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基于农户行为的农业面源污染机制的问题和策略
毕业论文是很多学生最不想写的东西,他不像作文,还要要求字数、字体,格式还有特殊要求。一般论文不像作文,在短短时间就能写完的。以下是由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分析基于农户行为的农业面源污染机制的问题和策略,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范文大全。
“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这是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中指出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由此推得: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显然,在国家面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标准化已经被明确定位。而农业标准化,标准是关键。所以说,农业标准是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和充要条件。
农业标准是农业效益最大化的根本,是农业利益得以保护的最好工具。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农业直接面向市场发展,标准规则成为发展遵守的必须章法,农业标准化势在必行。农业标准化,可大大提高农业过程和结果效率,促进农业领域的规模经济形成。进而取得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农业标准还能够以壁垒形式,保护国家和集团的利益不受损失,拓展农业经营的时空范围,获取更大的系统效益;大量农业标准的应用,可使农业过程简化和优化,不但迎合了农业发展的快速要求,而且促使我们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的标准化,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标准化已开始转向理性化的新阶段。农业标准化的国家重视与推动,使农业标准化在我国农业领域真正步入了划时代的轨道,使农业真正产生了现代的气息。近10多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上下齐动,如火如茶,所呈现的规模与声势史无前例。人们对农业标准化的接受和行动,从过去的不理解,到现在的公众共识和不断加温,使发展速度持续提升,迅速从热情转向理智。全国调研表明,从2009年起,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从事农业标准化管理与推动的各类人员,逐渐地存提出同一个问题:“农业标准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搞法?”农业标准化如何落地生根,怎样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成为国人的共同心声。
随着发展的深化,农业标准化的一些理论问题日显出来。长期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无论是研究机构还是人才培养,不管是科研成果还是农技推广,均建立起了一整套的体系机构,运行机制十分健全。以农业科技推广为核心的扶农、促农的教育和动行,使得推广的理念和行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然而,提出农业标准化并且农业必须走标准化的道路时,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标准化落实,似乎就有了扯不清的关系,甚至有些冲突,一下子又产生了“农业标准化和农业科技怎样摆布”的疑问。很明显,这是一个关系问题,也是一个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需要搞清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明确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和农业标准的关系;想明确这种关系,就得了解什么是农业科学,什么是农业技术,什么又是农业标准。鉴于此,结合多年研究结果,本文加以分析论述,供同仁商榷,抛砖引玉。
一、关于农业
农业是永恒的伟大事业。关于什么是农业,似乎是一个不该提出的问题。人们可能会说,一个以农耕为文化发展起来的国家,谁能不知道农业?诚然,我国自古靠农业,迄今仍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成为我国各行各业中最古老、又不可弃的一业,距今发展1万多年,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即原始社会后期。口’农业的产生,是人类经济史上的一次大革命,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依靠自己的劳动来提供生活所需物质,并随着人类的进步而永恒相伴。农业生产,具有一切社会生产的共性,也是按照经济再生产的规律向前发展;农业生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生命物质和有机物的再生产运动。迄今为止,多数人理解农业,往往不加思索地将其与粮食生产联系,至于花卉、药材等的生产是否属于农业,未必承认。真正的农业,是“以土、水为基本生产资料,以太阳能为基本能源,以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为生产对象,通过劳动,生产所需物质的事业。”
中国农业有自己明显的特征,无论是发展时空还是结构内涵,均与别国不同。首先,国家发展的历史,是农业发展为主的历史,从而形成了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国家文化。其次,有史以来,国家文化延脉,以农为本,以粮为纲,形成独特的小而全的农业生产技术单元体系,操作层面上的精耕细作,在全球堪称一绝。第三,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将农业劳动群体与土地死死捆绑,构成了社会性对农业歧视,从而在思维意识和行为推动两个层面上产生了无形制约。最后,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典型构成,导致了不求进取、得过且过、封闭固执和安于现状的社会心态,成为农业乃至国家发展的桎梏。尽管农业有着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且在国家历史中形成了深厚的优良文化,却因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鄙视,使农业的真正社会地位不能还原,发展的社会心理地位不能摆正,导致了农业发展人才的自然流失,从农事业一直在矛盾甚至恶性循环中艰难行进。新中国成立后,人人平等,农民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随之有所涌现,大大推进了农业发展。然而,迄今为止的城乡二元制结构,仍然不能完全解放农民的枷锁,社会对农业的认识和对农民的看法心理错位仍待变革。
农业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一个综合再利用。人们在一定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劳动完成自☼己的所需。然而,在从农这一事业中,所需的资料、能源和对象,不是随便组合的,也不是能够随意转移的。任何具有特定生产目的的农业格局,必须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进行,必须在特定功能支撑下的系统中运行。这种系统,始终处在灰色状态,是一种地道的灰色系统。其灰度,与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标准化水平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只有对复杂农业特定生产过程的内在联系和系统功能及其运动的关键有所了解和掌握,才能够加以人的劳动和生产组织,推动其正确的发展,达到从农的真正目的。要了解和推动任何特定农业系统,只有通过探索和发明工作来完成。所以,农业也可表述为“特定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探索发明+目标性劳动结果”的过程完成。农业标准化,实质是对这种过程内的发现、发明和劳动进行最佳水平上的简化、优化的规定,形成能够支撑和推动人类优良劳动的最佳核心——标准。
二、农业中的科学、技术和标准
提起“科学”、“技术”两个词汇,人们可能在崇尚中会加带一些神秘,而“标准”的提出与被广泛地知晓,使其不再变得那么神秘。其实,标准以内涵形式的出现和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其历史比“科学”和“技术”早得多,其功能绝不在它们之下。重要的是,这三个概念在农业领域指向发展时,就辩不清其位次和功能了,因而形成了目前推动农业标准化时,总有一种说不清的困扰。为打开这个结,辨识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和农业标准概念以及内容的不同就十分必要,我们先从各自的定位说起。
农业科学
我们需要正确理解科学,正确理解农业科学。论农业科学,先得搞清什么是科学。当我们放置于这个词汇到概念的解释时,会突然发现,解释就变成了很麻烦的事情。追溯“科学”的来源,仅仅向后只退百年左右。一百年前,东方人对西方的学问只有所了解,发现当时的西方学问是以分类的形式,一科一科的记载和描述,不像中国的学问,从开始发展起。就浑圆一起,不分文史哲政等单一科目,以通才之学存在,是同同之学。我们引入西方的学问,为表明与国学的不同,就将一科一科的西方学问名曰为“科学”了,此后的时期中,“科学”的概念,由对一个“分科的学问”的简称演变到成为学术追求的最高目标,使其抽象化、也形象化了。近百年来,“科学”一词成为现代生活中最具魅力的语言了。可见,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与我国发展哲学思想在初期确实是不同的。“科学”是对西方文化的一种区别性表达,这已经是过去了。当今的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对各种定量规律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特别是,比照科学发展的趋势,从上世纪末出现学科交叉,再到文理交融,直至系统科学思想的形成和应用,把原有的西方分科学问和不断细化的程序®给颠倒过来,从另一个角度又彻底地融会起来了,显示出“通才之学”的精深与超前性的影子。看得出来,当今科学发展的大势是两极趋势,即沿袭西方发展的精细化分科向更窄、更深的领域探索和趋向于国学发展的大同融会,向更宽、更广的宏观领域发掘,同时两者在不断地走向联合、共促。国学,不是征服和控制的知识,是一种人和自然相协调、“天人合一”的知识体系。通过天人合一,揭示了人和自然的内在联系。这样一种体悟,跟传统的西方科学是很不相同的。当然,西方这种细化分科的知识体系对当时科学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十分有益的推动作用,对人类在前期认识自然非常有用。如今国学这种深厚和前瞻性似乎有了用武之地。
“科学”虽然没有定义却可以自我完善。究竟什么是科学,直接地说,是给不出一个确切的定义的,只能从人类整体文化中加以理解。因为科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尼采说,历史性的东西是给不出定义的,因为定义一给就死了。当然,科学寻求的是对自然现象从逻辑上最简单的描述,科学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其它一些认知方式之间有着最本质的差异,这种差异,就在于他们对待未知及对待自身的方式是迥然不同的。由于追寻着客观,科学就具备了自我纠错的能力。科学的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的能力是许多其它认知方式所不具有的。科学肯定也会犯错。这是因为,我们的各种知识体系是有局限的,需要一种能够客观理性地对待自身局限性的认知方式,科学就具有这种素质。我们通过科学方法所获得的知识,远比通过其它认知方式所得到的东西更客观、更接近正确,同时也更有希望达到正确。
通过对科学的解释,再来理解农业科学的涵义,就不那么复杂了。农业科学,就是在农业领域所从事的科学工作。农业科学与其他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关键的区别在于农业科学是对生命及其规律、生命与环境关系本质的探索。实质上,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能够明显觉察出来,农业科学与其它科学的分科边界是越来越不清楚,交叉的界域也越来越宽广了。农业科学的包容性和吸收能力,是其它科学所不能及的。
农业技术
阐述农业技术,自然先要明确技术的内涵。关于技术,与科学的概念一样,很难简单地表达清楚,可以说,无论何种文化对技术的描述,这都是个难懂的词。这里引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释义:“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及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进人工自然系统的活动手段和方法。”事实上,技术是一个很难给出全面而确切定义的概念。它可以指具体的工具,也可以包含更广泛的架构,如系统、组织方法学和技巧。技术是知识进化的主体,是科学发现的结果向生产和社会领域物化应用的手段,它链接了自然本质与人类需求目标的实现,有社会形塑或形塑社会功能。技术是驱动变化变革的自发性动力。技术是形成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称为劳动被实现时的那种社会关系的指数,是构成每个特定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技术被视为包含了社会、政治、历史及经济等多成份元素的组成,不论有形还是无形,均在共同发生着作用。技术产生面向社会的几乎全面的一种改造能力。技术是一种展现,是劳动手段的意识和工具体系,是经过特定训练的人所具有的特有能力,技术的存在,取决于人们的需要,并通过一定的规定和约束来满足其需要。早期人类创造及使用技术是为了解决其基本需求,现在的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们更广泛的需求和欲望,而且需要一个巨大的社会结构来支撑和运行。
农业技术,就是在农业领域中应用和需求的技术。农业技术要比农业以外的其他技术更加复杂和多样。这是因为,农业技术是以生命、生物和生物与环境关系为根据,以相应的发明工具和方法为依托所应用和开展的技术活动。由于生命的复杂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必然使农业技术显著不同于其他技术的结构和内容。农业技术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农业技术的形式和内容,照样只有在理解了技术的基础上才会明白,农业技术在应用时,意识形态领域的作用有时是至关紧要的。
农业标准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这是标准的公共定义。标准大体包括了文本标准、实物标准和符号标准文件。农业标准又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环境标准。经验是标准产生和标准应用过程中误差的最好精度补充。标准的定义里涉及到了“实践经验”,不能不有个交待。经验是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经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是认识的开端。经验是尚未对实践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客观总结或者还不具备这种解释的工具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在农业实践中,经验的作用往往不亚于农业科学和农业技术的作用,它不但在农业标准的制定中不可或缺,而且在应用标准时也发挥着很大作用,甚至这种作用有时会成为关键性的。这正像管理学中的案例应用有时最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一样。经验在农业中的这种作用的原因在于,农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灰色系统,农业过程是一个多因子作用的复杂过程,对那些未知因子或者已知因子间相互作用的未知结果还不能掌握,从科学和技术层面上也就无法符合性的描述和显现,只能像社会科学中的案例的应用,当然,这还不完全等同于案例。这些直观性的认识和操作的积累,就会形成积累者对相同或者相关事物在推动时的潜在作用力,从而增加其成功的判断力和推动机会,以减少因未知所造成的损失。由于标准所追求的核心是对规定过程以最佳状态表达出来,所以,标准不但要求在制定时注意吸收实践经验,在应用中也留有应用经验的空间,即与“标准”相比较的“规程”、“规范”所包含的明显差异值,就需要“经验”加以补充。这种空间的大小,与该目标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一般呈反比,即空间越小,越说明其科技发水平越高。在农业、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复杂性高、随机性大的领域,这种情形普遍存在。
标准,实质是一个有界的、可供重复应用的、且能够体现最大效益并达到理想目标的确定程序或可复制体系。实现这个理想目标的有力保障,就是最佳秩序。所以,农业标准,就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有关标准,保证在特定范围能够取得最佳农业效果的能力。农业标准是农业标准化的结果和前提。说结果,是因为制定农业标准的过程,就是农业标准化的一个阶段,也可称为前期阶段,是农业标准化的基本工作,该过程的结果即是农业标准。论前提,农业标准化的另一个过程就是对农业标准的应用,即农业标准化的落实过程。如果没有农业标准,这个标准化过程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制定农业标准,就是对农业中某一能够固定下来的、可以重复进行的过程,应用农业标准化原理和“简化、优化、统一、协调”的原则进行搜集、归纳、优化、集成和超集成,得到最佳规定的程序;应用农业标准,就是落实农业标准及其体系,实现农业过程最大效益。
可见,农业标准的定义应当是:“为在一定范围获得最佳秩序,集成相关科技成果与经验,经协商一致,制定出共同遵守和重复使用、并经公认机构批准发布的规则或特征性文件。”
,
农业标准是农业标准化的产物之一,但只是一种可供⌛重复使用的工具或者程序,是农业标准化完整过程的基础部分。农业标准是农业标准化的潜在生产力,是农业科技成果得以量佳应用的惟一手段。要使农业标准释放其能量,变为农业的实际效益,就必须将农业标准应用到农业实际中去。
三、农业科技与农业标准关系
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和农业标准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到农业标准化的落实和农业科技的正确应用,也是我们目前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意识问题之一。有一种十分明确的观点,那就是,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的是“农业科技的进步。”其实这是不完整的。
农业发展实质靠农业标准化。通过前面的论述,应当已经明确了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和农业标准是什么,也明白了三者各自是干什么的了。当将其应用于农业发展,从提升农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角度审视时,就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了——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的是农业标准化。该结果对多数人来说,可能有些意外。因为,“农业标准化是当今的事,过去没有标准化,怎么能是它呢?”答案是肯定的,没有提农业标准化,农业过程照样运行在标准化中,但那只是一种内涵的、更加经验的和粗糙的朴素标准化作用的推动。关于这一点,另有结果。
农业标准是农业科技能量释放的直接生产力。从比较这大领域的异同和相互间的关系出发,可以看出,农业科学侧重的是农业知识和学问的获得,挖掘的是自然规律和农业本质,重点在于探索和发现农业系统的质——是什么?为什么?农业技术则是应用农业科学的知识学问,围绕着人类的需要,运用已经掌握了的技能,在显现化相关学问与智力的
农业科技与农业标准互为依存、互促发展。任何一项农业科研过程,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了相关标准,按照严格的规程和约定,开展了有理的推断
综合结果,从思维到行为,由具体系到抽象地进行着各种发明和创造,以便产生更多的、能够使手臂延伸的工具、方法和技巧;农业标准,是对农业科技成果以及农业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并在明确目标要求下,经过最佳秩序和最佳过程的规划、梳理、优化和集成,产生使用之可释放最大效益能量的简化性生产力程序,成为科学、特别是技术能量物化释放的最好载体和通道,是农业科技成果落地、推动农业发展的最佳转换器和催化性架构系统。农业科学成果,是自然规律、农业本质的部分显现,是对客观存在的部分展示;农业技术成果,是新工具的诞生,是潜在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是新技术的形体显示;农业标准,是使潜在的技术生产力以最佳方式成功落实的程序规定,是农业技术工具功能组合、构成系统释放的最佳支撑体,是农业发展过程动力矢量的静态表现,是一种直接的生产力,是农业技术向应用递进的前端部分,其应用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先进性远远高于农业技术的释放。在农业周期中,农业科学、技术和标准的关系,表现出直接的共轭关系和因果关系。农业技术成为农业标准的直接支撑依据,农业科学不但支撑着农业标准,也支撑着农业技术,而农业标准又直接支撑农业科学和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三角互联、往复循环中,三方面既能够各自快速提升,又不能缺少任何一个,表现为直观的相互依存、互为支持的有机联系。此时的标准,在科学和技术间表现出重要的动力促进作用。对此关系,可形象地展示为图1过程。和探索,并使成果有了可重复验证的根据,直至揭示新的事物本质和运行规律。任何一项农业技术,在发明和创造的过程中,无不以更加严密的标准及其体系支撑,在集成与升华的基础上,发明出更加先进的技术工具与方法;任何一项农业标准的产生,无不依托大量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形成最佳的实用程式提供社会应用和科技发展。因此,层出不穷的农业科技成果支撑了农业标准的持续更新,不断出新的农业标准为农业科技提升、科技成果的科学落地和最大效益释放提供了最佳支撑,构成了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体系。简单地讲,农业科学发掘农业过程的&ldงquo;质”,农业技术支撑农业过程的“形”,农业标准强化农业过程的“神”。农业技术以农业科学发展为本源,农业标准以农业技术ร和科学成果为根据,农业科学的发展又要以农业标准为手段,以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为基础。从推动农业发展的社会需要角度,农业标准的需求被列为第一,因为它是直接生产力;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应当是需求方面的第二、三位,是发展的“幕后”力量,是通过标准容纳和升华得以应用而给力的。特别是,农业标准对农业经验的重视和吸收,结合着农业科技成果,所产生的直接推动力,对农业的发展应更优于农业科技对发展的力量,更能够显示农业标准质的全面性、系统性与先进性。显然,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和农业标准,在发现规律、利用自然和满足人类需求方面,互为依据,相互作用。
农业标准是直接的生产力。在促进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科学成为农业技术和农业标准的共同基础,农业技术和农业标准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依赖关系,农业技术只能以标准和标准化方式实现自身最大的价值,农业标准只有在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和科学规律的支撑下,才能够展现自身的最大优势,而农业科学的发展只能以农业标准作为重要支撑,农业技术在应用层面上必须以农业标准及其体系的面目进入应用过程。农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直接利用之则不够科学的生产力,而农业标准是直接的生产力,是对农业科技、包括农业经验的高度集成与优化后,直接给力的生产力。农业标准化是农业标准这一生产力发挥作用的直接过程,也是农业技术的能量得以科学释放的惟一途径,更是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真正升级的直接支撑和给力部分。所以,现代农业,必须是以标准为核心支撑的农业。任何农业科技,若在一定范围不转换成标准被应用,这些成果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展现其应有的价值。因此,“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的论断是十分正确的。
四、结语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由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和农业标准三位一体所组成的提升体系,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农业快述发展的真正核心。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潜在生产力,农业标准是农业发展的真正直接生产力;农业标准通过农业标准化产生和释放其所凝聚的科技最佳推动力量,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农业标准化是国家农业基础强化的惟一手段。
以上是由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分析基于农户行为的农业面源污染机制的问题和策略,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