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激活品德课堂

时间:2025-01-13 05:29:5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学生的品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师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心灵感受社会,从而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选择不能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促使课程目标的落实。教ฎ师既要以教科书为范本和出发点,更要走出教科书,结合学生的生活素材和自我习得能力,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让品德课堂更有活力,更有“厚度”。

从实际生活中创生课程资源

孩子们喜欢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事物,对于枯燥的、教条式的品德教育只会感到厌倦。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孩子们能在实际生活体验中获得情感的熏陶和道德的滋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捕捉有价值的话题来创生教材,让课堂不再生硬、遥远,而是变得亲近、柔和。

浙教版一年级上册《让我自己来吧》的教材呈现的只是一些图画材料。而李文磊老师在执教过程中,设计一个教学环节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首先呈现了学生在体育ณ课后乱放衣服的照片,让学生判断这样做好不好?再追问学生该怎么做会更好?从而引出穿脱衣比赛环节,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穿脱衣服最快,并能把衣服叠好放在桌子上。李老师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实地拍摄学生教室里的情况。通过这一生活化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现象清晰可见。一年级的孩子已经能正确判断好与不好,再追问“如何做”。让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仅仅停留在分辨对错上,更重要的如何把“做得不好的事”做好。再利用“穿脱衣比赛”的环节,比起课本上的几幅图片进行看图说话,或是教师自己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讲解穿衣方法,相信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同伴细致到位的方法介绍,肯定更能得到他们的接受和喜爱。这就是教师创生教材带来的巨大魅力。

从个性活动中理解课程资源

这样高密度的课堂活动体验,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是相当新奇的。孩子的上课积极性空前高涨,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孩子们时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和同桌交流自己的长相;时而站起来一起动动手动动脚,介绍自己的爱好;时而又ฟ静下心来画一画心中所想。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难认识到:原来我和别人那么多不一样,我有那么多爱好,我的想象力那么丰富。

品德活动课的创设应该以学生的内在需要为基础的。学生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不断增强感悟能力,提高主动性。因此,要在课堂上通过这种活动,给孩子们创造充满个性和活力的舞台,让孩子们全身心地参与课堂,乐于学习,喜于表现,展示自己的才能。让我们的品德课堂成为孩子们的“小舞台,大世界”。

从课后作业中延伸课程资源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仅仅用好教材是不够的。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师应该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发挥课后实践作业的魅力。现行的品德教材中有许多书面作业,这些作业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一是各种行为的辨析;二是小调查,小访问;三是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建议。但是这种生活化的作业如果仅仅止于课堂,是不能真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笔者在执教《我是小小安全员》时,发现由于学校对于安全这部分比较注重,平时的每日晨谈、放学一分钟、班会课上,班主任三声五令强调安全的重要性,通过看视频、发安全知识小册子、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学生对于安全知识的积累已经相当丰富。因此课上,笔者把重点放在了“对于家中实际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如何解决?”“怎样把我们想到的解决方案让身边的人知道?”这两块内容上。那么通过小组合作,分别对于“防火”“防电”和“防盗”三块安全知识设计了宣传海报。利用单独宣传和组建假日小队方法,将我们的安全知识传播到家庭成员、左邻右舍以及亲朋好友中,无形之中就形成了学生作为社会一份子,为创造“安全和谐的家园”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并在课外活动后及时反馈,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内心体会。

教师设计高效的“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作业”是实现本课程向课外延伸的最有效的途径,它能从只重视学生的知识培养到真正深入学生的生活,是一种实践性的作业,是一种长知识、长德性、长智慧的作业。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品德课堂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活动性。

品德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充满文化气息和人文气息的活动过程,品德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应该是立体的、多样的、综合的。品德教师不该把课堂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程资源局限于教本教材。品德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散于校园内外,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出智慧,学得精彩,学有所成,让课堂灵活生动。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