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泰山文化中的崇山理念
[摘 要]山岳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自古就是我国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的主题。对泰山的信仰与崇拜是源于自然崇拜,也是宗教信仰的一种,并与国家意识、社会价值观相连,是在自然环境、宗教思想、社会背景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培育并传承下来的。
[关键词]泰山;自然崇拜;宗教信仰;社会崇拜
前言
山岳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山岳形象及山岳信仰中的崇拜形式等等都蕴含着民族的崇山理念,是民族心理的体现。我国众多名山中“五岳”有着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而“五岳独尊”的泰山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后更是成为中国人心中山岳崇拜的代表,是一座贯穿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并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山。泰山不仅是我国华夏文化中的自然景观,也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泰山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泰山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至高的地位和崇高的精神价值。
一、泰山文化概说
泰山,古称“岱”,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主峰在今泰安市泰山区境内。由于在“五岳”中位居东部,又被称为“东岳”,为五岳之首。自古以来,“泰山安,四海皆安”,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地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其中有秦李斯小篆,被誉为“大字鼻祖”和“榜书第一”的经石峪刻经,唐玄宗的《纪泰山铭》,清代乾隆的大量诗文。也有现代著名书法家郭沫若、刘海粟、舒同、沙孟海、武中奇、欧阳中石等的作品。泰山上下的碑碣、摩崖刻石使泰山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除石刻之外ค,泰山的雄伟壮丽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士,他们纷纷作诗留文表达了对泰山的仰慕之情。中国最古诗歌总集《诗经》中咏叹“泰山岩岩,鲁邦所赡”。诗仙李白赞叹道“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诗圣杜甫的《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传神地表现出泰山的雄伟与壮丽。清代散文家姚鼐在《登泰山记》用“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赞美了泰山日出的壮观。
二、泰山文化中崇山理念的解读
1、自然崇拜
总之,古时人们对供给他们多种资源的高山十分敬仰,把其看作是恩泽的存在,神灵聚集之地。费尔巴哈指出:“自然是宗教最初的原始对象,这一点是一切宗教、一切民族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的。”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感叹自然的壮观,同时面对神秘的自然也深感敬畏与崇拜。泰山本身具有着雄伟、壮美的自然性和接近上天的神秘性,对泰山的赞美与崇拜体现着古人们对自然的憧憬亲与和,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2、宗教崇拜
泰山被称为是“信仰之山”,是一座具有很强宗教性的圣 Ü山。泰山周边地区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文化的发祥地,长期以来儒学思想对于泰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儒家文化是泰山文化的主脉对整个泰山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使泰山文化更具有理性高度、人文关怀和象征意义。”
(3)儒家主张天人合
一、仁义与礼制。封禅泰山作为国家祭祀体现着行仁政顺天命的执政观念和国泰则民安的最高目标。因此,对泰山的崇拜与信仰是儒家宣扬君权神授的体现。此外,泰山的孔子登临处、孔子小天下处、山顶的孔子庙等等遗迹印证着泰山与儒教的联系,彰显着这位圣人在泰山的足迹。孔子和泰山被互尊为“人中之泰山”,“岳中之孔子”。对泰山的信仰中蕴含着对儒教的崇拜。同时,自古泰山就是仙家寄居和修炼的地方。道教是泰山的主流宗教。泰山供奉的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均是道教的神祗。其中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泰山府君,作为泰山的化身,是天与人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而随着道教的渗透使泰山的宗教色彩进一步深化,泰山神又能主掌生死,成。为幽冥之王。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送子娘娘等,她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可以赐福禄寿,赐子女,赐丰收,赐安康。总之,泰山是道教圣地且神祗多样,能满足人们的多种现实需求,泰山祭祀活动渐渐在走民间也兴盛起来,从而泰山由单纯的官方祭典的神山成为全民信奉的幽冥地府。泰山神也成了全国普遍信仰的大神。此外,泰山也是中国佛教传入最早的地区之一,现在泰山上保留较好的寺院有灵岩寺,普照寺。泰山封禅活动中佛教出现的极少,但随着佛教的本土化,泰山也被视为佛教的地狱,衍化为泰山的冥府地狱系统。随着宗教元素的加入,不同阶层的人们出于不同需要对其进行加工,从而泰山诸神神谱日益壮大,职能增多,适应了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心理需要,宗教信仰使人们对泰山的崇拜具有超越朝代的持续性。 总之,宗教在泰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使泰山成为至尊地位的主演因素之一。泰山在做为我国自然景观的代表的同时也是一座信仰之山,具有深厚的宗教性。泰山在社会历史变迁与发展中儒家礼制色彩和道教色彩浓厚。自然界的泰山是泰山各教派的存在基础,而各教派在泰山的互动与交融增加了它的超然与神圣性,同时也让泰山信仰更贴近民众,使人们对泰山的崇拜更具有持续性。对泰山的崇拜蕴含着宗教崇拜心理。
3、社会崇拜
古部落的发祥与古代帝王的频繁活动使泰山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夏商两朝君主的东巡更提升了泰山的名声。周族代商后,在泰山南北分别建立齐鲁两国,将天下九州各确定一座镇山,《周礼》中记载: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泰山的政治地位明确确立。秦王朝建立当年就封禅泰山,泰山的地位在大统一朝代中首次得到确认。自秦以后据史料记载,秦汉唐宋皆有帝王封禅,明清两代帝王或亲自拜祭,或官员代祀。总之,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将江山社稷同泰山崇拜、天地崇拜联系在一起,希望长治久安。而泰山被看做是一座与国家政权兴衰紧密相连的圣山,国泰民安的象征,对泰山的崇拜体现着大统一的国家观念。孙中山曾以“泰山之安”喻指新诞生的中华民国,而新中国成立后,泰山作为一面旗帜,鼓舞、团结全国人民。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泰山是一座政治之山同时也进入了社会道德范畴,形成了崇高、壮美、永恒、神圣为核心的理念,涵盖着鼓励鞭策、向上、振奋情志的精神象征,并追求一种高尚的社会价值观和理想境界。“稳如泰山”、“重如泰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等等这些关于泰山的名句体现出泰山是一座蕴藏美质、激发灵感、触动爱国情思的圣山,在国民心理上具有崇高威望。泰山与泰山文化成为一种凝聚力和支撑力。自然界的泰山正式如上添加了人们伟大、崇高的人文性的社会内容,才有一座山岳变成一座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历史的文化名山。
三、结束语
几千年以,来,泰山与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历史发展都密切相连,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其承载的人文信息使它成为一座自然与人文并重的名山。泰山自古就是我国学者及艺术家们的灵感之源,是我国文学艺术、Σ民俗、宗教的主题,上至皇帝下至平民不同阶层的人们用多种方式表达了对泰山的敬仰与膜拜之情,创造了丰厚多彩的泰山文化。泰山是一座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山,一座代表了民族文化的高山。泰山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是一座神圣的精神文明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泰山文化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崇山理念。对泰山的信仰与崇拜是源于自然崇拜,也是宗教信仰的一种,并与国家意识、社会价值观相连,是在自然环境、宗教思想、社会背景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培育并传承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