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代水彩绘画有感
摘 要:时代在前进,艺术能最先最敏锐最直接地捕捉到时代气息,水彩画也不例外,利用更多新的绘画材料,与时代对话沟通,让水彩材料的各种特质使画面表达更加充分,让画者运用水彩材料特质表达出自己的诉求。
关键词:诉求;交流;沟通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人们形容这是一个快餐时代,在灯红酒绿、嘈杂喧嚣、川流不息的现代社会里,每天都是那么繁忙,每天都会有新事物的诞生旧事物的消亡,一切快节奏的生活,好像展示着我们现代人生活充实满足的状态。绘画慢慢地也融入了现代社会的洪荒,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里大众对中国美术的发展状况褒贬不一,我们的水彩就像一片小舟在艺术洪流里面艰难的行走着。
水彩在中国传播已经有百年,她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远落后于其他艺术形式发展传播速度。那是为什么呢?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工业化生产的时代里,新物质材料的出现使用让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画面艺术表现也更加充分,有助อ于画者能更随意自由的表达诉求。但是新的东西的出现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代人生活节奏快,接触的新鲜事物和各种资讯也更快捷,人们的意识和对物质、精神文化的追求较前人而言也更需要新鲜和刺激。为了满足人们的需ฬ求,艺术的内容、形式、语言等都要随时代发生改变。要以一种活的态度对待艺术,加强艺术与外界的交流沟通,加强艺术修养和技法,将水彩成为集学术性、艺术性、社会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学术空间、创作领域和交流平台。这无疑是对水彩绘画的时代性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既要看到水彩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要寻求解决办法。水彩大多用作创作素材的构造和记录霎时艺术灵感极为便利的手段,时至今日水彩才慢慢被大家所重视成长为一门独立学科。
在水彩技法上,水彩主要是干湿画法,掌握水彩水分的变化,对水彩纸、笔、颜料、水分等的掌握需要长期练习。一般来说欧美进口颜料相对于国产水彩颜料还是比较好用的,注意水和颜料的混合落在纸上的干湿反应,抓住水彩具有不可覆盖性和偶然性的水色特点,控制好笔上的水分,在纸笔的选择上要选择适合自己习惯用的纸张和毛笔,更好的了解水性、纸性和笔性。在画面上注意浓淡干湿的变化,注意保留水彩偶然性带来的乐趣。在表现技法上有很多方法制作肌理,常用的有涂蜡法、油水分离法、撒盐法、滴水法、吸水法、刀刮法、喷水法、对印(拓印)法、丙烯做底法等。留白法主要☯有留白、洗白、画白、刮白等手法。由于水彩比较透明鲜亮,所以水彩一般两三遍足以,不宜反复涂改。但是技法是学画者的一门专项技能,讲究技巧性的东西,但是技术不等于艺术。很多人将这些技法作为一种套路模式一条路走到黑成为了一个艺术匠人,而不是艺术家。当代水彩需要表达更多的诉求,需要更多的艺术造诣,这种艺术造需要艺术家更多的全方位的艺术修养。我们的水彩技法正是为了服务于艺术家想诉求什么?作品想诉求什么?艺术欣赏的受众看到水彩技法描绘的作品,在惊叹水彩技法带来的视觉冲击的背后,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这些或许才是技法真正的目的所在。对于水彩技法的研究实在是有很多先辈们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不能否认技法的重要性,而是要明白研究技法的真正目的,是用技法描绘物象,然后通过欣赏,使作品具有象外之象的镜。技法不是在生产作品,是在创作作品,艺术家的作品大多是独一无二不可再生的,不能单纯的以经济价值去衡量他的艺术性、学术性、社会性和人文价值。艺术更高的价值是在于表达了绘画的时代性语言。在绘画内容语言表达的形式上,表现为对天地宇宙奥妙的崇敬畏惧,对历史重大事迹的歌颂纪念,对生命人性的思考探索等。当代水彩因为更多材料的使用,水彩得到了长足发展,除了表现历史重大题材等传统项目,现在的水彩更加充满对人性、生命和生活的思索♂探究。近年国内办过几届大型的水彩双年展和全国美展,水彩逐渐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绘画内容和题材更加生活化,题材多样,风格各异。为水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就地区而言中国水彩也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基本上北方水彩比较传统,注重写实和技法。南方水彩注重色彩表现和自然情谊的随性表达。这些年水彩交流平台的广泛,各种绘画技法和题材都能够为水彩所用,这种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只有水彩通过不断地吸收、交流和融合才能逐渐壮大。当代水彩绘画语言形式多样,某些艺术家将水彩的探索领域涉及到同性恋、变态、性等以前人们避而不谈的绘画题材,通过扭曲的形体,艳丽的颜色去表达诉求,他们不仅仅是卖弄,哗众取宠的博眼球,更多的是艺术家对当代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对人性和生命在艺术表达上的尝试。新材料的出现和使用,以及综合材料在水彩的表达上,都极大扩充水彩的绘画语言, 使水彩表达的更加充分。水彩应该有自己的话语权,用自己独特的时代语言去审视这个宇宙和这个世界,成为艺术领域的一个不可逃避的标杆。水彩应该走向市场和大众,让人们在繁忙嘈杂的世俗环境里,在欣赏水彩作品时得到轻松愉悦的♛视觉美感,又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人生思考和精神享受。 这或许是以后水彩探索的一个双赢局面。
新时代的水彩需要我们为之持之以恒的努力探索,他需要沟通交流,这样我们才能听到他的诉求, 只有这样水彩能够走得更快、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蒋智南,《认识水彩》, 人民美术出版社
[4]袁振藻,《中国水彩史》,上海画报出版社,2009.9.1.
[5]白崇录,《世界名家水彩人物画技法》,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6.
[6]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0第三次印刷
[7]主编田郁文,副主编张克让,《中国水彩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