为方式即电子邮件、网络讨论组、BBS论坛、文件传输、远程登陆和万维网访问等,仍然还是人们最基本的网络行动方式,其他诸种网络行动均可以看作是在这几种基本网络行为方式基础上加以组合与发展而来的。

人的网络行为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虚拟性。首先,人的网络行为具有现实性。现实是标志一切实际存在的哲学范畴。现实这一范畴体现出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统一性。就与联系的关系而言,现实并不是简单地说明现在存在着的个别事实和现象,而是相互联系着的各种客观事实和现象的综合。人的网络行为是体现人的本质发展的行动,而人的本质则具有现实性,网络行为的现实性主要表现为网络行为的不可逆转性和网络行为的客观性。

其次,人的网络行为具有虚拟性。人们一般从“虚拟现实”出发,将“虚拟”理解为通过技术手段对自然和人类生活进行人工仿制和再造,与计算机自动符号处理相联系,将电脑网络的“虚拟”理解为数字化,即以0和1组合的bit数据对人类现实社会里的信息转换和计算机符号进行处理的过程。网络行为的虚拟性表现为实存性、超越性与背离性。

网络行为的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具有碹切的联系。现实性是虚拟性的基础,虚拟性是现实性的延伸和发展,虚拟性中有现实性,并影响现实性。现实性和虚拟性是这一矛盾统一体展现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构成网络行为本质特征的重要表征,一方面反应了人在现实处境下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状态;另一方面其矛盾运动是促成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网络社区不是横空出世的,它脱胎于现实社会,网络社区的主体也不是天外来客,他们是现实社会的主体。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多媒体仿真画面,使人们犹如身临其境。人们的网上行为,如聊天、交友,能够满足自己的现实需要。但虚拟世界不等于现实,现实与虚拟是人的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在网络条件下,人们生活在网络和现实的交替生活中。网络行为的虚拟性可能导致人们自我约束力、道德责任、集体意识的减弱,行为的盲目性增强。

面对这种情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人们正确对待网上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分离和协调。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就是发展的事物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矛盾。前面列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几个新课题,即网络领域的机遇性与风险性并存,网络环境中的道德张扬与道德失范影响,网络领域的霸权性文化与多样性文化碰撞,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与选择性的矛盾,网络主体的主体性与依赖性变更,网络行为的现实性与虚拟性互动,同时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几个矛盾,其中网络行为的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的矛盾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其他矛盾都是由此衍生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人们的网络行为就是人们的现实社会行为的延伸。网络行为的现实性为他们在网络上的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创造了很多机遇,这些机遇当然包括人的道德张扬、人的多样化文化的发展、人的信息量的丰富、人的主体性的提升,同时由于网络行为虚拟性的存在,也使人们的网络生活面临很多风险,这包括霸权文化信息在网络上的横行霸道,使弱小民族文化、弱势群体文化受到压榨和欺凌,导致生活在这些文化环境中的人的个性发展受到限制,主体性缺失,依赖性增强,信息选择能力减小,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无所适从,出现道德失范,这样就会增加人们网络生活的风险性。

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网络行为的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的矛盾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的延伸和发展。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掌握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通过一系列矛盾表现出来,体现在受教育者的知、情、意、信、行诸因素发展的不平衡之中,并且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深化,是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除了物理空间教育者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之外,还有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可能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存在矛盾,也不一定与他们在现实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一样,或一一对应。由于网络行为的虚拟性,有些人在网下的思想行为可能与网上的思想行为完全不一样,令人很难觉察到他们思想和行为的真实状况。

因此,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比解决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难度更大。要解决好这对基本矛盾,就必须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制定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