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三育并重”对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现实指导意义
摘 要 体育之真意,在于养乎吾生乐乎吾心。故已故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针对主流“竞技体育”、“精英体育”、“锦标体育”的一些观念,论证“三育”并重的重要อ性以及德智体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指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三育并重 精英体育 德智体全面发展
一、引言
而今,由于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竞技体♂育”“精英体育”“锦标体育”成为主流,重温“三育并重”的深刻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体育之研究》概要
首先,在文章中作者首先强调了研究的目的:即指出中华民族的国民身体素质堪忧,“国力}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然后,指出了搞体育的人不了解“体育之真意”“体育果有如何之价值,效果云何,著手何处,皆茫乎如在雾中,其无效亦宜”。
其次,进入正文之后先回答了“体育是什么”,这算作是“概念”的界定。指出:“体育者,人类自其养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
第三,阐明文章的主要观点与论证。其一,体育在人生中的地位,在此,作者以辩证的思维阐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论点,并深刻地剖析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所谓“三育”,而其中“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的著名警句已成为今天的流行语,并抨击了当时当局不重视国民体育的罪责;其二,分析了当时体育教育的弊端以及如何克服;其三,体育之效果,分析动与静的辩证关系,指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进步意义;其四,分析国人不爱好运动的原因;其五,强调运动的方法贵精不贵多;其六,运动应当注意的事项,指出“自觉、有恒、有趣”的运动三原则;最后,作者自己从事体育锻炼的心得。
概而言之,作者文章中写作的目的在于唤醒国人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揭示体育的真意是什么;体育运动的效果如何,如何实现等等。同时批评了当时的一些错误的做法与错误的认识。最终得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结论――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
三、“三育”的辩证关系
(一)“三育”中“体育”最重要
在“体育在吾人之位置”一部分里,作者强调“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这个基本观点之后,重点批判了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之重视“智力培养”和“道德培养”的时弊,认为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后二者免谈。指出小学与中学的课业负担太重,无疑是“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这种现象一如我们今日之“应试教育”,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其对学生的“蹂躏”与“残贼”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为此,作者在当时就指出:“人独患无身耳,他复何患?求所以善其身者,他事亦随之矣。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
(二)“三育”之辩证关系
首先,体育运动并非只是强健筋骨,也能增长知识。作者指出知识不过是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和原理的判断,而这些所谓知识的取得,直观就靠耳目,思索则靠脑筋,耳目与脑筋属于身体。质而言之,耳聪目明方能获取知识。
其次,体育运动能增长知识也能培养感情。感情取决于“心里”心则与身体直接相关,作者反证说,身体不健全者,往往心里也不健全,“多困于一偏之情,而理性不足以救之。”说明身体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情绪和感情的表达。
第三,体育运动不仅能调整感情且能够增强人们的意志品质。意志的表现为:勇猛、无畏,敢为, シ耐久(毅力)。这些表现为意志的品质皆可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比如冬泳,洗冷水澡可以锻炼前三者;长跑可以锻炼耐力等等。
最后,作者得出结论:“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
四、当今大学体育教育之弊及其对策
体育的真意在于“养生与乐心”。而今的体育教育,尤其是大学的体育教育,未能很好地贯彻这一精神,主要是受“金牌体育”、“竞技体育”、“精英体育”的影响所致。其副作用表现在,大学生普遍对于体育课不是很重视,因其没有把体育当作是“养生与乐心”,而是一种技能,因受到自身先天素质的影响对这种技能“望而却步”,长此以往,渐渐地对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失去了兴趣,不可能践行体育运动“自觉、有恒、有趣”三原则。
学校也有同样的思想,尤为重要的是,ศ学生身体素质的优劣,并非考察一个大学政绩的指标,大学里考虑的是“知识”――即所谓的“学术成就”有多少多少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在哪个级别上发表等等,至于学员与教员的身体如何,❤则基本罔顾。
对此,我们需要从毛主席这篇早期的文章中,更新观念,转变认识。要知道,体育教育终极目标是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所以,我们今天依然要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