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论文摘要: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已开始逐步应用到英语教学当中,正成为高职英语教师改革教学模式的首选途径。文章主要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 高职英语教学 建构主义 应用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语言教学活动,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为MCALL)。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首选途径。多媒体教学,是现代科技手段与现代教学理念的结合,因此,要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不能仅仅着眼于其技术层面,还应对其教育基础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的背景
1.理论背景。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与近二十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流行是紧密相关的。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皮亚杰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他指出:“认识既不能看作是在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了的——它们起因于有效的和不断的建构;也不能看作是在客体的预先存在着的特性中预先决定了的。因为客体只是通过这些内部结构的中介作用才被认识的,并且这些结构还通过把它们结合到更大的范围之中(即使仅仅把它们放在一个可能性的系统之内)而使它们丰富起来。”这一看法,与传统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相比,突出了认识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建构过程。比如:对什么是感知,传统的经验主义认识论认为,感知是一种对外界事物的被动接受和复制过程。而建构主义则认为,感知“它并不是对来自外界的信息的接受或复制,而จ是对不变成分的建构,通过这种方式有机体才能够同化和组织它的经验。”
上述不同的观念,在学习和教学中就表现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在教学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采取“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这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从笔者所从事的高职英语教学来看,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差,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而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的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点只局限于课本上的语言点和语法项目的反复练习,无法拓展学生思维;且教学,仍然多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要交流工具,这样,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提不起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抛去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推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
2.技术背景。观念的变革,常常需要有技术的进步,才能引发现实生活的变革。建构主义近年来在教学领域的流行,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
今天的多媒体主要是指处理和应用多媒体信息一套综合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的技术。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专家对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进行过大量的探讨。华中师范大学傅德荣教授认为,多媒体特点主要有:⑴整合性,通过计算机实现多种多媒体的整合;⑵数字化,将各种多媒体变换成数字信息,读入计算机进行统一的整合,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一种基本技术;⑶交互性,交互成多媒体系统;⑷超媒体,是一种网状式的结构形式。这些特点,为建构主义在教学领域的实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多媒体技术是创设真实情境最有效的工具。从英语教学来看,首先,基于因特网的技术为协作与会话,特别是超越时空、地域的协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次,多媒体交互式学习环境、多重感官的综合刺激、大量相互连接的信息对推动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即意义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这样,建构主义的情境内外、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高职的学生在这种多媒体的环境下,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英语国家以及不同的人使用英语的不同习惯,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与中华文化不同的英语语言文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率。
二、多媒体高职英语教学的优越性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效率和教学质量。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手段仅靠教师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和语言点,不但耗时多,信息量少,而且内容枯燥,学生参与听、说实践的机会很少,使其缺乏激情,没有兴趣,没有主动性。而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学习材料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学习形式灵活多样,教学活动中,学生全部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氛围中。逼真的语言教学活动,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具吸引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也事半功倍。并且,运用多媒体可以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扩大知识面,丰富授课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大了参与面,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与质量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 "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与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教师是帮助学生完成建构的促进者,而多媒体技术不仅是教学手段,也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由主导者变成了组织者,辅导者,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得以充分发挥和实现。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任意编排,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难度。引导学生把相关的英语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学会联系地看问题,掌握规律,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英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彼此之间互相讨论,进行会话练习。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答疑及辅导,不介入其学习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多媒体技术和高职英语课程的整合是一个全面的整合过程,它包括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等,对高职英语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在备课、命题、教学过程、答疑辅导、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要学习新的教育和英语教学理论,了解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的应用发展并不断地进行教学实验与探索,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教学内容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文化知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3.视听结合的原则。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视听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计算机环境下,眼睛知觉动画图像,耳朵则知觉解说语言;在演讲的情境中,视觉通道加工投影仪上幻灯片的内容,听觉通道则加工演讲者的声音。听觉材料主要是声音,包括语言信息、音乐 信息和效果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听觉媒体技术上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把视与听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注意克服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有其优越性,如果我们只追求形式,盲目使用多媒体,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注意克服以下几个问题:
1.不让多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既要开发智力,更要陶冶情感。而在多媒体课堂上,很多老师一直坐在计算机前讲课,有些为了追求教学的进度,很少提问,这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机械、单纯地操作电脑,应适当走动,尽量多地关注学生感知、情感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信息,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和情感上的双重沟通。
2.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教师在编制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以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出发,将完美的外在形式与实用的内容有机结合,才是真正有效地辅助教学,切忌为追求视听效果而使课件内容华而不实。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因此,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把自身的风格融人到课件中,既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在英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能否坚持以学为中心的原则,是评价一个多媒体课件是否优秀的重要条件。
3.加强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尽管多媒体英语教学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在目前还不能取代传统英语教学,将来也不能完全取代英语教师。传统英语教学仍然存在许多媒体不具备的优点,如:有利于学生的品德、人格教育,有利于教师对英语教学过程的直接指导、控制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把传统英语教学的积极性和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先进性结合起来,相互补充,使多媒体教学不断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总而言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培养,语言知识面得到扩展,教学效果得到改善。但多媒体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97。
[2]张民选主编:《比较初等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3]傅德荣:《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