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网络环境下汉语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时间:2024-12-26 02:34:4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网络语言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规范汉语的使用。文章结合汉语教育的现状,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汉语教育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使汉语教育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 汉语教育 困境对策

网络的出现,已引起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产生而用于网络交际的一种新兴语言,本属于适用范围相对较小的网络用语,却以前所未有的渗透力推进并改变着人们的语言生活。它的出现也引起了人们强烈的争议。

一、网络语言对汉语的负面影响

有论者认为,语言并非是一个简单、封闭的静态系统,时代在进步,语言也要与时俱进,网络语言正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全新语言形式,是对汉语言的发展和补充。但在语言学家看来,网络语言却是对汉语言的玷污与损害。“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连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等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并且由于网络语言的词汇不够稳定、词意多变、词语构成不规范,一旦用于交流,极易产生误解甚至令人费解。“如果这些词用在教学上,由于正在学校求学的学生群体,其本身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汉语言词语认识还没有达到深刻细腻的程度,掌握得也并不牢固,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淆甚至障碍,从而影响教育、教学的目的和效果;如果这些词语用在媒体上,势必影响媒体和听众、观众的交流和普通话的推广;如果用在表达要求准确而严肃的公文里,也会影响政令的畅通、经济行为的进行和组织间的交流等,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网络语言的出现是对汉语的巨大冲击。这就要求我国的汉语教育必须及时承担起规范汉语的重任。

二、我国汉语教育的现状

汉语教育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巨大文化工程,我国政府历来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对汉语教育的态度也不➳断与时俱进。事实证明,国家的语言文字战略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这种战略并非无懈可击。

现阶段的汉语教育呈现如下特征:

对外“汉语热”

对内“汉语冷”

与对外“汉语热”截然相反的是,中国学生并没有很好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中国人运用汉语的能力并不强。具体表现如下:

1.中小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令人担忧。我国教育界曾在1997年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0%的中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冷漠。而导致学生厌学的“罪魁祸首”之一,便是语文课程。1978年3月16日,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在《人民日报》著文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一直以来,教育界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批评从未间断。据北京市教研部门反映,近几年高考,语文成绩总是几门学科中最低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对语文毫无兴趣,导致书写能力差,字迹潦草、½错别字多;阅读能力差,有的甚至基本处于不读课外书的状态;沟通能力差,不善于口语交际;写作能力低下,文章缺乏内涵;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差,达不到学有所用的目标。

2.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汉语能力也以惊人的速度退化。一般来说,经过系统教育的大学生应该是汉语教育成果的直接体现者。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学生汉语能力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不仅理工科学生汉语程度需要提高,一些人文学科的大学生汉语水平之低也令人汗颜。笔者前不久对文秘专业学生的一次测试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给汉字注音时,注音不准、声调标错位置甚至将汉字拼音写成英文字母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成语,从简单常用的“掉以轻心”“元气大伤”到难度较大的“蓬荜生辉”“沆瀣一气”“罄竹难书”,单在写法上就错误百出,更不用说释义及使用了。能力不高,学习兴趣更不高。相关调查反映,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态度非常消极。

3.全民汉语能力总体不高。据2005年“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口约为53%,方言还是家庭成员最主要的交流语言。多数人学普通话最主要的困难是“周围的人都不说,说的机会少”和“口音不好改”。

全民“学外语热”

在“全民学外语”的大背景下,甚至有人提出,汉语在中国已然成了“第二阶级”语言。著名学者王蒙曾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所作的《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发言中指出,在全球化的语境下,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中华母语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伤害。面对母语危机,他呼吁全球华人展开一场保卫汉语的战役。 "

三、网络环境下汉语教育面临的困境

“两热一冷”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汉语教育的现状♒,网络语言大量盛行,严重冲击着汉语言教学,冲击着悠久的汉语和汉字。许多网络语言中的词语并不像汉字有固定的含义,很多新词都是网友随意创造的,并按自己的想法赋予它特定的含义。这种无规律的没有根据的拼合只是个性的表现,破坏了汉语的规范。

网络语言严重干扰了学校汉语教育

据反映,一些中小学生的日常语言和作文里已经出现了网络语言,而且为数不少。网络语言在校园里出现,让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们无法辨识哪些是正确的汉语,哪些是网络语。他们从小生活在网络中,甚至可能不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汉语。网络语言正在破坏中国语言文字的纯洁。

网络环境客观上加速了国人汉语能力的退化

输入法的不断改进让我们的打字速度越来越快,有些输入法甚至既不需要区分平翘舌、前后鼻音,也不需要确认每个字的偏旁部首和声调,只要输入每个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就可以出--现一整句话。有些人在输入时,由于字库中没有现成的词组,而出现一些与所输入的拼音谐音的词,为了节省时间便直接选中输入,即使句法结构错误也不作修改,从而造成谐音的错别字现象。这些谐音字正是汉语规范使用的最大敌人。例如,“蓬荜生辉”和“罄竹难书”,输入拼音就会发现,有的电脑上显示出来的是两个答案,分别是“蓬荜生辉”“蓬筚生辉”和“磬竹难书”“罄竹难书”。再比如“鸵鸟”一词,在互联网上与“驼鸟”是完全等同的。很多人认为电脑上显示出来的就是正确的,因此在使用时就将两者混为一谈了。而事实上,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分别是“蓬荜生辉”“罄竹难书”和“鸵鸟”。但在互联网时代,只要能交流便可,除了语言学家,几乎没有人追究你的词语使用是否准确恰当,因此,也就很少有人愿意拿起字典,确认一下标准答案。这种现象使得我们在汉语的使用上错误百出,久而久之,就对错不分、没有标准了。我们承认语言的“约定俗成”,但不等于放任自流。

媒体的宣传进一步加快了网络语言的传播

很多电视节目为了迎合观众,在节目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例如“雷人”“PK”等;许多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不过关,读错音、读错字、用错成语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广告为了突出新意,喜欢擅自“修改”成语,例如“骑乐无穷”“百衣百顺”“食全食美”“闲妻良母”“触幕惊新”等。过多的不规范使用借助媒体强大的宣传力量严重干扰了人们对汉语的正确认知与使用。

由此可见,汉语正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汉语教学和研究提出了挑战。

四、网络环境下汉语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国家汉语战略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民族文化国策,关乎民族千秋大业,需要审慎和理性地规划。政府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新的汉语危机,及时提出针对汉语教育的一些新的应对措施。新形势下,尤其在网络语言盛行的时代,我国的汉语教育应采取以下对策:

加大对国内汉语教育的投入

国家应该坚持推广汉语的战略,加大对汉语的投入,甚至“把国防开支的三分之一拿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但这项战略工作应该内外兼备,不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只重视对外汉语教育而忽略了国内汉语的教育。对外汉语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而对外汉语教师大都从国内汉语教育者中挑选,他们也承担着国内汉语教育的重任。因此,对外汉语教育是国内汉语教育的延伸,没有成功的国内汉语教育,自然就不会有成功的对外汉语教育。所以,国家在加大推广汉语的投入时,应重视对国内汉语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国内汉语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减少网络语言对他们语言能力的负面影响,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国内汉语教育。 "

加强中小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

网络语言之所以干扰汉语的正规教育,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语言基础不够扎实。网络语言本身并不可怕,干扰汉语的正常使用才是其可怕之处。正在学习的孩子们并没有能力准确判断哪些是网络语言、哪些是规范的汉语言,导致汉语言的乱用以及混用,这又进一步加大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难度。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转变教学理念,把教学目标从以写作为中心向听说读写全方位转变,把教学重点转向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应该进一步加大语言训练力度,使得学生的语言基础更加扎实,从而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和使用规范的汉语言,以增强抵制网络语言侵袭的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在了解和掌握一定网络语言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网络语言的利弊,坚持使用健康的网络语言,坚决抵制不健康的网络语言,并指导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网络语言,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把不好的网络语言从自己的语汇中清除掉。因此,要想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中国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走出僵化的教学模式。

大力推广普通话

在汉语受到网络语言等挑战的当前,推广普通话已经成为汉语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其重点应当放在推广和普及两个方面。

1.推广。坚决捍卫汉语的国家语言文字主权。普通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汉语教学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是校园语言、教师的职业语言、学生各科课程的学习语言;在机关单位工作时也应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共场合的交往基本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交际语言。

2.普及。媒体应承担起传播规范的汉语言的重任。首先,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一些传播媒介上介绍汉语言的正确使用规范。这为国人尤其是正在学习中的孩子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他们可以由此认识更多的汉字,知道它们的读音、字面意思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日久天长、耳濡目染就会提高使用汉语言的正确率。当他们接触网络进行交流时就可以减ษ少一些错字、别字和一些不雅的网络语。

其次,应尽量避免方言、网络语言及他国语言的干扰。为了规范语言文字的应用,国家也曾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第十六条还特别规定,广播电视如需使用方言,必须经过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的批准。之后广电总局又发出《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要求电视剧的语言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儿题材电视剧以及宣传教育专题电视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电视剧中出现的领袖人物的语言要使用普通话。广电总局还于近日再次下发通知,要求在电视节目中进一步规范用语,不能使用NBA、F1甚至GDP等英文缩写词。以上文件一出,语言学家们不禁拍手称快,因为我们的母语太需要类似的政策保护了。电视节目中不规范用语的使用,会影响到普通话的推广,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语言学习会产生误导作用。同时,如果大量使用方言播报新闻,对普通话的推广也会有一定的阻碍。而对英文缩写词的禁用一方面可以避免英文和网络语言使用的泛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中国人更准确地理解这些英文缩写词的中文含义,减少对汉语规范使用的干扰。因此,媒体承载着对汉语言规范发展的巨大社会责任,国家应加大力度,进一步规范媒体用语。

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挖掘其潜能

汉语拼音是经过百余年的社会实践、在上千种方案中优选出来的国家法定方案,是汉字的得力助手,特别是在中外交流和人与机器的交流中,其作用不可小觑。因此,语言学家和相关工作者们应深入进行汉语拼音的应用研究,逐步完善汉语拼音的应用规范,进一步加强汉语拼音教学,不断扩大汉语拼音的应用范围,并纠正应用中的不规范现象。在网络时代,尤其应注重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中更充分地发挥汉语拼音的功能,促进汉语言的改革和发展,使汉语拼音的生命力更加旺盛,以抑制其他语种及网络语言对汉语的负面影响。

对网络语言本身进行适当规范

对于网络语言,需要辨风正俗,加以规范。政府应出台一些政策和法规来规范网络上的用语,以便维护规范的汉语言的发展。人们使用网络语言主要是刻意地提高速度或者是无意地打错字,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研发一些识别错字、词汇、句子结构的软件。当人们输入的字词句中有不符合结构的,可以进行提醒,而后自动删除错字、别字或不文明不雅观的话语词句,用来警示和教导人们使用正确的语言,以此整顿互联网的环境,给网民留下一片纯净的汉语言天空。

加强国民教育,借鉴他国保护母语的对策

我们知道,语言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它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也跟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真实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不管社会怎样发展、国际交往怎样频繁,母语绝不能丢。因此,政府和各相关教育部门一方面应加强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提升民众特别是大学生的语言民族意识,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母语就是母亲,使其健康长寿,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应尽义务。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借鉴其他国家在网络环境下保护母语的相应措施。例如,为了保护正统法语的优越性,法国有关部门煞费苦心地为计算机互联网出现的一些英语专有名词找到对等的法语,以让国民能够很快地接受这些新词而抵制那些英语外来语的影响。我们可以借鉴类似的做法,让汉语言得到良好的传承,让中华民族的灵魂生生不息。 <> <>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