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网络社会的时期,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正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也呼唤着教育的改革。随着我校电脑室、多媒体室的建成和运用。信息技术正悄然走进我们的课堂,发挥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正以它特有的魅力散发着诱人的气息。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正逐步被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所采用。利用信息技术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为小学数 学课堂教学引入时代活水通过信息技术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的、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取得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新课程理念也强调要以学生为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动机和兴趣,并获得快乐和享受,历来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孜孜以求的。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只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苦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教育者,感谢高科技的发展给了他们新的生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一改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生动鲜活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视听效果的有机结合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积极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这一课时,首先播放一段父亲和儿子一道逛商场的录像,并配上声音:“今天是爷爷的生日,我们给他买一听中老年奶粉,好吗?可我不知道这一听奶粉有多少,你说说怎么办?”,“用秤秤”,“还有什么办法?”,“这是一个圆柱体,我们还可以根据它的大小来计算它的重量”,“你知道怎么办吗”,“不知道?”“同学们,大家都有助人为乐的思想,你能帮帮这位小朋友吗?在教学中创设这们的情境引入课题,又自然又轻松,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而且迫不及待地想帮忙解决问题。这样设计不但有利于新课的教学,把学生思维引入新课重点解决问题的“发展区”和学生求知的“情绪区”,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中。
(二)动静结合,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的主要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但是这些内容的设计是静止的,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像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见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应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致死的本质。
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把圆柱体模具切开、拼凑。但它确实凌乱无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电脑先出示一个圆柱体,然后再切割成许多小份,再拼凑,这样,过程就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了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割补法,帮助了学生理解不易明白、不易掌握的知识要点,完成了有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三)上网操作,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要大力开发并且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而网络技术以其资源的丰富性、交互性等优势给数学教学ญ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理解能力,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查阅到各种各样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信息。
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这一课之前,我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同学们纷纷活动起来,他们分工合作,有的去商店,有的到学校电脑室上网查找。上网后,同学们收集到各种相关的资料,并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写入文¢档,我也事先查阅料有关资料并做好料相关的课件。同学们把事先查找到的有关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我还请了几个同学上台边说边点击有关的图片,电脑立即显示该物体的图像,使学生查找的资料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可见,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求知之余,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自主探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贴近生活,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凭借,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小学生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小明、南南去商店打一瓶菜油,并给他们配上声音:“我们去考考售货员阿姨这瓶能装多少升油,好不好?”顽皮是孩子的天性,同学们也目不转睛地看着阿姨能否解决,教师里鸦雀无声,阿姨没办法。当我问到:谁能和老师一起帮助他解决时,“教师里一下沸腾了,同学们一个个把小手高高举起,嘴里还不停地喊道:“老师,我!老师,我!”课堂气氛被推向高潮。在我的引导下,又通过电脑的演示,学生们很快地算出了小明和南南打了多少菜油。这样把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生活中喜欢做的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乐种学、在玩中做,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育领域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他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把数学知识“用”起来,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片面追求形式化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很多教师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看成是“不二法宝”,甚至将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列为评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致使许多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诸多教师的帮助下,冥思苦想,日夜奋战,才制作出一个多媒体课件来,然而花了这么多的精力制作出来的课件能否与教学内容有效的整合呢?也不尽然。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效,重点应考虑信息技术能给数学教 ツ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什么帮助和好处,把信息技术恰如其分地应用到我们平时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
(二)淡化数学教学本质
现在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认识不足,简单的认为,可以不用粉笔和黑板,就是运用了信息技术,实现了数学教学改革。有些整和课成了“幻灯机”,“电子黑板”的简单累加,教师成了机器的操作员和画面的讲解员。有的教师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在设计制作课件的时候,过分注重色彩的亮丽、鲜艳,在课件中加入一些与教学知识无关的图片、动画,这样的课件看起来很花哨,能吸引住学生,却难以展现数学教学丰富的内涵,学生的兴趣仅仅停留在新颖好看的媒体浅层面上,而数学目标却难以完成,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技术实现上的一些缺陷
说到整合课时,不少教师普遍都感慨一节整合课的备课量非常大:一是信息资源的收集费时费力,难以找到适合教学设计的信息素材;二是教师本身没有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授课时,教师沿着预先设计好的思路逐步呈现教学内容,学生也是只能沿着教师设定好的程序走下去,由于这样的“流水课”,学生的思路已经被设计死了。教学时,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导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怕越雷池半步。更有趣的是,有些教师在操作电脑时,由于多按了一次键,电脑便自说自话,教师手忙脚乱,学生哄笑不已。此类现象在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有发生。
总之,信息技术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能及的优势,在很多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它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我们一线教师应充分学习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学习,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能积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能变不易观察为容易观察,变难以理解为容易理解,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的功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智力的开发、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培养,情感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