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

时间:2025-01-13 07:10:1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 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

摘 要:本文分析了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不同表现,从而证明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礼貌原则是人们交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学生要提高的英语交际能力,了解礼貌原则是不ฆ可或缺的部分,以此避免在交流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顺利达到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文化”而论,它包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道德、价值观念、世界观、宗教、政治等。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就表现了该社会的思维意识形态及审美观念,反映了这个社会对于世界和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看法。而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伴随着人类文明产生、发展起来,它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自然而然成为了民族文化的载体,记录和保存民族文化,语言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它和民族文化成为一个整体。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所经历的历史变迁不同,他们对于相同事情的看法不可能一样。所以通过对语言事实的分析就能够可以反映一个语言社区的文化,而这种文化正是深深的蕴藏在日常语言的使用中。

二、礼貌原则和文化

礼貌原则是研究人类日常语言经常使用的一个标准,礼貌作为语言使用所要表现的一侧面,自然也能体现出其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人们要成功交流,使用礼貌的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手段。礼貌是一个社会现象,所以它存在于一切文化中,在所有的文化中,它都有相同的语言表现,比如尽量照顾或维护对方的“面子”。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曾经就提出过6条礼貌原则,分别是策略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等。但这些准则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解释一些汉语语言现象时,它们并不能完全适用,所以我国的顾曰国教授从分析汉语的具体使用中又提出了更贴近汉语文化的礼貌原则,即: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等。通过分析中西语言中礼貌原则的使用策略的不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和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所在,更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流。

从以下几个实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中西方在礼貌原则运用上所体现出的文化差异:

例一:

①甲:你做的菜真好吃!

乙:哪里哪里。

②A: You are so beautiful, today!

B: Thank you.

从以上两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在面对别人称赞的时候,在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礼貌方式。中国文化自古讲究以谦虚为美德,所以在面对别人称赞的时候,为了表示礼貌,中国人通常会用“自谦”或者“自贬”的方式来回应,比如:“太过奖了”,“你太抬举我了”等。如果直接接受了别人的表扬,就会显得当事人太骄傲了。而在西方,人们会欣然接受别人的赞扬,他们认为说“Thank you”是表现礼貌的一种方式。所以如果当一个英国老太太说“Your dress is so beautiful.”,而你却回答说“No, it is just an old one.”她一定会觉得你很奇怪,而且显得不礼貌。

这种“自谦”或“自贬”的文化传统自古就存在于汉语文化中,这就正如顾教授所提到的“贬己尊人”准则,中国式礼貌最大的特点就是“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这种“自贬”式的礼貌除了会用在回应别人称赞,也会用在表达有关自己的事或物上,如“小女;贱内;寒舍;卑职”等。而在表达有关他人的事或物上,我们则会用表示抬高别人的表达方式,如:“令尊、高见”等。而这种表现礼貌的方式并不存在于西方文化中,对西方人而言,他们讲求人人平等,即使要表现礼貌也不用通过贬低自己来表示☂,并不需要“贬己”而“尊人”。

例二:

甲:哎哟,这小姑娘长的真漂亮,今年多大了?结婚了吗?

源于中西文化对个人价值观的不同看法,例二中的问话是不大可能出现在英语对话中的。我们会发现在某一语言社区里看似礼貌的关心的言语在另一语言环境中却违反了礼貌原则。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非常重视个人隐私和权利。自文艺复兴运动崇尚注重个人价值起,这一文化就深深扎根于西方世界中,自那时起西方人就很重视个人自由和价值,对于关于年龄,婚姻等个人隐私的问话,他们都会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而在汉语文化中,并不存在这样的现象,人们认为并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提及或谈论的,所谓“无事不能对人言”。

例三:

①甲:老张,今晚来我家吃饭吧。反正你老伴没在家。

乙:不了,不了。我在家随便吃点就行了。

甲:来麻,反正就随便吃点。吃完咱再下几盘棋。

乙:还是算了ป,免得麻烦。

甲:别呀,你一定要过来。

乙:那好吧。那我就给你添麻烦了。

②A: W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 with me?

B: Yes, it is very kind of you.

上述两段对话反映了在中西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在接受邀请时,为表达礼貌所使用的不同的语言方式。在中国文化中,我们在面对别人邀请时,应该首先婉言拒绝,等别人再次发出邀请的时候,我们才接受或再次拒绝。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当事人不愿意接受邀请,而是为了表现礼貌,要稍作推辞,这才是中国人应有的礼节。这样的礼貌原则在西方人看来或许是很可笑的,在西方文化中,要是愿意就会欣然的接受邀请并表示感谢,而不会再三推辞;要是真不愿意,也会直接表明其态度。这可以体现出西方人说话更直接,相对而言中国人言辞更委婉。这也就是很多时候,当中国人和西方人交流时产生摩擦的原因之一。

除了这点,在对话一中的“老张”这样的称呼也不会出现在西方人对话中的。由于文化的不同,在两种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家庭观念以及对年龄的看法差异。在中国,自古就尊老爱幼的美德,为了表示对长者的尊重,往往会在其姓前叫“老”字,如“老张、老王”等。但在英语中与之相对应的“old”一词在西方文化中却是表示人已经没有任何社会价值,很无用的一种状态,是对人的一种贬低,所以他们通常不会使用这样的称呼语。

除此以外,由于家庭观念的不同看法,中西文化在如何称呼长辈的方式上也是不同的。在中国文化中,直呼其名是肯定很不礼貌的;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人平等的观念使人们并不感觉到直呼起名有任何的不合适。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我们常听见中国人称呼“王老师、张工程师”等,在称呼中加上职位,是表示尊重;而在英语中通常只会用“Miss/Mrs Wang”来表示,不会在称呼语中加入职位的名称。

三、结论

从以上有限的分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礼貌的表现形式、礼貌的内涵都是不尽相同的。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的因素,使得他们对周遭事物的认识存在分歧。这也就使得他们对于语言,对于语言使用中的礼貌原则理解有所不同。语言是否礼貌是相对的,存在于某一文化中的礼貌现象在另一文化中也许显得并不那么礼貌,但它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它并不是绝对的存在于一切文化中,只有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下研究礼貌原则才会更加可行和现实。在当代的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对话日益平凡,为了满足社会对于现代英语人才的需求,在外语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礼貌原则在交际中的现实意义。为了更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流,我们应该学会深入的了解彼此文化,尊重对方的文化,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顺利达到交流目的。

参考文献:

[1]Leech. Principle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1983. [3]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4]刘越莲. 礼貌与跨文化交际[J]. 外语教学. 2000

.

[5]曲晶. 中西礼貌概念对比[J]. 东北师大学报. 2005

.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