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策略

时间:2024-11-14 12:40:0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和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能力;策略

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成就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的思维和兴趣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从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从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使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扩展延伸,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敏锐力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就可以了,但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平时的积累,谈谈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ฐ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思维发散点,这说明学生思卐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三、精心设计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力是指产生概念的多少,也就是思索许多可能的构想和回答,是属于记忆的过程。教学时我们要有意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如在练习十一册的“积累・运用四”中的第一题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让学生用题中的成 ヅ语,在限定时间内成语接龙,接得越多越好。开始我想,他们不会说出几个,结果,同学们一口气接了十几个,可见学生的思路是多么开阔。长此培养下去学生就会思路通畅,思维敏捷。

四、选点激辩,培养思维的思辨性

思维的思辨性是指不同分类或不同方式的思维,从某种思维转换到另一种思维的能力,或是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个问题。即要能适应各种状况,同时不要以僵化的方式去看问题。其实语文学习中的许多问题是不能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解决或是只有一种答案的。在教《宇宙生命之谜》时,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说“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同学认为地球之外不存在生命,就这一问题,我让学生举手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把同一观点的同学编到一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课前了解的资料,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这样,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又如在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问:“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同学们总结出二者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这样既揭示了主题又培养了学生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同中求异,培养思维的独创力

思维的独创力,主要指反应的独创性,也就是想出别人想不到的观点,也可以说想的问题独特新颖。《狐假虎威》一课,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得出“狐狸很狡猾,仰仗老虎的势力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喻意)也就行了。这个喻意大家也是认同的,而现在新的理论应同中求异,激发学生谈出新的看法。老师说:“你们看过有关狐狸的卡通片吗?想想卡通片里对狐狸的评价。”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纷纷说:“狐狸很聪明。”“这篇寓言把狐狸说得很狡猾我觉得不公平,其实狐狸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既没伤害别人又保护了自己,不是很聪明吗?它这个机灵劲儿还真值得我们学习呢!”同样的一篇课文,同样的一个事物,能够谈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无疑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力。

总之,以上几种能力都属于发散思维的几种基ฬ本能力,有了这几种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形成。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