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明晰尊重教育的含义
同学杨九俊说过这样一件事,他同江苏部分校长到加拿大考察,在一所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教师在给学生讲“3+5=?”时,一个学生举手说“3+5=6”!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场面出现后,教师不仅没有责备这个孩子,反而对孩子大加赞赏:“很好,真不简单,你的计算已经非常接近正确的答案了!”九俊同学不禁感言:“他是一位真正懂得和实践尊重教育的教师。这个孩子将来数学即使不怎么样,他的兴趣也会由此有较大的提高,如果说好了,那这位教师的鼓励应该给他的一生带来巨大的影响。”九俊同学在这里提到的尊重教育,展开来说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
1.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
“3+5=?”这在我们成人看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对小学生而言却是一个未知的领域。这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孩子成长所要经历的,我们应该尊重它,正确面对它,而不是否定甚至讽刺挖苦――如九俊同学所言,这样的情况要是在我们这里碰到,轻则是让学生站在那儿受冷落,重则是痛责,要么是冷嘲一番:哎,真不简单,你父母怎么生出你这么个“聪明”的儿子。而那位教师可能一开始也没有想到会出现“3+5=6”的问题,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学生的答案不是正确的情况下,仍坚持激发和鼓励学生。那么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呢?一个新的问题在学生的脑海里“生成”,学生的探究与思考的潜能反而被激发出来,真个是化拙为巧,巧夺天工。正如我们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指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和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美国纽约大学海姆・G・吉诺特教授认为:“良好的教育,是基于人性的,是尊重人性的,是帮助孩子形成和建立良好人性的过程。为了能达到人性的目标,我们需要学习人性的方法。要承认过程就是方法,结局并不能证明手段的有效和正当。”“3+5”当然等于“8”,但可贵的是教者却从“等于6”这样一个错误的答案当中,“设计”了一个最人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办法尊重人性,合乎学生心灵的成长要求。我们教育者就是要把尊重学生人性放到极高的位置,要在具体行为和事件的指导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人品。
二、实践尊重教育的理念
诚然,尊重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在于以人为本。我们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坚持“人本思想”,实施素质教育,尊重人,发展人,创新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1.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人都有被尊重和赏识的心理需求。那种训斥、挖苦,体罚的“管、卡、压”式教育,不仅收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和逆反情绪。“两分生身上蕴天才”(苏霍姆林斯基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信地走自己的路,就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与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例如,过去我们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往往是一味采取批评式的教育。而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严爱同施,会有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教育效果。对受过处分的学生,经常给予疏导和鼓励,他们会树立起信心,重新找到自尊,迎头赶上去的。
2.尊重学生个性,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班级大家庭中,学生的爱好特长、社会背景等存在很大差异,学习、思想状况也参差不齐,但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在教育教学中,为了能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挥,我们要努力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多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组织演讲比赛、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和学生会、班委会竞选、校园电视台主持人选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各项活动中拥有自尊,树立自信,努力进步。
3.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他们立足于长远发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我们遵循教育规律,最重要的就是强调自然观点,倡导自然教育”。高中生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教育只“堵”✞不“疏”,其作用会适得其反。我们的教育管理则是用爱心感化,用真情打动,着力于抓“五严”,即严中有格,严中有爱,严中有情,严中有疏,严中有导。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早恋、抽烟、喝酒、自私、偏见等心理障碍问题,我们通过个别交心或主题班会,让学生自我解剖,同学间展开讨论,帮助这些学生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走出心理和行为的误区,从而认真和用心地向前、向上、向好发展。
三、建¡构尊重教育的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们的教育思想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因此践行尊重教育,必须以拥有尊重教育的课堂为基础,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目的,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
1.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课堂上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甚至质疑教师,质疑教材。尊重不同层次、不同走势学生的要求,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实行与时俱进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引导全体学生真正地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按照身心发展的规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以获得最近发展区的成功。
2.建构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践行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掌握新型的学习模式,这就是:求知的欲望――自我感悟的空间――总结的能力――提高的目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从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学习到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丰富多样的体验和知识。如果我们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会促使他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发展自我的目标。
3.建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土壤”,也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动力之源。因此,我们要努力建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文化,注重学生的自我尊重、发展、完善品质能力的培养,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和生命质量。课堂要尽可能让精神生命涌动,成为学生心灵的栖息地、挥洒个性的大舞台,要充满成功法则、方法介绍、语言天地等鲜活的内容。其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应给予信任和尊重,以☿树立受教育者自尊、自爱、自信的心态,进而促进他们自我教育,健康成长。拥有尊重教育的课堂文化,体现着学生生命的需要和生命的发展。
四、在尊重教育中培养创新精神
尊重教育的最好境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不竭动力,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基于尊重教育就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发展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在其中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有根基,才有可能,才有价值取向。
1.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个性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基础。尊重教育中更加突出强调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主动性。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又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因此,我们的课程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积极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地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努力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进而形成自己学习的个性与风格。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将学习镶嵌在学生的个体发展之上,有意义的学习和创新精神才有可能实现。
2.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余地
新课程的两大特点是多样性和选择性。有了课程的多样性,才可能有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向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当有几项不同的学习活动可达成同一目标时,让学生从中选择最感兴趣的或自己认为最佳的;当课堂教学过程处于某个关键环节时,让学生选择决定如何实施此过程。只要有可能,就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地点以及节奏、容量。学生学习中有所选择,才可能有创新火花的迸发,才可能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品格的养成。
3.让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人们认识事物发展往往是顺向的、直线的。如果换一个角度或者多一个角度认识和思考问题,又往往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说的同一个人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结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需要呈现开放性和生成性,需要我们启发和促进学生更多地换一个角度思考、多一个角度思考,唯有学会求异思维,才能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进而有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尊重、发展、创新,是我们践行尊重教育的三个关键词,这其中尊重是前提,是基础;发展是过程,是保障;创新是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尊重教育思想才会真正落到实处,走向高处,我们的学校才会成为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从而实现我们美丽的教育梦和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