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傅抱石写意人物画形象塑造的表现形式
一、个性化的线语言
傅抱石的写意人物画以线为主,不但继承了中国画传统的用线精髓,而且加以突破。他把顾恺之传统、工整、统一的线条经过概括转变成写意的线条,并在此基础上把自身山水画中的抱石皴运用到人物画中,突破传统规范的中锋或侧锋用笔,而改用破笔散锋入画。此笔法中的不确定性和用笔的快速性,让傅抱石人物画中的线条与众不同。
弱化结构,自由支配。傅抱石人物画中的线并不完全根据人物的结构表现,但也不是刻意为了装饰性,而是达到了在传统哲学精神和绘画理念支配下的一种自由境界。在传统的人物画中,画家对于造型中的每一根线都是精细刻画的,尤其表现在人物形象的服饰上。如顾恺之的作品《列女仁智图卷》,人物的线条连绵不断,犹如春蚕吐丝,服饰的衣纹和结构转折处交代得十分仔细。再如陈☃洪绶的作品《簪花曳杖图》,线条方圆结合,长短不一,起承转合,结构分明,线条把人物的衣纹概括得十分清楚。而傅抱石则刻意化解了线在传统人物画ค中的负累,挣脱了传统人物画中注重每一根线的质量的束缚。如其《雅乐图》,画中的三个人物形象都很注重头部的刻画,高士略带忧郁的眼神流露出深沉的气质。相比之下,衣服的运笔轻松随意,线条自由流畅,丝毫没有刻意表现服饰纹理或结构之意,恰到好处,绝无赘笔,加上衣领袖边用焦墨烘托,更显得淡墨线条节奏韵律的美感。傅抱石这种独特的用笔用线,不仅没有降低作品的品格,而且突破了传统的一定程度上的规范性,蕴含着现代的转化和创新性,✎因而显得独具匠心。
二、设色与色调
傅抱石人物画设色含蓄而致远,单纯而丰富。画面不温不火,统一在轻音乐般的色彩流动中,无论是贤人高士画还是仕女画,他都能营造出含蓄而致远的人物形象,与所描绘的形象的本有性格特征相统一,可谓清气满卷。
就个体而言,傅抱石在表现贤人高士五官的时候,用藤黄、赭石为主,加以少量的淡墨平涂人物的面部,同时对眼睛的周围加以着重分染,使得人物眼袋明显,眼睛凹陷,眉弓清晰,在淡淡的赭石渲染之下,把贤人高士久经沧桑、坦然平静的精神气质传达出来。而对于服饰的设色,傅抱石一般以群青、花青或是赭石掺入一定的墨色,有意降低色彩的纯度,颜色沉毅,使形象更加含蓄,凸显出形象的高古之气,如《山阴道上》。而对美丽佳人,画家则在人物面颊、眉下轻施点点胭脂,而眉间和朱唇辅以稍重的大红色,尤显得皮肤白皙红润。对于头饰的处理配以掺淡墨的或绿或紫的色彩,再以掺淡墨的朱砂、朱磦及群青施于服饰,人物艳丽却又古朴典雅,含蓄而不死板,更加衬托出传统女性温情典雅、仪闲态静的优美气质,如《湘夫人》等。就整体而言,傅抱石对色彩的整体把控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非常注重色彩的整体性,用色简单,但不缺变化;纯度降低,但不失效果;古朴含蓄,和谐统一。如1948 年创作的《将进酒》,画中四人在设色上☂非常注重整体性,以暖色调为主,在颜色中掺入墨色,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在整体中又作个体的区分,每个形象的服饰用色不尽相同。整个画面处于一种特别安静的氛围之中,把痛饮过后突然变得安静的场面通过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惊叹。
三、笔法上的强烈对比
傅抱石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说:我对于画面造型的美,是颇喜欢那在乱头粗服之中,并不缺少谨严精细的。在傅抱石对人物形象的笔墨表达中,笔者深刻感受到画家在此方面的造诣。在《东山丝竹》中,在塑造画面中左下角人物形象的头发时,画家执笔挥毫,狂放中不失细节,粗犷的线条把人物的头发总结得十分形象。细细品读更能发现其中的高妙之处,在乱头的重墨之中又透出几点白,而这点白呈头发打辫子形成的纹样之状,在狂放中不失细节。同时,头发中的粗线条与衣纹上精细淡雅的线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顿时凸显出其人物画中自由洒脱的细线条,使画中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在《松荫高士》中,画家在刻画松树时放笔挥毫,一笔下来浓淡分明,生动逼人,线条粗如儿臂;而在人物的衣纹及五官的刻画中,画家则作严谨精细的处理,人物衣纹的线条细如毫发,轻淡而飘逸。因此,松柏的放与人物的收构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人物中衣纹的处理简笔疏墨,在松柏的粗大线条对比下,衣纹飘举的线条更加衬托出人物恣肆不羁的风度。
回归整体,傅抱石整个画面雄浑壮阔的背景与精致入微的人物也是采用此手法处理,且更加鲜明,气韵生动。《丽人行》的背景可谓是龙飞凤舞,豪气逼人,写人物精心经营。《琵琶行》那株大树泼墨落笔,当如风雨骤至,水墨流溅,与较为细腻的人物构成鲜明的比照。此表现手法既能为画面形象注入生气,使画面气韵生动,又能体现傅抱石独具特色的用线特征。
结语
从傅抱石写意人物画的表现形式中,我们看到了潇洒隽逸的笔势、自由挥洒的用笔用线✫和含蓄而致远的设色,这些把上下千年的历代风流人物表现得惟妙惟肖,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画语言、形式、技法和情感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