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民族声乐

时间:2025-01-13 07:10:4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论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民族声乐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是我国声乐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而民族声乐的教学又是高师声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文理清了民族声乐的发展沿革,提出高师声乐教学应体现、加强民族性,强调高师声乐教学应加强对民族唱法特点、风格的研究,加强对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了解和认识。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是一门融中西声乐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应侧从纵、横两方面展开,形成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声乐教学体系。wWw.LWlm.coM

【关键词】高师;民族声乐;教学

我国音乐界普遍认为民族唱法是指具有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与方法,它包括我国的原始民歌、改编民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我国的戏曲、说唱艺术以及我国民族歌剧等体裁的演唱艺术。而在我国声乐教育界形成的中国民族唱法学派所界定的民族唱法概念较为狭窄,特指继承和发展了的我国传统的民歌、戏曲、说唱,同时又吸收和借鉴了外来欧洲美声唱法而形成的一种演唱风格与方法,它用于演唱我国的原始民歌、改编民歌、具有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以及中国民族歌剧等等。

高师声乐教学是我国声乐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而民族声乐的教学又是高师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高校声乐教师,我们不但要了解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史,而且要在中西两种演唱方法上融会贯通,了解其不同,寻求其共性,这有利于提高民族♂声乐教学,更有利于发展和完善中国民族声乐体系。

1 民族声乐的发展沿革

民族唱法是在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地域特点、心理特征、表现方法、审美情趣以及在人民长期的创作、积累中形成的。它作为一种学派的正式提出虽然只有五十年左右的时间,但从历史上看,它却有着及其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诞生了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有了“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的高超水平的歌唱;到汉代出现了第一个官办音乐机构——“乐府”,并且有了著名的“相和歌”;唐代出现了“梨园”,有了“吟诵”;再到后来的宋代说唱;元代的散曲、杂剧;到明清的民歌、戏曲,形成了丰富的声乐演唱形式和多彩的声乐艺术风格,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这些宝贵音乐财富和经验将我国的民族歌唱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以后的民族声乐的发展及民族唱法学派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四运动以后到1949年解放,我国民族声乐的创➳作和与演唱十分活跃,出现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白毛女》等一系列作品,传唱南北,成为经典。新中国成立初,出现了象胡松华、才旦卓玛以及80年代的彭丽媛、闫维文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年轻的民族声乐歌唱家。近年来,随着“西乐东渐”,“Bel canto”的传入,民族唱法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美声“打开喉咙”、“统一声区”和“关闭”等唱法技巧,使民族唱法无论在声音的统一、音区的扩展以及歌唱能力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随着民族唱法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发展,民族唱法学派以其鲜明的传统特色、民族韵味和艺术气质走向更科学、更系统、更完美的艺术境界。

2 高师声乐教学应体现民族性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卐乐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高等师范院校所培养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社会教育机构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他们是大众音乐教育的启蒙者。音乐教育在德育、智育等方面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中小学教学大纲规定必须开设音乐课程,而中小学音乐课主要是以声乐为主,因此,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就成为高师声乐教育的关键。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应体现民族性,从而更好的培养掌握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方法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这既关系到青少年的素质提高,又关系到民族音乐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国内大多อ数的师范院校都强调“师范性”与“技术性”,把声乐课当成了练声课、发声技能课,而忽视了声乐艺术本身的意义。把艺术课变成了技术课,把复杂的抒发情感简单的理解成了单纯发声,这个现实问题使我们不得不深思。作为一名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师,我们应在强调师范性、技术性的同时强化思想性与情感性,重要的是加强其民族性。早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一些亚、非国家领导参观我国的音乐学院时,曾就民族音乐相关问题提出了意见,从而引起了我们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国音乐学院也即在此背景下成立。然而在当代,民族声乐学生长期处于美丽的校园与繁华的都市之中,他们更多的是追逐时尚,而缺乏传统,追求时尚而缺乏传统,偏重书本知识而缺乏生活历练,对民间文化所知不多,所以,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应强化对学生民族文化知识的教育,丰富学生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理论知识,提高对民族声乐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从艺术与技术两个层面真正掌握声乐课程学习内容。

任何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内容。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传统是建立在传统的民歌、说唱、戏曲和歌舞基础上的艺术大成,在声音上要求甜、脆、柔、圆、亮等;在演唱上讲究以字行腔,声随字发,在表现上要求润色,讲究意境和韵味,并以情感表现为核心,这些都构筑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因此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应做到“技术”与“艺术”和谐统一。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能体现作品的民族风格和韵味。

3 高师声乐教学应加强民族性

3.1 加强对民族唱法特点、风格的研究。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郭淑珍教授曾经说过:“中国人首先应该唱好中国歌曲,因为它是人类艺术的财富,它应该属于全人类”。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张权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她认为:“中国歌唱家应该面对中国的现实,以训练有素的歌喉努力唱好中国歌曲,以为广大的中国听众带来多样而高尚的艺术享受为最高荣誉”。因此,在我们的声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更应加强其对民族声乐的风格、特色的研究力度。我国较之世界其他民族有更为丰富的民歌、戏曲、曲艺、说唱等传统艺术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地运用这些资源,让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民族的演唱艺术,强化民族声乐在教学中的地位,并且应该把民族声乐作为师范声乐课的主线。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为普通中学、中师等学校培养合格的教育人才。而在普通中学、中师等学校中,唱歌课是音乐主干课,歌唱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我国优秀的民歌、戏曲,如歌曲《小河淌水》、《采茶舞曲》;戏曲类的说唱脸谱等等。这些世代相传日益完美的民族声乐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表达深邃的民族艺术的精神内涵,将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更应注重对民族唱法特点、风格的研究。

3.2 加强对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了解和认识。

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中,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代表的一些音乐学院取得丰硕的成果,为祖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民族声乐歌唱家。但相当多的一些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培养出来的优秀的民歌演唱家并不多。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民族声乐教学,要加强民族声乐教学,教师是关键,除了掌握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外,我们应该让学生广泛的接触各地方的民歌,掌握各地方、各民族的习俗,了解风俗与民歌的之间的关联。比如就婚嫁一项,各地各民族就有自己不同的行为方式。藏族的走婚——“爬房子”,扎坝男女找情人,一般是通过耍坝子、跳锅庄舞等。男子在白天约好相中的女子,经女子同意,晚上深更半夜来到女子房前“爬房子”,天亮前爬出;畲族在迎接新娘过程中唱的接亲歌是个含有13首曲子之多的系列:杉枝邀山歌、拦赤郎歌、开门歌、迎亲歌、借锅歌、筷歌、酒歌、答歌等;鄂西土家族哭嫁程序:哭祖宗、哭爸妈、哭哥嫂弟妹、哭叔伯舅舅、哭婶娘舅妈、哭侄儿等,曲子多的有数十首。再比如侗族的教歌、哈尼族的长街宴、彝族的月琴弹唱、壮族的树下情歌、回族的花儿会等等,这些都是扎根于民间,最能代表地方特色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们的学生所欠缺的正是对这些宝贵财富的了解和认知。作为青年一代,应该向老一辈的歌唱家们学习,他们一方面在音乐学院学习、研究,一方面长期深入生活,向民间的戏曲、说唱等老艺人拜师学艺,既保持了本身民歌演唱艺术的特色,又吸收了各类民族演唱艺术的营养,丰富、增添了民族艺术色彩,使其多样化发展,同时也进一步获得了科学的发声方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演唱风格。如我国著名的民族歌唱家郭兰英,从小就在山西梆子剧团当演员,常年在剧团的基础训练和演出实践,造就了扎实的表演基本功和唱功,戏曲唱腔讲究咬字行腔,这样在民歌演唱上就能充分发挥她的优势,使歌曲唱的亲切自然、优美动听、韵味浓厚,极富民族特色。再如少数民族歌唱家何纪光,自幼生长在苗族、土家族杂居的山区,从小深受民族艺术的熏陶,逐渐形成了真假声结合又变换自如的刚柔并济、风格淳厚、独具一格的民族演唱方法。这些正是他们走向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我们有五千年丰富的文明史,我们的音乐艺术应该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走“寻根”与“开放”相结合之路。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是一门融中西声乐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应侧从纵、横两方面展开,博中求精,在文化的熏染中求得技术的发展,应深入学习和有效继承我国民族声乐的精华,理解并掌握我们民族声乐所独有的审美观,同时探究与西方美声唱法的相同之处,寻其规律,究其个性与共性,在共性中发展个性,从而形成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声乐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2] 李道琳,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民族化问题.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徐敦广,弘扬民族声乐文化重构高师声乐教学体系.艺术教育,2008年第2期 [5] 王秀芬,歌唱中的“字”、♋“气”、“情”在演唱中国歌曲中的特殊处理——兼谈我演唱中国歌曲的一些体会.人民音乐,2001年第3期

[6] 李晓贰,关于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多样化的管见.人民音乐,2001年第5期

[7] 程宁敏,民族传统继承在声乐教学中的体现——由高师声乐教学引发的思考. 声乐艺术, 2000年第8期

[8] 王雅娟,试论高师音乐教学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洛阳师范学院报,2001年第4期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