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的审美流变
1前言
从电影史来看,喜剧始终没有断流过,但喜剧的风格和表现方式随着时代趣味从早期以滑稽风格为主的闹剧慢慢发展演变成滑稽、讽刺、幽默、荒诞杂揉风格的新世纪戏谑喜剧。喜剧审美风格的变化是对时代特征的折射,映照出了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正是因为,当代人们意识形态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以及审美取向都是在当下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因此,要分析戏谑性审美风格的成因与意蕴有必要以当代社会的文化特征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大众文化的传入。大众文化是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为介质的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的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
2喜剧的审美流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闲暇时间的增多等❣多方面使得大众文化在中国大陆生根、发展、壮大。进入新世纪,大众文化更加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说在大多数人处于无文化生存状态的时代,艺术只属于上层社会的精英与权力阶层的话,那么现在正统的高级的艺术正走向民间,走向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一方面,在中西文化大潮冲击下的中国民众,对于文化的消费涌起迫切的渴望;反过来,大众文化又成为亿万人形成自己道德和伦理观念的主要资源。
当前的大众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随着现代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变换,大众文化的形式还将不断衍生。我个人比较赞同潘知常对大众文化的分类。即它大体可以分为广播电视中的大众文化、报刊书籍中的大众文化、日常生活中的大众文化三类。广播电视中的大众文化包括因电子媒介产生出的大众文化、本身也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媒介、与电子媒介密切相关的主持人、策划人、制作人、撰稿人以及明星、追星、包装、炒作等现象。报刊书籍中的大众文化大体包括武侠小说、言情小一说、流行散文、畅销书、时尚专栏随笔、漫画、波普艺术等。日常生活中的大众文化则包括趣味、形象、行为、物品、语言、坏境六个方面。
那么在后现代都市,这种下移的普及化的大众文化呈现的是一种怎样웃的审美特征,又影响了人们怎样的审美趣味变化呢? 在众多探讨大众文化的文章或论著中,新时期大众文化特点被概括为商品性、流行性、产业性、娱乐性、普及性、模式化、大众性、技术性、平面性、复制性、新潮性、日常生活性、广泛性、多样性、通俗性、渗透性等众多显著特征。其中,笔者认为,大众性、商品性、娱乐性应被看作其区别于精英文化最本质特性,也是从审美视角来看最应该引起重视的文化特征。大众性是大众文化的最突出的特征。大众文化是从大众中来,回到大众中去的。首先,大众文化是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心理的反映。大众文化直接从大众✫日常生活中获得来源,离开了大众日常生活,大众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大众是大众文化的直接消费者、接受者。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一种文化像大众文化那样为各个阶级、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大众所广泛接受。为了实现和大众的直接沟通,适✡应大众的文化口味,大众文化采取了通俗化、趣味化的思维模式和艺术处理手法,从而能够为大众直接接受。
3结语
商品性是大众文化的本质属性。大众文化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具有典型的商品性特征。机械复制技术为大众文化产品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动力。由于新时期大众文化所具有的商品性使它在拓展审美活动的需要方面起了特殊的功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第一,要求扩大现有的消费量;第二,要求把现有的消费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以便造成新的需要;第三,要求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消费和娱乐是大众文化的核心。大众文化与市民文化相辅相成。进入市场经济,中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工业大国、信息大国。政府逐渐放开了对社会生活领域的管理,使得市民社会摆脱政治社会的束缚,从而产生自己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要求。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市民文化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虽然中国最广大的群体仍然是农民,但文化、消费的中心却在城市。因此,市民的审美趣味引导普罗大众的审美走向,同时也促使了以消费和娱乐为核心的大众文化的兴起。美国的约翰费斯克在其著作《理解大众文化》认为,大众文化是 生产快感的文化,娱乐快感是大众文化产生并蔚为大观的心理基础,娱乐精神是大众文化的核心。娱乐原则是大众文化创造的基本原则。娱乐性是大众文化得以存在并成为主流文化的根本性✔原因。它满足了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人们对娱乐消遣、纤解压力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