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的完善策略探究

时间:2024-12-27 02:30:1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培训效果对新任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存在着形式单

一、实践性不强、课程设置欠科学、考核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到辅导员培训的效果和新任辅导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文章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努力探索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的完善途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策略研究

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是对新任职辅导员进行的培训,其目的是帮助其树立科学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理念,了解辅导员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学校工作,顺利完成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角色转换。

一、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的现状

(一)培训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2008年6月27日,以高校为依托,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公布了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基地主要负责对各高校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和进修培训。此后,分层次、多形式的培养、培训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以广东省为例,广东各高校高度重视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各高校坚持辅导员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不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本校辅导员岗前培训方案,还积极报名参加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组织的岗前培训课程,对新任辅导员进行围绕政治理论、工作态度、工作方法、自我发展等主题进行培训,以求提高新上岗辅导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

(二)培训内容不断更新和丰富

辅导员岗前培训课程的内容的设置从以“学生事务管理和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也必须转变为以“学生发展、辅导员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三位一体”为主题来展开,焦点不再仅仅局限在如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身上,而将辅导员的自身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融为一体,打打扩展了辅导员岗前培训的内容。以广东省为例,2011年8月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组织的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课程内容就有九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辅导员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新生教育理论与实践、辅导员工作经验研究等。

二、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校辅导员培训取得的成效不小,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一)培训学员涣散,课程重视度不够

造成培训学员涣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部分高校和辅导员员本身的思想认识有偏差;二是参加培训的辅导员层次不一。

就高校的师资管理部门来讲,由于新生工作的紧迫性,对辅导员的岗前培训疏于认识,对辅导员岗前培训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统一的要求。就培训学员个体来讲,或对岗前培训怀有抵触情绪,认为岗前培训仅仅是形式;或急功近利,以方便职称评定为参加培训的唯一动力;或自恃过高,不屑参加培训,甚至逃离培训。

此外,据了解,每年都有一些高校因为✿招聘时间较晚,或者组织辅导员报名的工作滞后,使得不少辅导员不能如期参加当年的岗前培训,只能轮到下期甚至下年再参加岗前培训。于是,每年参加岗前培训的学员除了新进入辅导员职业的人员之外,还有不少工作了一年半载的辅导员。由于岗前培训课程针对的是新上岗的基本没有工作经验的辅导员,因此,不少已经参加工作的辅导员对培训态度冷淡,完全只是为了拿到培训证书。这种态度也潜移默化影响了其他参加培训的辅导员。

(二)培训形式单一,课程吸引力不大

一是课堂缺乏互动。近年来,笔者参加了数次广东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之后发现,辅导员岗前培训主要以专题讲座和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以专家为主角的专题讲座直接使培训学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基本处于被支配地位。由于培训时间有限,主讲专家学者基本上采用以课堂为中心的理论讲授,课堂互动相对较少。

二是课后讨论流于形式。由于培训时间短,任务重,小组交流往往安排在晚上或者课后。基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培训组织方往往没有硬性规定各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的场地和时间,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部分小组成员以种种借口不参加讨论,甚至个别小组以组长收集组员意见为形式,没有任何交流。

(三)培训内容枯燥,课程实践性不强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内容大多涉及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就业指导、辅导员工作方法和技巧等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实践训练,开始以增强辅导员心理素质和提高团队意识等为主题开展拓展训练,2011年8月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组织的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也在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中安排了两个早晨和一个上午的体验式教育培训,但由于时间短,难以开展系统的主题培训,所以这个实践课程的训练效果也难以体现。

(四)考核机制不健全,培训约束力不高

辅导员岗前培训作为一种手段,其效果如何应该要由完善的考核机制来测评。目前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仅仅以课堂出勤率和结业论文来进行考核。课堂出勤这一硬性规定让不少学员反感,而结业论文的批阅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的操作使得论文撰卐写往往流于程序,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对岗前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效应。

三、完善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是高校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念必须大力宣传,要向有关各级领导部门、高校各个部门、广大师生以及全社会宣传。只有在认识上达成一致,辅导员队伍建设才能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充足的动力。

因此,一方面,各高校应站在师资管理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上,宣传鼓励新辅导员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工作,尤其是相关职能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主动联系组织方和辅导员个人,协助做好培训报名等工作。另一方面,培训学员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岗前培训对学校、学生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培训学员参加岗前培训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职场准入通行证,而且是为了要明确高等教育发展对辅导员的素质要求和个人职业发展目标,还是为了能尽快完成角色转化,为自身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作好准备。

(二)建立规定,规范培训

当前,各高校关于辅导员培训中的具体管理考核程序还没有明确的规定,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还没有走上法制化轨道。因此,制定科学的辅导员培训的相关规定对于规范辅导员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具体规定的制定必须具备以下四层含义:一是对培训学员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培训学员的理论知识要求。三是对培训学员的思想纪律要求。四是对培训考核方式的规定。

(三)形式多样,拓展培训

一是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在岗前培训课堂中,应该尽可能多地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比较讨论等形式,提高辅导员参加培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是业余生活多样化,组织管理人性化。参加培训的学员们经过一整天的学习,需要放松身心。培训基地可以提供一些活动场地,组织一些课余活动丰富培训生活,促进辅导员的身心发展。

(四)完善内容,强化师资

一是完善课程安☿排。培训基地应积极吸收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积极组织授课老师、有关专家成立教学团队,精心编写岗前培训教学大纲,制作教学课件。培训基地应根据时间和场地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积极探索社会实践、学习考察、课题研究等多种培训形式,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配备优秀师资。培训基地应配备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备专业水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专家和学者为岗前培训的教师。

(五)健全机制,严格考核

一是要在培训期间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评价机制。培训基地应该建立培训档案,将岗前培训工作与辅导员的考核、转正和晋升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各高校将对每位辅导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量化考核和评价,包括理论学习笔记、培训期间的出勤情况和培训结业论文评审结果,以此为依据上报合格学员和优秀学员,并把测评结果纳入到辅导员的考核、转正和晋升工作之中。

二是考核形式多样化。要把辅导员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纳入到岗前培训的考核体系当中,构建一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考核机制。考核可以在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各高校自主进行,以闭卷、开卷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如,教育管理技能测评和集体宣誓活动。通过现场演讲、情景模拟、方案设计等一系列活动现场测评学院的教育管理服务技能。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