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策略研究
"
论文摘要: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系统地阐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界定,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现实意义,探讨提出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路径选择,旨在为推动高职院校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模式。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校企合作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已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途径。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对于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升高职办学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贴近社会、贴近企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必须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融入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因素。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已成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办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阐释与界定
“文化”一词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早已有之。学界先贤在翻译英文Culture时运用了“文化”一词与之对应。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优良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办好教育的重要资源、无形资产,也是全社会文化建设成果中珍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企业文化”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者提出并引入我国的,经过20余年的消化、吸收和发展,企业文化逐渐被我国的政府界和企业界关注,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体现在企业组织行为上,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即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指在高职院校校园区域内,以高职院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为主体,在教育、教学、管理、学习、生活、服务等活动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的总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有别于社会整体文化和其他文化现象的组织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向人们揭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它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着高职院校校园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而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用来进行企业管理的,在特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得到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并且得到贯彻执行的最基本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管理方式、用人机制、共同信念和凝聚力。高职教育是与企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相渗透、互相吸纳则是校企合作的高层次追求。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主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服务,所以校园文化必须融入企业文化因素。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彼此之间有共同的基础、使命和需求,实现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就大大缩短了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职业岗位时所需的适应期。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现实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就是能够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除了传授学生的知识、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还应让学生就业后能很快地认同和接受先进的企业文化及价值理念。
1.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院校是为企业输送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源源不断地到企业大显身手。现代企业需要的员工不仅要有熟练的技术,还必须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因为企业的生命力越来越需要文化的滋养,企业员工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职业素质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企业文化的陶冶和职业实践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而且不同的行业往往有明显不同的职业素质要求,这种不同的素质要求需要以不同的文化来进行熏陶。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让学生多渠道、多层面接触企业,使他们更容易在真实的企业实践情境中感悟优秀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把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校园ก文化主体自身的内在需求。尤其是企业员工的竞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等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对于学生素质尤其是职业性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优化了他们的人格品质,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创业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融合企业文化元素。
2.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是高职生实现就业创业的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系到国家稳定、国计民生、学校生存发展的大事。高职院校就业情况好不好已经成为考生和家长选择就读学校的主要现实标准,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是否成功的主要考核依据。高职院校要发展,必须培养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理论联系实际、素质全面的实用型人才,这是社会和企业的呼唤,也是学校求得发展的必由之路。毋庸讳言,高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在校园中要提倡事业心、责任感,倡导守纪律、讲团结、尊重人、能奉献等观念,使高职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为高职生顺利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是推进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需要
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高职院校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使得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核心竞争力理论视野之下,高职学院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正是形成和维系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可构成高职学院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高职院校持续的活力和发展潜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想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保持旺盛活力,就必须主动寻求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加强与行业、企业、社区ส、媒体的广泛联ต系,吸纳社会实践中的新鲜文化养料,弥补校园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某种天然裂缝,更重要的是让校园文化的参与者提前进入某种社会角色,从而获得更加宽广的知识视野,也才能构建具有独特魅力和个性的高职校园文化。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路径选择
如何使培养的高职生符合企业的要求、适应企业的需要?高职院校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实行校企结合,融入优秀企业核心价值观,吸收不同类型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才能形成独特的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1.以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吸收企业文化元素
吸收优秀企业理念,强化职业感受,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感受职业文化的熏陶,这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必须具备先进而充足的教学基础设施、雄厚充实的师资力量和优美宽松的学习环境。这些物质文化除了能满足教学生活学习需要外,还应该具备包括哲学沉思、价值追求、人文关怀等精神因素在内的文化底蕴。高职院校的物质层校园文化的营造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的特点,重点抓好品牌建设、办学条件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既要表现出庄重、严肃的学术氛围,又要能体现出青春的活力和雅静的自然美,还要体现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校园氛围,当然更要体现出明德尚学、强能善技的高职育人特色。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环境育人这一中心,吸纳融合优秀的企业文化元素,整体规划、系统设计,使学校的物质层校园文化建设与制度、行为、精神层企业文化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2.以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为契合点,融入企业文化元素
高职院校在精神文化的培育、提炼和形成过程中,应当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产生共鸣,这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初衷与目的。任何一所高职院校的历史传统、精神氛围、理想追求、人文气象、办学特色等校园精神一经形成,就最具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成为该校最具特色的标志。它最深刻、稳定地体现了校园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信念和情操,也最能在学生的心灵上刻上印痕,让学生有归宿感、自豪感和使命感。高职院校精神层校园文化的建设,重在要形成高职院校自身独特的校企融合的文化体系,包括形成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价值观、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和道德风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企业产生积极的认同感。高职院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会议,邀请企业的管理精英、技术精英、营销精英等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
3.以高职院校实训文化建设为重点,突显企业文化的职业化
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寻求两种文化的对接口,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共同探讨、相互渗透,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对接关系,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的训练活动,就必须高度重视职业化、行业化和区域化,学习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建设一流的实习、实训生产环境,更能发挥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影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训基地文化的形成源于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坚持用能力本位的企业文化来建设实训基地,缩小高职生实践环境与将来工作环境的差别,最大程度地仿照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来进行设计。因此,高职院校建设实训文化,要把这种仿真企业的思想理念贯穿到实训基地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等各个环节中。企业仿真性是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文化的外显特色。
4.以高职院校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实现校企文化耦合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将到企业就业。进入企业后,他们需要迅速融入现代企业文化氛围。为了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聘请企业优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双师型”教师团队,为质量文化活动带来企业文化的新风。同时可诚邀企业精英担任质量文化建设的顾问或指导老师,出谋划策,召开专门讲座,培训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定期选派相关老师和学生到优秀企业学习和感受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学生有效地吸纳各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要通过行为文化的力量来凝聚人心,引导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管理和建设活动,在学校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5.以高유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为基础,促进校企文化良好对接
任何高等职业教育都具有专业属性,职业本位的教育观与专业属性的结合有可能形成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高职院校的专业理念应该来自专业所指向的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职业理念,吸纳企业文化中最优秀的核心内容,通过对这些核心内容进行提炼、加工、升华,形成本专业的专业理念,如果一个专业指向多个职业组成的职业岗位群,那么这个专业的专业理念就要在职业群中提炼出共同的本质的职业理念,再通过加工、升华形成该专业的专业理念。具体做法是将专业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校企联动来了解市场并主动适应市场,在专业市场上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求、专业开办条件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专业设置的问题。由于社会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在进行专业调整、改造时,同样需要这种“产销”链接形式,给予专业建设以新的内涵,进而促进“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理解和把握课程知识、技能,实现“双证书”制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不断提升专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