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即按摩”及其在网络时代的价值

时间:2024-12-26 12:05:1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媒介即按摩”及其在网络时代的价值

20世纪60年代,正当英国甲壳虫乐队大举冲击美国广播电视之际,享誉全球的“媒介大巫”麦克卢汉出版了其最为畅销的《媒介即按摩》一书。此书犹如天之神谕,以格言警句搭配图片、照片,其构思之精巧、语言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媒介即☃按摩”一语也凭着书籍畅销100万册的业绩,①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同步发行的同名唱片和专题纪录片,②成为麦克卢汉最为流行的“标签”之一。

知识界对“媒介即按摩”的误解

时至今日,知识界对“媒介即按摩”的理解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将之视为麦克卢汉惯用的文字游戏的看法最为盛行。莱文 森在《数字麦克卢汉》中认为:“对这个标题(媒介即信息)的议论大行其道,所以他禁不住来一点双关,把‘message’改为‘massage’,并以此命名一本新书。他在《逆风》中又幽了一默,说‘媒介即混乱时代(mess-age)’。在《把握今天》中,他又把message拆开,写成‘大众时代’(mass age)’。”③

何道宽持相同看法:麦克卢汉“用滑稽喜剧手法玩弄自己的表述,把message变成massage、mass age、mess age,于是就弄出了‘媒介即按摩’、‘媒介即大众时代’和‘媒介即混乱时代’这样的文字游戏”。④类似的还有《从容面对媒体》的作者莫利斯等。有人甚至认为“媒介即按摩”是对“媒介即信息”的“误拼”(即将“message”中“e”误拼为“a”),进而直接将之读作或译作“媒介即信息”。

可见,学界很少将“媒介即按摩”视作同麦克卢汉其他论断如“地球村”、“后视镜”那样的独立命题。事实上,“媒介即按摩”是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重要一环,他将“信息”(message)巧妙改作“按摩”(massage),实乃有意为之,且赋予其独立含义。廓清这一流布甚广之命题的深刻内涵,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曾被《花花公子》杂志称为“流行崇拜中的高级祭司和媒介形而上学家”,被《纽约先驱论坛报》誉为“继牛顿、爱因斯坦、弗洛伊德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的麦克卢汉,而且对于认识互联网时代的媒介图景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如何理解“媒介即按摩”

麦克卢汉曾多次提及“媒介即按摩”,足见其并非是对“媒介即信息”的误拼。1966年,麦克卢汉在致约万诺维奇的信中明确提及:“特勒昨天在ห电话中嘟囔,为矮脚鸡出版社和兰登书屋对《媒介即按摩》的争抢感到压抑。”⑤麦克卢汉研究专家马尔尚发现,《媒介即按摩》的书名是“麦克卢汉本人定下的”。不仅如此,麦克卢汉在其著作中也对该术语有多次论述。该书的策划人阿尔吉亦声称,取名“按摩”实际是暗示“媒介不是中性的东西,它拽住人,摩擦人的肌肤,按摩人的肉体,把人撞击得团团转”。⑥台湾和国内部分学者开始注意到“媒介即按摩”的独立含义。陈应强等指出:“媒介不仅仅是信息,而且是向你全身一切感官发生作用的、像按摩一般的音讯。”⑦唐圣平注意到,麦克卢汉在提出“媒介即信息”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个重要论点:“媒ღ介即按摩。”⑧

联系麦克卢汉的研究方法“我不解释,我只探索”,以及他所谓的“当今世界,拼接取代了视点,探索代替了目标”,可以说,“媒介即按摩”所属意的,不再是对单一感官施加影响的“视角主义”,而是一种为电子媒介所标志的非视角或反视角的整体思维。它是对人体做全身“按摩”。其内涵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媒介即后果。麦克卢汉的媒介研究可以用“后果范式”来概括。⑨在他那里,媒介即按摩,其含义在于“媒介作用于人类感官的比率,渗透其中并对其塑形和改造”。⑩理解媒介即意味着理解媒介的后果,[11]由此,理解“媒介即按摩”即意味着理解“按摩的后果”。这种后果不是发生在观念层面,而致力于改变人们的认知模式和感官比率。

第二,媒介的后果是在“统一场”中“环视”的结果。麦克卢汉说,“‘媒介即按摩’指的是对当下发生事情的环视”。[12]他使用“环视”一词,同时引入海森伯的“统一场”理论,从性质和方式上对后果范式作了规定。在统一场中,各种要素的作用不是线性的、序列的,而是同时、同步的。即是说,媒介❅的“按摩”不再仅仅作用于单一肢体或感官,而是同时触及身体的各个部位,是在“统一场”中的“环视”,而非如前电子时代的“视角主义”那样只是“从你坐的位置看”。

第三,以“环视”而非“视点”突出媒介的感

性特征。用金惠敏先生的话说,“这实际上是将文学研究范式引入媒介研究”。意大利学者兰伯特以整书内容阐发了麦克卢汉媒介研究的文学根源,她认为,麦克卢汉的媒介研究根源于其对教父传统和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研究,根源于古典人文三学科(语法、修辞、逻辑)的知识背景和现代主义的形式实验。[13]以至于麦克卢汉自己都承认,他“对媒介的研究深深扎根于瑞恰慈、利维斯、艾略特、庞德和乔伊斯等人的工作之中”。[14]麦克卢汉人文主义背景体现出的“感性”特征,正是与电子媒介密切相关的“听觉空间”、“统一场”、“环视”的内在要求。

“媒介即按摩”在互联网时代的价值

自互联网产生以来,对其的褒贬就从未间断,然而争论双方均未注意到麦克卢汉的洞察:长远来看,对我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的,是媒介本身对我们的“按摩”。也就是说,当信息传播从原来的辐射式扩散转化为多节点、无中心的“多对多”传播时,内容的重要性★开始下降,媒介本身的重要性逐步上升。传播的意义不再主要体现在传输的信息内容上,而更多地通过媒介自身的“按摩”作用对人产生影响,这是麦克卢汉的深刻洞察,甚至可以称为媒介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

在网络时代,“媒介即按摩”让我们警惕:互联网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它还通过“按摩”带给我们知觉上的麻木和记忆消退的伤害。互联网作为一种通用媒介,是对我们的感觉、认知和记忆的全方位扩展,它通过对人的全方位“按摩”,带来甚于传统一切媒介的更为强烈的麻木效果。用达伊基的话说,互联网通过“按摩”,“改变了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15]我们的大脑变得越来越心甘情愿地融入其中,以至于“我们给计算机编程的同时,计算机也在给我们编程”。[16]我们不再按照自己的知识和直觉去行动,而是心不在焉地敷衍了事。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