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涵的认识

时间:2024-12-26 14:52:0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改革中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并且指出需要“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对于协商民主内涵理论界给予了极大关注,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理论界对协商民主内涵分析

协商民主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约瑟夫B毕塞特《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即deliberative democracy一词,随后伯纳德・曼宁在《论合法性和政治协商》,乔舒亚・科恩在《协商和民主合法性》中,分别对协商民主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1。国内学者对协商民主的认识主要有:陈家刚提出的公共治理说突出协商民主的价值基础和目标选择,将协商民主视为一种公共治理形式;陈剩勇提出的政治参与说☪重点关注参与对于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政治参与在协商民主发展中的重要性;朱勤军认为的民主形态说则从理论上探讨了民主政治形态问题。这有益于我们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涵。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涵的再认识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由此,我们可以从“广泛性”、“多层性”、“制度化”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其发展方向,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

(一)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性的内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主体、内容、形式、渠道方面,它们共同构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性的基本内涵。

1、协商主体多元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国家层面的政治协商和社会层面的社会协商。政治协商分为人民政协外协商和人民政协内协商。即各党派、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主体。社会协商主体包括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等公权力主体和社会团体、社会成员等非公权力拥有者,即作为公权力主体的政府和作为非公权力主体的社会组织及社会成员是社会协商主体的构成要素。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群体趋于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社会矛盾凸显。特别需要充分发挥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两个层面中协商主体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协商民主的主体基础,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基本力量。

2、协商内容广泛

围绕社会、国家、群众切身利益为内容的协商主要体现在政策决策前和政策实施过程中。政治协商主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为主,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社会各界代表针对国家重大事宜进行协商讨论,包括社会政治制度建立、经济政策制定、文化发展方向、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问题,听取各参会方代表意见,讨论协商,最终做出决定。社会协商内容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公共利益问题,宏观层面包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相关问题,如房价、教育、医疗等问题;微观层面河流水流控制、河流水生物保护等问题。

3、协商形式多样

协商民主打破了过去政策决策过程中权力主体浓重的强制力色彩,以一种柔和的对话方式收集民众意见,体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政治协商四个平台:

专题协商是民主党派、政协委员、政府部门通过全国政协提供的平台以会议形式针对国家战略性问题通过互动、对话机制提出成熟的建议、意见的一种协商民主形式。其特点是党政高层领导在重要问题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出席并协商。

对口协商是指协商参与者在行业、部门之间有相似、相近之处进行协商,协商双方是协商内容相关者。“对口协商成果的转化情况直接关系到对口协商成效性。所谓对口协商成果转化,主要指党委政府部门将与政协专门委员会协商形成的共识转化为决策的参考和依据,转化为社会管理的具体政策和具体行政管理行为,产生社会效益。”

界别协商是指人民政协内各个界别针对一定议题以整体、独自或部分形式相互之间或与党政机关相关部门进行协商。界别协商的各个界别都具有一定政治地位,各自具有一定代表性,并且力求通过经常进行的界别协商表达、交流社会重大问题以及个体的政治诉求。

提案办理协商于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政协提案是由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代表社会各界别的政协委员向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经政协提案工作机构审查立案、交由承办单位办理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协商是政治协商以外的协商。社会协商以对话协商的方法公民对公共政策进行充分的讨论,听取他人的不同看法,集思广益,提升了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提升公民的民主意识。这些形式体现了政协的协商精神,充分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魅力。

4、协商渠道多维

协商民主的有效实施需要多维协商渠道配合多元主体、多维内容、多样形式开展。自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协商制度,为了推动社会发展,我国已探索出多种协商渠道:

民主听证会。民主听证会是由政府主办,相关利益团体公众参与协商社会公共治理的协商形式。政府在制定、实施相关政策决定之前通过民主听证会听取民众、相关利益团体的利益诉求,相关公众也通过听证会了解政府决策、工作的合理性,已达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民众的工作配合,最重要的是对处于弱势的公众给于利益补偿和道德救济。

公民接待日。公民接待日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固定、不固定的由相关人员接待上访者,听取上访者意见、建议、利益诉求,以及就上访者关心的问题给以当面解答或责成相关部门迅速解决。公民接待日由于组织单位不同主要包括人大代表接待日、政府负责人接待日、政协委员接待日等。

民主议事会。民主议事会是在基层单位中基层单位主办,基层单位成员参加协商、讨论本单位重大事件和决策的一种基层民主自治形式。民主议事会因参与主体有不同形式,主要有社区居民民主议事会、企业单位职工民主议事会等形式。民主议事会为基层单位提供一个新的协商民主平台。主要有社区民主议事会、企业单位职工民主议事会等。 民主卐恳谈会。原创于浙江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是指社会公众参与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基层治理模式。民主恳谈由最初简单对话机制转变为由乡镇一级拓展到社区民主恳谈、市政府民主恳谈、党内民主恳谈、非公有制企业民主恳谈等形式,是基层民主形式的丰富,可为广大群众参与基层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决策提供新平台,为政府权力与公众权利共同维护开辟新途径。

网络公共论坛。网络公共论坛是指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围绕一定话题,网民展开发帖―跟贴―回帖讨论话题,最后达成公意的过程,是兼具文字、图片的交流平台。网络公共论坛与协商民主有一定的契合性,是协商民主的在虚拟空间中的新形式,利于扩展参与空间,排出协商过程的时空和代表性障碍。

(二)协商民主多层内涵

协商民主具有多层内涵,分为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政治协商层面包括两个不同层面、两种不同属性的政治协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和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属于党际协商。政治协商的主体包括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八个民主党派,在这里还有各界无党派人士,即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没有加入任何党派的人士。各协商主体在一起协商的事项包括国家中央和地方的重大事项、政策决定。

社会协商是围绕公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政府有关机构与相关公众、相关组织进行协商对话。社会协商从所属层面来看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是各级组织相互之间的协商、不同组织之间的协商、同部门组织上下级之间的协商,☮组织内部的协商、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协商等,协商的目的是为了共同利益的实现、维护不同利益诉求,以及对不同利益诉求的相互理解、协调,达成即共识。

(三)协商民主制度化内涵

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2”这是首次在党的大会上出现协商民主制度化的提法。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继续强调:“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贯彻落实党的大会报告精神,着力提高协商民主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协商民主程序化。协商民主的合理性主要体现于协商过程。即一自由、平等的协商主体理性审视协商主题;二协商主体有序的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利益诉求;三协商主体理性审视他人和自己的观点、意见、利益诉求;四协商主体以理论、事实为自己的观点、意见进行论证、辩论;五协商主体经理性辩论达成使各利益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协商结果。协商程序法则是这一过程发挥良好作用的法律保证。

协商民主规范化。协商民主的规范化在于协商民主的协商主体、内容、过程、结果等各个部分的规范化。协商主体是有合法的政治权利并且是协商内容的相关利益者;协商内容是由协商组织者针对实际情况提出的涉及公共利益的议案;协商结果的获得也是在主体合法、程序合理、协商形式确定的情况下获得的共识。

协商民主制度化。协商民主制度化渗透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政党之间、国家权利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社会基层。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直接政治协商,与各民主党派之间通过人民政协平台实现的政治协商,形成政党民主和党际民主的制度化机制。国家权力机关的协商制度指人大的立法协商,为了确保立法的合理、科学、民主性,培养公民精神,提升公民法律认同感,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具体体现。国家行政机关的协商民主制度化主要体现在行政机关的政策制定广泛征求相关利益公众的意见、建议、利益诉求,通过制度化的民主协商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提升公众决策认同感以及提升决策实效性。社会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是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体现,基层群众通过参与基层社会发展的协商会议,表达意见、建议、利益诉求,听取不同方观点,整合各方意见维护自己利益。

社会政治权威来源于社会民众对政治制♋度的认同度,是一个双向过程,公共权力来源于民众社会管理权利的授予,公共权力行使者基于为公众服务的理念制定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政治制度是不是以公众的利益为主,是否满足了社会正当利益诉求,都影响了政治制度在公众心中的权威性,公众对政治制度的认同度与政治权威成正比例关系。协商民主能够促进社会政治权力行使机关与公众的交流、对话,通过协商民主公众可以很好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意见,行政机关也可以通过协商民主让公众了解政治制度的ฌ实质,政策制定的合理性,从而双方达成互信,提升政治的权威性。

三.结语

制度建设是社会进步的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肯定了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内涵。我们在认识这一重要的民主形式时,主要从它的参与主体、协商内容、协商形式、协商渠道来分析它的内涵广泛性,从它所包含的内容即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的层面来分析它的多层性,从确保协商顺利开展的程序、规范、制度着手把握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对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内涵的分析,离不开对协商民主核心理念的理解,既公民通过理性的审视进行公共协商。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内涵的价值追求在于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理性的公共协商,以对公共利益的价值诉求为主,达到立法和决策的合法性,最终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理论依据。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