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中国棉花质量软肋

时间:2025-01-13 21:21:3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棉花产业如今站在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前。

一方面棉花价格的持续下跌,使棉花销售不畅;而另一方面,棉花种植正在逐渐萎缩。

在双重的挤压之下,棉花产业发展空间显得尤为狭窄。

而从全球棉花产业来看,在化纤等原料的冲击下,棉花产业的发展形势也并不很美好。

那么在新常态下,以及棉花后收储时代,我国棉花产业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在哪?日前在宁波召开的2015年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相关专家指出,有效提升棉花质量,把握好产量和质量的平衡,将成为未来棉花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棉花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下降

作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棉花不论是从种植面积上还是从生产应用上,其消费需求的下降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艾伦宝棉花公司首席执行官谭安东指出,现在的棉花行业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就是涤纶纤维的替代作用。

“现在棉纤维的占比不是那么乐观,最极端的情况就是棉花完全被涤纶所取代。因为化纤很便宜,容易与其他材料混纺,外观和手感方面也有显著改善,同时和传统的棉花种植相比,天气环境对涤纶也没有什么影响。”谭安东说。

谭安东所说的不无道理。事实上,以前人们对化纤有一定的排斥,而现在随着化纤产品的各项功能逐渐提升,化纤相比棉花来说,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吸引力。

谭安东表示,虽然现在纤维人均消费量将会持续上升,但是增长量最快的不是棉花,而是化纤。

英国考特鲁克公司总裁雷・巴特勒认为,从目前来看,棉花的消费份额正在不断下降。60年前,棉花占比约70%,而现在已经下降到了将近50%。

在此背景下,雷・巴特勒预测,2015/16年度全球的棉花产量将进一步降低。棉花的三大生产国中国、美国、印度会受到重大影响。其中大量减少的是中国和美国棉花,而印度降的速度可能最小。根据目前的数据分析,中国的产量可能会低于原来的570万吨。

产量的减少这与中国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有着密切关系,据中国棉花协会最新的实际植棉面积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已经减少了25.1%,这与解放初期1950年的水平相当。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指出,近30年以来,我国内地的棉花面积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新疆的植棉面积是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新疆植棉面积和产量已经占到全国总量的60%以上。

高芳预测,2015/16年度中国棉花产量将为586万吨,进口棉花150万吨,棉花消费将会达到787万吨,而期末库存将会达到1295万吨。

尽管棉花生产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制约,但这并不代表棉花在未来没有发展潜力。

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表示,目前为止,在舒适性上没有一种纤维能够取代棉花,所以对于棉花的需求和消费都要永远充满信心,没有必要对棉花悲观失望。

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秘书长Dr.Christian.Schindler强调,如果棉价能够有竞争力,棉花的质量能够得到很好的改进,棉制品的研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并进一步做好市场营销,相信棉花的消费量会有增加。“不管是今天还是未来,棉花作为一种可再生的产品仍然有很大潜力。”

提升质量是关键

那么,棉花的出路在哪里?有效提高棉花质量是有力措施之一。

建国以来,我国棉花生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棉花产业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抓产量和提高单产上。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棉花总产和单产都成倍地增长,但是棉花质量却没有同步提升。

以2014年和2008年为例,2014年和2008年同期相比,全国棉花的平均长度下降了0.56毫米,新疆棉花下降了0.61毫米,平均长度整齐度全国棉花下降0.08%,新疆棉花下降0.18%,平均马克隆值全国棉花下降12.63%,新疆棉花下降8.33%。无论种植数量还是棉花质量,全国棉花都是下降的趋势。

“现在一方面市场上棉花销售困难,但另一方面,符合纺织企业要求的、高品质的棉花仍是供不应求。”中国棉花协会会长戴公兴指出,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消费层次、结构快速升级,质量成为棉花产业发展的着力重点,产业发展方式亟需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对于纺织行业ฆ来说,什么样的棉花才是企业需要的?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表示,一方面希望棉花生产企业能够根据纺织企业不同的需求,提供一些符合要求的棉花;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中低支纱占比的下降,企业更希望用无三丝、异纤少的好棉花来生产高支纱。

而在使用手采棉和机采棉方面,朱北娜强调,手采棉并非肯定就比机采棉好。但从常规角度来看,手采棉3级和机采棉3级,其主要指标还是不完全一致的,对纺纱也有影响。另外企业对机采棉的短绒含量反映比较强烈,觉得短绒含量太高,质量越高的品种对短绒含量的要求越高。

“作为纺织企业,我最大的希望是把棉花的品类、质量控制好,把常规品种做好、做细、做出品质,不管我们纺织企业是做低支、中支还是做特高支,都能有原料可选。”孙伟挺呼吁说。

引导行业步入提质增效的轨道

事实上,相关协会和企业也在积极采取一系列举措提高棉花质量。

戴公兴表示,作为行业协会,中国棉花协会在政策制定、标准修订、品牌推广等多方面力促棉花质量的提升,包括提出政策补贴与质量挂钩,以及在《国产棉质量差价表》中体现优质优价☼,积极推广“中国棉花”品质证明商标,倡导优质、纯棉、环保理念等。引导行业步入“提质增效”的轨道,实现向产量要收益转变为向质量要效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麻公司总经理梁东亚也表示,为了有效提高棉花质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首先从品种入手,进行良种的繁育,并建立相关管理体系,推广良好的品种。其次是加大机采棉的推广和质量的把控,提高机采棉的质量。最后是加工过程严控水分,采取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和标准化检修,确实保证纤维品质的特性,满足纺织企业的需求。 “这几年棉花生产、流通行业过分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损害了产业链下游的整体发展,也对我们棉花产业发展不利。今年兵团也下了决心,把各师团组织起来,到内地纺织企业去调研,通过1~3年的时间,一定会把质量抓上去,满足纺织企业不同的需求,为纺织企业提供更好的原料和服务。”梁东亚充满信心地说。

非棉纤维应用已成行业普遍趋势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_李杰/文

由于前不久内陆地区连续的低温阴雨天气,预计2015年度全国棉花产量下降,加之棉花收购价格持续下跌,棉农植棉意愿不强。今年一季度,国家公布了2015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19100元/吨。据有关方面统计,2015年度全国播种的植棉面积4750万亩,同比下降20%,黄河流域意向面积同比也下降近32%,可见,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已成定局。棉花种植意向减小的同时,国内棉花进口量及消费也在减少。

非棉纤维替代作用日益明显

据海关总署最近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4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60.90万吨,同比下降38.16%,间接可反映出国内非棉纤维对棉花替代作用明显增强。

据调查,十年前棉花与非棉纤维的比例是64%和36%,如今棉花加工比重仅占36%,而非棉纤维占比上升到64%,其中纱线、牛仔布、床上用品的用棉比例分别下降28、20和10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三年的棉花收储和巨大的内外棉价差异,让企业更愿意选择价格相对平稳的非棉纤维,尤其是化学短纤维。其间,纺纱企业不断开拓市场,与客户共同研发新产品,加之技术装备和工艺的不断升级,非棉纤维应用越来越广。

一些集群地区应用非棉纤维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尤其在棉花价格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非棉纤维能够较好地抵充棉花价格波动的风险,应用非棉纤维的企业盈利能力也更强,预计2015年棉纺织行业非棉纤维的应用面将更广,应用量更大。

从棉纺织企业的角度看,非棉替代棉花用量的关键是基于以下几点:棉花的国内外价差,涤纶与棉花的价差,以及化纤性能是否更优于棉花及国内棉花质量能否快速提高等。当前.国内外棉价差缩小,加之棉花政策的不确定因素还时刻揪着纺纱企业的心,因此2015年用棉比例将会下降。

国储棉投放具体方案应尽快公布

棉花价格方面,2015年以来,国内棉价保持下行,在3月份,随着市场对放储的猜测,国内棉价继续弱势。同时由于国际需求增加、产量减少等因素影响,刺激国际棉价震荡爬升。截至6月10日,国内棉花价格13590元/吨,国际棉价折1%关税价格为11280元/吨,纺企采购棉花仍较为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储备棉投放成为企业和市场关注焦点。从棉纺织企业了解到,希望储备棉的去留问题尽快明了,否则纺织企业后市经营目标茫然。

但纺企不希望现阶段放储,目前市场正处于调整恢复阶段,放储可能会影响市场预期,引起国内棉价的波动。为尽快消化储备棉,国家对2015年配额实施缩紧政策,但国内用棉缺口依然存在,企业需求优质棉,国储棉质量难以满足,企业表示对进口棉仍有需求。应提高棉纱支数弥补❥劣势

据海关总署最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80.61万吨,同比增长16.11%。棉纱进口增量的现象,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外棉纱的价格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方面,国外棉纱生产的原材料、人力、租金成本均较低;另一方面,我国棉纱的生产成本逐渐提高,而且与国外棉纱质量差距不大。

目前来看,进口纱线对国内市场的直接影响是国内中低支纱产品受到冲击,进口纱主要集中在40S,特别是32S以下为主的产品,占国内纱线总产量的25%左右。据企业反映,与国内中低支棉纱持续走弱形势截然不同的是,国内50S―60S以上纱线产品持续热销,甚至一些包漂白纱线还出现了脱销局面,可以看出,国产纱优势在50S以上。

如果政府对棉花市场没有彻底放开,3~5年内,国内外棉价倒挂很难逆转,且棉纱进口趋势也不可逆转,今后,进口棉纱或将成为常态化,这在一定时间内会对我国棉纺织企业造成压力。

对此,棉纺企业需加快转型升级,生产纱线向50S、60S高支纱或精梳纱调整,通过提高棉纱支数,提高纱线质量,加强产品品种创新,加ฝ强设备及工艺改造升级,保障售后,不断开拓市场,以产业链完整的优势来弥补价格优势下滑带来的冲击。

应用非棉集群效益稳步增长

从协会跟踪的棉纺织集群地区经济效益情况看,以生产非棉产品以及特色产品为主的集群地区企业盈利能力强,在非棉纤维应用效果好的集群地区,企业产品销售乐观。

拥有产业链较完整的集群各环节能够分摊风险,整个经济效益情况良好。而以生产纯棉常规产品为主的集群地区,由于产品销路难,企业整体利润负增长。同时常规生产纯棉产品的集群地区企业开工不足,产能减少,效益下降明显。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