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暮光之城》再谈欧美电影中的吸血鬼文化

时间:2025-01-14 13:08:0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从电影《暮光之城》再谈欧美电影中的吸血鬼文化

[摘 要] 电影《暮光之城》第三部(《月食》)于2010年6月上映,这部由著名魔幻系列小说改编的影片继续前作风格,讲述一个有关吸血鬼和凡人少女的恋爱故事。从第一部影片上映起,这个系列就引发欧美“暮光迷”甚至全世界影迷们的广泛关注,而吸血鬼题材已成为魔幻文学或电影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以《暮光之城》这部影片引介欧美吸血鬼文化,浅要说明吸血鬼文学及影片的发展脉络,并简要列举吸血鬼文学及电影中的有关设定,以便观众及读者们的理解和欣赏。

[关键词] 《暮光之城》;吸血鬼;吸血鬼文웃化;吸血鬼文学

影片改编自小说《暮光之城》,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anie Meyer)。在美国本土,《暮光之城》系列丛书销量已超过5 000万册,全球销量更突破8 500万册。这部改编自小说的电影一上映,就在全球掀起了一轮吸血鬼魔幻热潮。2009年11月第二部《暮光之城2新月》上映和2010年月6月第三部《暮光之城3月食》的上映更屡创票房新高。

据说小说《暮光之城》源自于作者的一个梦境,从此本是家庭主妇的作者一发而不可收地创作出《暮光之城》系列小说。《暮色》出版后,梅尔又陆续写出了《新月》《月食》《破晓》和《午夜阳光》,被称为“暮光之城”系列。而作者亦凭此系列于2008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百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该系列小说以伊莎贝拉•斯旺和爱德华•卡伦一对苦命鸳鸯的情感纠葛为主线,融合了吸血鬼、狼人的传说、校园恐怖悬念、惊奇喜剧冒险等各类吸引眼球的元素,而爱情则是全书“最强烈的情绪”。作品以吸血鬼与人类的爱情发展为主线,在所有有关吸血鬼的故事中可数另类却广受欢迎,该系列改编的电影亦被评价为最著名的吸血鬼影片之一。 电影史上描写有关吸血鬼的众多影片中,比较著名的有1992年的《惊情四百年》,1994年的《夜访吸血鬼》,1996年的《杀出个黎明》到1998年的《刀锋》系列和《黑暗传说》系列。而进入新世纪后有关吸血鬼的影片仍连年出现,如2002年的《吸血鬼女王》和《吸血莱恩》等,其中佼佼者即为本文提到的《暮光之城》系列。说到底,其实此片该属于穿着吸血鬼外衣的琼瑶式浪漫爱情故事。而吸血鬼题材在欧美电影的演绎中已屡见不鲜,为吸血鬼文化推波助澜。本文借助电影《暮光之城》的上映再次探讨一下欧美世界的吸血鬼文化。

一、吸血鬼文化起源

吸血鬼是人类头脑的黑暗面创造的最恐怖的生灵之一,有关吸血鬼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在《圣经》中《创世纪》章节中记载,亚当和夏娃的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取名为“该隐”,第二个孩子叫亚伯,是该隐的弟弟。该隐长大后成为一个农夫,而亚伯成为一个牧人。两兄弟本来无忧无虑,快乐地生活,但在一次对上帝的献祭中,兄弟俩分别拿出自己生产出的最好的产品,该隐是收获的谷物和新鲜瓜果,亚伯则拿出羊油和小嫩羊羔肉。结果上帝唯喜欢亚伯的祭品(上帝的口味和游牧民族出身的欧洲饮食文化相同),对该隐的献祭则没什么兴趣。回去后,该隐杀死了亚伯,并把尸体埋在了农田里。上帝看到了一切,第二天问该隐亚伯哪里去了?该隐愤愤不平地说:“我又不是终日看管他的人!”于是上帝揭发该隐杀死亚伯的真相,并判罚该隐的罪行:从此以后不能再耕作,在黑暗中过流浪生活,只能以吸血为生。虽然该隐永远不死,但从此受到诅咒,他的后代便成为吸血鬼家族的发端。

而另一种说法是吸血鬼们吸血和不死的特性是撒旦赐予❧的,是撒旦反对上帝的爪牙。不过不论是哪一种说法,吸血鬼文化早已深深扎根于西方世界长久以来的各种民间传说中。究其根本,应与西方文化中对于血液的重视与崇拜有很大关系。

法国大哲学家卢梭曾言:“如果世界上存在着完好文献记录的历史,那么这就是吸血鬼的历史——它史料齐备,有口头的传说,有证人的证词,甚至还有外科医生、神父和法官都为之作证,还有谁能不相信吸血鬼的存在呢?”

的确,在欧洲长久以来的宗教传统和民间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血液的重视与崇拜,这与以儒道思想为主流的东方文化中将人的魂、魄、气、血为一体的♂思路本不相同,所以吸血鬼形象诞生于西方。在中世纪的许多宗教和医学的文献中都曾记载有关血液疗法和血液崇拜,当然这是与当时的科学文化水平低下的情况有关。人们认识到血液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却不能确切地得知其内在的关系和科学的解答,于是产生对血液的崇拜和失血的恐惧。www.Lwlm.com

早在中世纪时,欧洲便已经出现了吸血鬼的传说雏形,尤其是十三四世纪黑死病(鼠疫)的大流行(甚至万能的上帝都对其束手无策,许多神职人员同样罹难),让人们出现前所未有的恐惧,缺乏医学知识的民众认为死神来无影去无踪,嗜血夺命,吸血鬼在世间作乱之说开始深入人心。殊不知而其真凶是跳蚤进行的血液传播。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一些文学艺术作品开始涉及吸血鬼题材,这些作品中无一例外地把吸血鬼描写成邪恶残暴、恐怖的魔鬼。这些作品开始构想出吸血鬼的世界,他们有着如魔鬼般强大的力量,但也有着自己的弱点。许多作家甚至不厌其烦地从历史文献中寻找吸血鬼存在的证据,并创造性地描绘了吸血鬼的起源与历史,理清吸血鬼家族发展的脉络,吸血鬼文化也就在此时开始正式形成了。

二、吸血鬼的特性

在所有的吸血鬼文学中,它们都被描绘有共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它们是人死后复活变成的,以嗜血为生,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种族。理论上它们没有生命和灵魂,没有心跳和脉搏,没有呼吸和体温,但永生不老。吸血鬼通过把自己的血液给予人类而发展后裔,从而形成不同家族个体。同时,它们会有自己的思想,能思考和交谈,也能四处走动甚至瞬间移动,但有时也会受伤和死亡。它们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强大异能,比如速度和力量(《暮光之城》中每位吸血鬼都有自己的专长,如爱德华的能力是“读心术”) ;它们拥有着强大魅力,几乎没有人类能够抵挡;又因为无限的生命使其拥有极丰富的文化知识;它们拥有极快速的愈合能力,所以一般很难受到伤害,但为了维持这种生存状态,它们必须吸食鲜血。大部分吸血鬼会吸食人类的血液,也有部分吸血鬼以吸食动物甚至其他吸血鬼血液为生。吸血鬼的异能并非与生俱来,年轻吸血鬼几乎和凡人相同,但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它们会逐渐发掘自身的能力,从而越来越强大。由此来讲,越年长的吸血鬼拥有的能力就越强。有的吸血鬼能力甚至可以与神媲美。

吸血鬼同样也有惧怕和弱点,比如很多资料认为吸血鬼怕大蒜、圣水和银制品,这些物品可以给他们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而公认的是吸血鬼最怕阳光,部分异能强大的吸血鬼可以对太阳有着微弱的抵抗力,但没有谁能够经得起阳光的照晒(据说阳光可以使吸血鬼的血液燃烧,这一点在《暮光之城》中被设定为阳光下闪闪发光)。还有的驱魔者用木桩定住吸血鬼心脏再斩其头颅来杀死它。

三、吸血鬼名人

最著名的吸血鬼形象德莱斯和德古拉,这两位在历史上都曾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分别是英法战争时的圣女贞德的战友德莱斯男爵和罗马尼亚的德古拉伯爵,也因其残暴的恶行被后世的文学作品描写为吸血鬼。前者为炼金术和黑魔法将300多名儿童折磨致死;后者则杀人如麻,并把反对者钉在刺桩做成刺桩森林。而历史上亦有一位真实的“女吸血鬼”——匈牙利的伊丽莎白•芭瑟瑞伯爵夫人(1560-1614),其醉心于巫术,相信沐浴处女的血液能使其永葆青春,曾有六百多人被其残害。这些人的做法实在令人不寒而栗。在黑暗中泯灭人性的特权者无疑成为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而他们本身从现实意义来讲,亦是不折不扣的吸血鬼。

四、吸血鬼文学www.Lwlm.com

在许多有关吸血鬼的作品中,吸血鬼本身都不是邪恶的,有的还十分令人同情。当一个人刚刚由人转变为吸血鬼时通常还会保留自己的“人性”,但随着日益惧怕阳光和高温,它们慢慢无法在白天出门,同时它们会感觉到对鲜血的强烈渴望。逐渐地,它们开始远离人类,思想和行为方式发生改变。一个น吸血鬼最初可能会试图对抗自己的行为,但本性最终会占据上风,最终转变为一个真正的吸血鬼。由于它们不会衰老的体质,它们会一直活在世界上,旁观世界的变化,目睹他从前的亲人和朋友们相继死去,而自己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鲜血作为自己的食物,在黑暗中前行。人类在此时已变成弱小的生物,它们没有必要再去尊敬和爱护人类了,它们不仅藐视人类,而且又有嫉妒的心里,从此与人类分道扬镳,甚至化身为恶魔。

随着文艺复兴后所带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西方社会对“个性”追求不断上升,人们从思想到行为都追求自我和反抗。他们要求对传统的封建价值观进行颠覆。在此背景下,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吸血鬼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和转变。吸血鬼真实而神秘的形象被许多作家和艺术家所青睐。拜伦在1816年写下《吸血鬼》,柯勒律治写下《克里斯特贝尔》,济慈有《无情的美人》和《拉弥亚》等,都对吸血鬼做出自己的诠释。到1897年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Bram Stoker)的著名小说Dracula的出版,使吸血鬼伯爵成为后来吸血鬼文学的典型形象代表。吸血鬼文学此时已经成为一种另类的文学现象。1976年一位诗人/画家的妻子——安•莱丝(♪Anne Rice)创作全新形态的吸血鬼小说《夜访吸血鬼》彻底对吸血鬼世界进行了改造,这部小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描写了吸血鬼的内心世界,并建立和剖析了吸血鬼的特有的世界观。将吸血鬼的人性特质以及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全都赋予吸血鬼,尤其关于吸血鬼反思自己存在价值这一哲学命题,使吸血鬼文化突破恐怖文学的范畴,成为一种严肃的社会文化载体。之后的安•莱丝(Anne Rice)的系列作品一同被称为《吸血鬼记事》,其中许多已被搬上大银幕。

五、展 望

在新世纪到来后,全世界对吸血鬼文化的追求,已从《暮光之城》中可见端倪,亦反映出后工业时代整个社会群体的思想变革,人在机械化、信息化的丛林中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寻找爱情的价值,这与许多笔下的银幕中的吸血鬼何其相似?而吸血鬼长生不老的“超人”能力与英俊无比的外在形象,更迎合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对于原始的向往。人们厌倦日复一日的繁重单调的工作,渴望突破生活的重负,需要一种精神的依托,而吸血鬼主角正满足了大家的需求。可以想见,未来我们看到的吸血鬼,会有更多的形象和内涵出现于不同的文学和电影艺术中!

[参考文献] [1] 林育晞,赵卫东.世界恐怖电影精品鉴赏Ⅱ[M].广州:南方出版社,2003.

[2] 柳文扬.暗夜世家[J].科幻世界画刊:惊奇档案,2001(04).

[作者简介] 赵耀(1978— ),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西京学院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绘画及汉唐文化脉络。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