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5-01-13 09:08:1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计算机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

在谈及计算机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回避不了一个名词MIDI,上个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音乐发展过程中的革命性转折点——MIDI(MusicalInstrumentDigitalInterface)技术诞生,从此计算机音乐开始得到了最大化的普及与推广。“MIDI”即音乐数字设备接口,是一种数字化通信语言,一种使相关设备间相互交融并实现信息交流的技术标准。MIDI技术的诞生解决了设备与设备之间无法同步的问题,使的不同生产厂家之间的设备可以互相兼容。在MIDI未诞生之前,这个“兼容性”的问题一直是计算机音乐发展的瓶颈所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音乐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音乐学科开始逐步建立。其构建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学科专业的草创探索阶段

我国最早有关计算机音乐技术的研究是从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综合性院校开始的。1984年,上海交通大学的徐树中教授创建了我国最早的计算机音乐实验室,并且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1986年,徐树中教授开始招收计算机音乐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4年,随着徐树中教授的退休,上海交通ก大学计算机音乐实验室的各项研究基本停止。受到徐树中教授的影响,龚镇雄教授于1986年在北京大学创建了音乐声学和计算机音乐研究室,同样取得了斐然的成绩;1995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龚镇雄教授的著作《音乐声学——音响乐器计算机音乐MIDI音乐厅声学原理及应用》一书,对国内计算机音乐学科的未来发展做了精辟分析和展望,并且对音乐声学、MIDI、计算机音乐等新技术领域做了重点介绍。随后由于龚镇雄教授身体的原因,北京大学计算机音乐研究室的各项工作也基本停止。

(二)学科专业的体系建立阶段

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我国专业院校的计算机音乐学科的建设紧跟时代步伐,进入了一个发展新阶段。1987年,以刘健教授为代表的团队在武汉音乐学院创建了计算机音乐音响实验室;1989年,武汉音乐学院获准设立第一个音乐与音响导演专业,后国家将其更名为“录音艺术”专业;1993年,该专业获准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刘健教授成为本专业方向的第一个硕士生导师。1993年,张小夫教授留法归来,在中央音乐学院创建了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199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上;200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5年招收博士研究生,成为国内第一个具有本科到博士完整学历的专业人才培养单位。1997年,吴粤北教授调入星海音乐学院,并开设音乐与音响导演专业,随后1999年,该专业扩展成我国专业院校的第一个音乐和音响导演系。1997年,上海音乐学院开设音乐与音响工程专业,在此基础之上于2003年创建了音乐工程系。这些综合性大学及专业院校对计算机音乐学科的草创、探索,为其后来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源泉。

(三)学科专业的繁荣发展阶段

进入新世纪的十几年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及其相关音乐软件、硬件的成熟应用。促使了商业音乐的高速发展,使得计算机音乐几乎渗入到相关音乐方面的各个领域。审时度势,各地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也开始关注并且积极的引入计算机音乐技术,计算机音乐专业课程成为继音乐专业常说的“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四大件之外的“第五大件”,但与其他四大件不同的是,计算机音乐可以将理论直接转化为实践成果,顺应社会的需求。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大学等师范或者综合性大学在新世纪的开头,都已率先设置了计算机音乐学科相关课程,并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具有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资格。随后,各地含有音乐专业的院校几乎都设置了计算机音乐相关的课程,有的招收计算机音乐专业的学生,有的作为学修课程,培养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短短二三十年间,计算机音乐学科在高校如此盛行并且快速发展,正是因其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使音乐专业的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计算机音乐课程对应用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音乐课程是一个综合性实体,注重其操作性、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正如张小夫教授所说的“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艺术实体”。普及的计算机音乐课程主要体现在音乐创作与制作、录音艺术两方面,这两方面是计算机音乐课程介入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体现了计算机音乐课程对应用实践性人才的培养。

(一)音乐创作与制作

计算机音乐创作与制作是相对于传统音乐的创作上来说的,但是其便利性是不言而喻的。用一台计算机、音序软件、软件音源、声卡和键盘(MIDI键盘、电钢琴、电子琴、电声吉他等)就可以独立的完成作品从构思到最终的成品。此时的创作者就好比一个乐队的指挥,可以随意的指挥自己的作品,扩展自己的创作思路,这些都是传统音乐创作的手段所无法达到的。在传统的音乐创作过程中,首先要先在乐谱上写出自己的构思,再通过乐队的演练来进行修改,最后通过对乐队的录制而产出成品。这钟传统的方式既耗时耗力,而且也不容易实现,阻碍了学生们的创作成长过程。计算机音乐创作与制作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将所学之音乐理论快速的转化为实践成果,将传统的创作过程移植到计算机音乐技术上来。面对社会中音乐文化的繁荣状态,往往需要我们为一个构思创作一首音乐,或者为一首已有的歌曲制作一首伴奏,逐渐就形成了现在的一个专有名词“编曲”,现代的“编曲”主要是依靠计算机音乐技术对已有的音乐作品(一般指的是歌曲旋律)进行二度创作,让整个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情绪表达的鲜活充实起来。比如对已有旋律增加引子、结尾或者一些过渡性段落,添加一些新的旋律动机与最初的旋律构成对位,在和声方面确定主音或者引入一个转调,然后把每个独立的声部分配给不同ธ的乐器来演奏,这个过程需要对乐器的色彩、声音分量、平衡、强度以及乐器的实际演奏能力有着敏锐的意识。编曲的人才是现代社会文化发展中极其所需的,近几年一些非常火的媒体综艺节目,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最美和声》等,无一不体现了现代编曲的重要性,也让编曲一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使更多的人了解编曲行业,也预示着编曲职业的兴盛。计算机音乐课程正是培养编曲这一职业能力,通过计算机音乐课程的学习与培养,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快速上手并且参与到社会活动的制作中去。

(二)录音艺术

录音艺术是计算机音乐课程中的一方面内容,其强调学生们的“操作性与实践性”,主要培养学生们对音频的技术处理、对录音设备的熟悉及其使用等。录音艺术不仅仅是简单的指录音操作,还有录音之后的混音与最웃终成品,以及现场扩音等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录音技术是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追求音响的质量,这也就扩大了录音艺术所适应的市场范围。录音的发展也已不再是纯音乐方面的录音,各种社会活动可能也都需要录音,比如演讲、朗诵,播音演出,各种晚会与学术交流等。就目前的情况,主流的录音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实况立体声录音、实况混音至2声轨录音、使用多轨录音机和调音台的录音、独立的数字音频工作站录音、计算机DAW录音以及MIDI音序录音。在计算机音乐课程中,这些都是所要学习及涉及的内容。学生通过这些方面的实践训练与应用操作,可以ล快速的适应社会需求,为自己拓宽人生的发展轨迹。录音艺术的学习实践是极其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在电影制作、游戏配乐、电视台、群众歌咏、民间采风以及音频的数字化保存等,都需要录音艺术来担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晚会、音乐会、学术交流等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

(三)“工具论”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计算机音乐不仅仅可以作为编创音乐的主要方式,同时计算机音乐中所涉及的主流音序软件也可以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一种便捷性工具。如著名的乐谱制作软件Sibelius就以其强大的功能以及易学的操作方式而常常被应用于音乐理论的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配器法》与《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等课程。《配器法》要求对于不同乐器的性能构造、音色效果、相同或不同乐器之间的组合方式进行学习。乐器数量的众多使得我们在现实的学习环境中是无法完全获得的。然而将Sibelius引入进这一课堂教学之后,便可以实时的获得各种乐器的音色效果,不同乐器的不同组合的音响,所运用的织体节奏的特点,甚至是每一个音、每一个和声的音响色彩。授课过程中将不再是只有书中冷冰冰的理论,而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了。除了获得实时的音色、音响效果外,Sibelius还具有很多智能的纠错功能,如乐器的音域限制,和声写作过程中常见的平行五八度、隐伏五八度、四部同向等现象,一旦出现这些原则上的错误,音符便会呈现出红色状态来警示写作者。将计算机音乐作为一种“工具”引入音乐课堂可以很好的解决音响的实时性、可操作性,基本上可以形成一种看的到的音响效果,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互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与自主创作的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对计算机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计算机音乐课程的本体性了解,可以得出计算机音乐课程是一个综合体,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艺术实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不仅是音乐编创过程中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为音乐理论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此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适应社会,拓宽自己的人生轨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