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实验情境 引发情感体验(一)
摘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情感化教学、情景化教学,是当前化学教育教学研究领域极为重要的课题。依据化学本身的学科特点,以“创设实验情境,引发情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意义建构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实验情境 情感体验
认识到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自古有之。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有一句最具代表性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震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学必须围绕“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价值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强调指出要从情感维度优化课堂教学,形成情知互促、并茂的教学新格局,以便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如何有效实施情感化教学理念?笔者认为: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创设实验情境,引发情感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有效建构的一条重要途径。
“情境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情境”相联系的,在生动、直观、形象的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成为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能唤醒学生已有学习经验,还可以通过提供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和大量信息,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而有利于学Σ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使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素材,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保护好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认知。
“在实验中学习化学,通过实验来学习化学”是化学学习的最好方法;提倡学生“做中学”,通过亲身经历程,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是中学化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实践也证明:创设新颖的、奇特的、生动的、惊险的和富有悬念的实验“情景”,有利于学生萌发热爱化学的情感,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在教学中,精心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通过亲身的感知、思考、操作等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交融、撞击、感悟等心理活动,能将蕴藏在实验现象中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内化为记忆长久、理解深刻的知识。
1.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而思维的火花在于它的感情色彩。”教师就是点燃学生兴趣火把的火炬手,怎样当好这个传递知识圣火的火炬手呢?恰当地创设化学课堂情境是教师在教学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任何一位教师웃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
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兴趣情绪的体验,会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发展,使之由有趣,发展到乐趣,最终形成志趣。在化学教学中,尽量创设一些富有情趣的实验情境,引起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感观刺激,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
案例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教学。
【课前准备】用两个西红柿,铜锌两极等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课堂引入】你曾亲身体验趣味实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实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身体验吧。(备注:实验内容为学生用舌尖感受水果电池的电流)
很多同学跃跃欲试,马上有一位学生走到讲台,虽然有些紧张,但是还是很小心翼翼地将两极导线放在舌尖感受了一下导线连接后的感觉。
【老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
【学生回答】有麻麻的感觉,好象有电,这里没有提供电的外在装置,应该是生物电。
【实验验证】给水果电池的导线两端连接一个二极管,结果二极管发光。
(神奇的趣味实验引入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更加确定电流的产生)
【课堂投影】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实验
亲身体验的学生坚定的认为这一定是生物电,这与伽伐尼的想法不谋而合,到底是不是呢✞?这让课堂掀起一个小高潮。但当一部分学生还在争论是不是生物电时,一部分同学已经想到了电流表来检验,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共同完成了以下的实验:
【活动与探究】……
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的、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趣味情境,会使一堂化学课变得“跌宕起伏”、“层层推进”,学生也乐于在和谐又充满创造力的课堂里学习和探索。
2.创设惊奇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人的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中,客观事物与个体预期之间的关系,是决定情绪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具有新异性、变化性的刺激超出个体预期,会产生惊奇情绪,如果个体发现这一刺激与自己认知需要相联系时,惊奇就转化成情绪性兴趣。个体一旦产生由惊奇转化来的兴趣,往往会在心理上伴以某种冲动感,将有助于学生产生“跳一跳”去学习、探究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的心向。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即可创设许多丰富多彩的惊奇情境。3. 创设美妙情境,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的需要是学生需要结构中的高级社会需要。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能够产生高级的快乐情绪。这种快乐情绪不仅有助于理智感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审美感的陶治。
化学实验中蕴含着科学美,它不仅可以带给学生视觉或听觉上美的享受,而且是一种震憾人心智慧的力量所产生的愉悦。在教学中,通过精心创设美妙的实验情境,充分展示美的特征和美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培养。 4. 创设悖论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悖论”的本质是心理矛盾。化学教学中制造“悖论”是指针对学生的已有认知,设置问题或实验情景,在学生作出预期后,引导学生变换思考角度、方法或进行实验,得出不同于预期的结论,于是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深入探究的兴趣和热忱。运用化学实验是创设悖论情境的一条有效途径。
案例4:《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中,提问学生:“铜能与酸发生反应吗?”
导致悖论: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不会。”然后非常自信的阐述不会发生反应的理由是活泼性顺序表中金属铜排在氢后面。到底会不会发生反应?让事实说话。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做实验,向大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再放入铜片,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导管另一段通向品红溶液,开始加热,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令学生既惊讶又困惑。对于溶液呈现蓝色,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二氧化硫气体,感到惊讶,对已学知识(活泼性顺序表中金属铜排在氢后面)与眼前实验事实的冲突感到困惑。
消除悖论:对于已学知识中活泼性顺序表中金属铜排在氢后面得以肯定,请
大家先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CuSO4+ SO2↑+2H2O。之前我们所学的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反应中,金属充当还原剂,酸中的氢离子充当氧化剂;而上述方程式中我们发现充当氧化剂的是浓硫酸中的+6价硫元素并不是氢离子。因为浓硫酸中硫酸大部分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硫元素以最高
+6价存在具有强的氧化性,所以使上述反应能够得以实现。
巧妙地运用实验来导致悖论,则能有效地打破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5.创设成就情境,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
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对成功完成某件事的渴望和需求。满足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促进个体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学生正是在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的过程中,逐步获得自身发展的。学生一旦获得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的欲望,行ฎ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情境。因而,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多创设一些实验情境,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体验所产生的快乐情绪,更有助于增强其学习的热情和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6. 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研究的计划性、针对性及有效性,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去实践,提炼化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这样不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又增长了学生的新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最终达到学会学习。
中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望强烈,并且他们具有一定的创造和探究的能力。科学探究性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来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探索活动,从中获得亲身的情感体验,能体验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案例6:下面是 “碳与硅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的教学片段。
A.创设探究导入情境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一组同学利用桌面上材料完成如下工作:(仪器、药品可从下列中选择一些,也可自行另选)
仪器:启普发生器、广口瓶、试管、导管、塞子、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
药品:硅酸钠、碳酸钠、碳酸钙、硫酸、盐酸、硅酸(难溶)、澄清石灰水
要求每一个同学在小组中承担一定的任务,如:实验操作员、实验现象的记录员、代表小组的交流汇报员等。要求小组成员要相互合作,相互变换角色,使每位成员都有锻炼和发挥的机会。
B.探究活动的过程 假设
一、碳酸的酸性比硅酸的酸性强,碳酸能制备硅酸;
假设
二、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硅酸能制备碳酸。
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
假设
一、选择启普发生器、碳酸钙、盐酸制备二氧化碳,通向装有硅酸钠溶液的试管;
假设
二、选择试管、酒精灯、硅酸、碳酸钠溶液,通过导管通向实澄清石灰水。
(4)实验现象:假设一的实验中发现硅酸钠溶液中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最后同学的结论是:碳酸的酸性比硅酸的酸性强,也就证实了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的非金属性。
学生在快乐的探究情境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全体学生自发地融入到热烈的探究氛围中,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2]刘炳升.中学化学化学实验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8
[3]高剑南,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4]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5]王祖浩,王磊.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