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日本中小学校的音乐教育
对于日本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状况,笔者的最初认识来自于20世纪80年代初观看的一部日本电影《妈妈的生日》,作为影片主人公的女同学有一台双排键电子琴,并能够娴熟地演奏,当时笔者对此羡慕不已。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笔者有了接触日本中小学学生乐团音像资料的机会,对日本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从乐团的演出可以看出他们的学生个人演奏水平非常高,乐队整体水平很高,形式多样,很有创意。从组织方而言,提供中小学乐团展示的平台很多,有市县校际比赛、地区性比赛直到全国性比赛。从其幕后花絮,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们朝气蓬勃、积极参与和认真准备的状态。在广泛普及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土壤的培育下,日本涌现出许多在国际赛事上屡获佳绩的专业音乐人才。笔者深感有必要为此做点认真的探索:日本是如何成为音乐教育大国的?
通过对话留日学生、学者,参读相关文章,笔者对日本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了初步认识,日本的音乐教育的先进表现在其音乐教育系统的先进性、师资培养的先进性、教学体系❧的先进性等几个方面。
一、音乐教育系统的先进性
日本的音乐教育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在此,笔者侧重于普通音乐教育研究,这是受众面最广的领域。日本的普通音乐教育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着明确的目标。小学阶段,通过教授基本的音乐能力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产生对จ音乐的兴趣;初中阶段,通过增加器乐学习的内容,丰富学生音乐表现的手段,使学生具有丰富的音乐感受力;高中阶段,进一步发展音乐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从而陶冶高尚的情操。对于绝大部分的接受过普通音乐教育的中小学生,音乐只是让他们积淀一种素养。在接受了普通音乐教育后,只有少数人由于确有音乐天赋、才能、兴趣而进入专业音乐教育层次。在日本的理工大学、医学院,也可以看到背着乐器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聚集在学校音乐厅演奏交响乐,由此可见日本普通音乐教育的成功。
日本的教育管理部门修订了《学习指导要领》用于指导音乐教学活动。自1969年以来,每十年《学习指导要领》都会进行一次修订,但其基本精神没有离开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音乐表现与鉴赏能力、体会音乐的美感等宗旨。由此可见,日本相关部门对于音乐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对学习有什么用的层面,而是深刻地意识到音樂的社会功能。并且《学习指导要领》系统中的目标和内容都得到了切实的贯彻执行,日本普通音乐教育的成功与此是密不可分的。
二、师资培养的先进性
日本的音乐教学师资的培养完善,是随着教育实施的发展步伐和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日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体现在认识到受教育者的水平取决于教育者的水平这一点上,日本普通音乐教育的高质量是由其师资的高质量造就的。日本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级别的学校,其音乐教师都必须是由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及师范大学等相关专业的院校毕业的。
师资的高质量是由其管理部门的认识高度和由此带来的制度设计保障的,日本实行教员免许制度,即教师任职许可证制度。在免许状制度中对各级音乐教师的免许状获得标准都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此制度保证了各级幼、小、中学校的音乐教师的高质量。日本的小学和初中的音乐教师师资由以培养音乐教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系列国立、公立大学的音乐系和少数私立音乐大学承担培养职责。而高中的音乐教师则由上述大学中的特别教科教员养成课程培养,还有大部分私立音乐大学也培养高中音乐教师。特别应该看到的是对于盲校、弱智学校的音乐任课教师,日本也有具体的高标准。因此,我们才能看到战后日本与科技教育同步发展的欣欣向荣的普通音乐教育,和由此带来的数十年后的成果国民的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亚洲名列前茅。
三、教学体系的先进性
日本音乐教学体系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在其音乐教学指导要领中,把音乐的学习分为表现和鉴赏两个方面,表现又分为歌唱、器乐、创作三项。表现和鉴赏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寓教于乐的成功实践。
音乐教学中的个性化使音乐教育成为发展学生个性创造力的有力手段。在音乐课堂中,融合歌唱、器乐演奏、音乐鉴赏、创造性的音乐活动、自由表达的个人创作和交流,构成了音乐教学的日本特色:学生的个性表达和创造性始终是课堂的主体。
教材的灵活性和教学设施的保障是音乐教学丰富多彩的基础。在日本,音乐教材是由大学著名的音乐教育专家和作曲家等编写出多套教材,并由以县为单½位的教育部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教材的系统性较强。特别是针对低年级的教材,图文并茂,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日本的音乐教学设施完备,钢琴、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管弦乐器等等都是教具采购的项目。在课堂上,这些教具都被派上用场。在日本的音乐课上,合唱与合奏是重要的内容,所以,日本会有那么多优秀的中小学乐团,而每周几次的乐团排练也是有保障的。
日本音乐教育并没有因为不是语数英这样的主课而受到冷落,相反,它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充分的重视,音乐教师在日本受到充分的尊重,音乐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这样良好的教学环境,造就了日本当代普通音乐教育的发达现状。
四、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了日本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就不断向先进国家学习,培养大批留学生以引进先进音乐文化,这对推动日本音乐教育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明治阶段前期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大多是模仿欧美音乐教育,包括教育制度、教学内容与方法也是模仿法国式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成立了音乐调研所等机构,目的是为了能够将西方国家的音乐理念与创新意识与日本的音乐教育相结合。
明治中期阶段唱歌教育开始兴起,并在教材、教授法等方面不断涌现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至明治末期与昭和初期阶段,音乐教育的方向和视角又开始发生变化。此阶段,教育机制和制度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文部省对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内容开始进行了重新审核,并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出版了大量的文部省唱歌教材内容。当时选用大量歌曲作為小学阶段的教材,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教材内容是当时传承下来的。
在侵略战争阶段,采取了教育专职统治。这一时期也是日本的动荡时代,受军国主义的影响,文部省要求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强化本土教育。从本质上看,其实质就是军国主义影响下的一种统治方式,这种方式造成了此阶段在音乐教育上已经背离了道德涵养的教育目标。
战争结束之后,音乐教育得到了复兴,此阶段教育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学习指导要领》(草案)的颁布,进一步扩大了音乐学习范畴,并促使音乐以及音乐教育获得多样性发展,在教育硬件设备设施方面也进一步改善。之后是音乐教育完善与发展阶段。文部省修订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指导要领》等文件,强调进一步重视音乐教育,促使儿童能够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音乐活动;更加重视本国音乐发展并且结合外国音乐来发展本国音乐。在指导要领修订阶段,可以发现日本学校音乐教育方面的举措与内容始终都在完善和丰富,教材内容以及教育系ช统的建设也日趋完善。
五、给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日本音乐教育从最初的单纯学习西方国家,到最终结合自身特点,找到符合本国音乐教育发展道路的途径,这个过程中虽然也存在了一些偏差,但是在很多方面,其音乐教育道路发展模式与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充分落实音乐教育工作℉内容。课程的保障是有效开展音乐教育的先决条件,日本对学制、课程的设置等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统一的,并通过法令的形式进行颁布严格执行。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并不存在加课或者减课等情况。而我国城乡之间尚存较大的贫富差距,大多数的偏远地区以及乡镇等因条件限制,很难达到教育标准的具体要求,个别落后地区因师资匮乏难以具备上音乐课程的条件。城市中的中小学阶段,由于音乐课程本身并不是主课,受重视的程度相对不足。为此,需要主管部门加强对音乐教育课程实施的指导和监督,并为条件欠缺的地区提供更多的音乐教学资源,扩大音乐教师队伍,提高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全面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
第二,优化音乐教材编写能力与水平。日本的音乐教材印制十分精美,内容上也是精挑细选。小学阶段的音乐课本共有50页左右,初中阶段的教材共有70页左右,音乐学习中的重点和要点突出。相比之下,目前我们的音乐教材内容则略显繁杂,不够精炼。加之课时并不多,造成了对教材内容的授课无法充分展开,也就无法真正实现教材编排的目的。为此,笔者觉得应当采取组织音乐教育专家结合教学一线教师的建议对教材编写进行改革与创新。
第三,开展综合性教学评价。从1958年开始,日本就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音乐教学评价,通过对学力情况的调查发现当时阶段中小学在进行音乐学习中的状况。以1966年为例,为分析当时日本音乐教学评级的实际情况,在调查过程中搜集了全国音乐平均成绩、学生音乐学习分数分布情况、学校平均得分情况、基于地域特点的学力状态,以及都、道、府等方面产生的差距情况和偏远地区在音乐学力方面的情况。通过调查数据,管理部门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音乐学力方面的具体情况,并能够处理好音乐学力与其他相关因素以及教育条件等之间的关系。这对进一步实施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更是教育条件不断完善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的总结,日本的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并朝着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我国尚未正式形成全国性范围的音乐教学评价机制,相关部门和教育专家正在努力推进这项制度。笔者认为,加速推进全国性的音乐教学评价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方面的兴趣度,另一方面也能够改善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此机制将对改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大环境,扩大普通音乐教育普及范围,缩小城乡音乐教育差距,提高整体音乐教育水平起到重要的、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