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思维规律 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四大领域之一,而发展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和探究的活动过程,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怎样才能让学生充分经历感知、抽象的过程,在操作与体验中发展空间观念呢?笔者认为,我们应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切实有效地发展空间观念。本文结合苏教版《数学》第十二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中对于“长方体”的认识这个片断的设计,谈谈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由表及里、层层剥茧,在操作中建构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必须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牢牢地扎根在脑海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和区别。“面、棱、顶点”是学生认识长方体,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特征的难点,学生在刚接触时数面、棱、顶点的个数总显得很盲目的,也毫无规律,这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教学。
通过上述切土豆的活动,学生清晰地认识了面、棱、顶点的概念。切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面、棱、顶点不是三个孤立的元素,棱是面与面相交而成的,顶点是三条棱相交而得的。这样的操作,有真切的素材,经历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遵循了学生从具体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思维规律,帮助学生突破了思维的障碍,为空间观念的建立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化物为图、逐步抽象,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ญ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因而想象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材编排的发展过程,结合知识生长点,通过从实物图到几何图的转化过程中,把这个环节做好做优,来发展空间观念,我们认为画图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首先,从实物图转化为几何图,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教具,把其中的一面粘贴在黑板上。(如图4)如果要把这个长方体画下来,怎么画?从同学们的观察角度,来看这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看到的面对着我们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上面和右面呢?(平行四边形)面对我们的一个面可以画成一个长方形,上面和右面的图形实际是长方形,但按照我们看到的画下来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课件出示完整的直观图。引导学生观察从直观图上看得见的棱有几条?(3条)看不到的棱在哪里,怎么画?生寻找看不见的棱,课件出示图5。让学生知道在直观图中用虚线来表示看不见的棱。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长方体的样子。然后呈现变式,理解长、宽、高,逐次擦去♂棱,想象长方体。先擦去一条棱,让学生展开想象,再擦去三条棱,继续想象。想一想,至少保留几条棱才可以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保留哪三条?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揭示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小学生天性好动,触觉灵敏,想象丰富。上述思维活动通过教师图例的引导,为学生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模型,借助想象,在操作与观察中进行感知、思考、分析,寻找到棱的特征,使学生的空间观念从感知不断朝着空间思维能力的方向发展。
三、打破常规、逆向思维,在补白中深化空间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等。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空间观念,补白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练习设计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答案留白,让学生来添补出正确的答案。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获得的不仅是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有对现实生活空间从直观体验到理性分析的经历,更有空间观念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例如下面的教学过程。
首先出示下题:根据长、宽、高想象长方体的6个面,选择合适的长方形配面(见图6)。第二步,引导学生分别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大小与各长、正方形的长、宽或ม边长大小进行观察、比较、联想,做对接选择。让学生选择判断: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是哪幅图,为什么?(课件动态演示进行验证)前后两个面是哪幅图,为什么☭?(课件动态演示进行验证)接着提问:还差2个面,提供的图中有吗?想一想,左右两个面应该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说出答案后,再用课件画出示范图验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面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出示长方体的三条棱和5幅平面图,让学生选配。学生根据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来推理,再由棱联想到面。在观察、想象、推理中,形成了对长方体面的特征的认识。在这样精巧的补白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建构了知识,而且获得了空间观念的发展。
数学课堂永远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多彩的世界。发展空间观念需要教师准确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摸准学生真实的思维、经验这种脉搏,根据现状资源、有的放矢地去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想象、综合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充分发挥着教学智慧,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拓展思维的空间,让每个学生在感受、品味的过程中,空间观念也得到切切实实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