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差异资源,构建有效课堂
摘 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一种课程建设。我们如果能妥善地利用差异这一资源,那么差异不仅不会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阻力,而且还能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动力。教育只有适应这种差异性,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个性差异 资源利用 有效教学
学生个体由于所处的环境、生活经验、知识背景的不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经验、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方面也必然存在着“差异”。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是有效教学活动的起点,而且还是一种巨大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善用学生的差异资源,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论知识经验的差异,促教学的有效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重构知识网络。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不同的准备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补救,尽量缩短学生间的差距,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年、月、日》一课,在设计之前我先进行了教学前测,如下表:
学习《年、月、日》调查表
一、我是 年 月 日出生的。
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
1. 。
2. 。
3. 。
三、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1. 。
2. 。
3. 。
通过教学前测,学生已经知道的信息如下:
学生还想知道的信息是: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年、月、日的有关知识的积累,但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教学前测既带给学生一个“主动建构”的舞台,也带给老师一个了解学生的舞台,通过教学前测这个纽带,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链接已有的知识,促进差异教学的有效性。
二、论思维能力的差异,促教学的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验证长方体体积公式。这样,将学生间存在的思维方式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开发成学习资源,转化成学生相互启发的思考智慧,促进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三、论学习方法的差异,促教学的有效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难于理解知识,需要别人的帮助,且较多地运用直观学习。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运用天赋的才能。”因此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如五年级下册《购物策略》一课中:小瓶果汁每瓶200毫升,价值2元;大瓶每瓶1200毫升,价值10元。三家超市的优惠方案如下:
欣欣超市:买1大瓶送1小瓶。
好朋友超市:一律九折优惠。 ϟ
跨时代超市:购物30元以上(包含30元)八折优惠。
1.买1小瓶橙汁,去哪个超市较合算?
2.买1大瓶和1小瓶橙汁去哪个超市买合算?
3.买3大瓶和3小瓶橙汁去哪个超市买合算?
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出示第1小题:买1小瓶橙汁,去哪个超市较合算?
学困生的方法是(计算):
中、优生的方法是(排除法):
(1)先排除跨时代超市,然后计算另外两家超市。因为跨时代超市需买30元以上才能打八折,所以先把它排除。
欣欣超市:2.00元;好朋友超市:2×0.9=1.8(元)。
(3)先排除跨时代超市――再排除欣欣超市――最后选择好朋友超市。
四、论学习方式的差异,促教学的有效性
《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长方体的“面♛”的特征。小组1得意地说:“我们小组得出了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我补充!”小组6说, “而且相对的面相等。”“我反对!”小组3提出抗议:“我们通过实验,证明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不信,你们看。”小组3急忙上台演示,恰巧小组3带来的“药瓶盒”给出了有力的证明。多精彩的发现啊!事实胜于雄辩,同学们一片哗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小组3的成员钧凯还铿锵有力地边比边说:“这四个长方形完全重叠在一起,还可以证明长方体有四个面相等。” 钧凯同学对数学学科很感兴趣,经常利用课外时间看一些数学方面的书本,而且他的学习能力、数学思维在班上都是遥遥领先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差异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我没有马上给予肯定。由于每个小组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同学们在小组交流中激发出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火花,相互渗透,资源共享,学生们不但掌握了自己的方法,也学会了其他一些方法,还有的学生在别人和自己方法的差异中找到了¢别人的优势。
每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它的绽放。即使生命中最弱小的花蕾,也希望开出芬芳的花朵,拥有自己的春天。孩子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一笔财富,教师要善于依托学生资源这个“力”,使课堂教学获得事半功倍之效,这也是教学追求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2]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3]《2011版数学科新课标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