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近年来我不断尝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也真切地体会到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教学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改革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聋生素质,是聋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总目标,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
我们在实践中认为,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能通过直观性和个别化,提高聋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并通过聋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进一步调动聋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从而构成良性循环,促进聋生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一、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直观性优势,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
聋生由于听力的丧失,其语言和思维能力相对健全人来说,发展迟缓,长期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形象与情绪性因素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效果,并且也是学习活动本身所必备的工具。因此,深入聋生学习实际,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直观性优势,在数学课堂的多种教学形式中,构建富有启发性,又有情绪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简捷而又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虚拟现实,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知道学生亲身经历的经验比起读、听等手段获得的经验保持的效果要好的多。但在很多情况下,限于时间、空间等多种条件,不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为学生提供直接经验,而只能凭借书面文字、手势和学生极难理解的口头语言来传授经验,长期以来聋校采用封闭式管理유,使得聋生交际面狭窄,学生从外界获得信息的机会很少,故学生学习的效果往往很差,明事不明理,兴趣不高。针对这一些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功能,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接近直接体验的数学情境,为学生呈现出一个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并主动进行建构意义,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如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售货员、顾客。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及互动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虚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聋生自己亲身经历社会,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动态展示过程,引导学生探究
聋生由于语言的残缺,沟通的闭塞,交际的狭窄,导致思维发展的相对滞后。于是,传统的教学观认为,限于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聋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由此而产生一种思维抹杀聋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始终满堂灌。通过信息技术直观的展示,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能动性,简化学生的观念和理解的过程,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构建,突出認知主体在构建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方法,但实验过程难以具体操➳作,且费力费时。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动画多层次地将一个圆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一个圆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数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围成的那条封闭曲线就越接近直线,这时启发学生想象,并分级剪拼操作: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同学们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挖平行四边形;有的把圆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底)、宽(高)与圆的周长、半径是什么关系?这时学生一般就会抽象概括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又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3.化静为动,深化理解
由于聋生语言障碍以及手语理解的局限性,抽象的概念或变量之间的转换是聋生学习与解题的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往我们的教学策略更多的是放慢教学速度,反复巩固,但效果仍不明显,因为这不能适应聋生学得慢忘得快的特点。在新课程背景下,而我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即将各个抽象的概念、定义或变量转换成有形的图形或实物,充分利用聋生的视觉优势,以图形或实物的运动来展示变量变换过程,降低教学难度,让聋生深刻感受概念的形成,变量转换过程,从而深化理解抽象的概念及变量的转换,加深印象。例如:列方程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由于牵涉到相向而行、反向而行、相遇、追击等问题,聋生难以找到其中的等量关系。这时可以利用动画展现各自行走的路程,虚拟现实,让学生亲眼目睹实景的再现,并把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化静为动,使学生在脑中产生具体的实物表象,使学生主动参于学习与探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聋生的理解与记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体现学习主体的作用
聋生由于见识不广,普遍缺乏发散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很难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缺乏主观能动性。但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动画模拟、色彩的变化、图形的移动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能使聋生身临其境。例如,在推导立体几何中的柱体、锥体的体积公式时,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等多种形式的动画,产生立体效果,再配上文字,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聋生积极思维,挖掘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使聋生对教学过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大大激发了聋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信息技术能为我们创造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借阅有关电子读物,又能直接上网索取和查阅相关的信息,激发兴趣,拓宽知识,并对有关信息进行处理,学会学习,培养能力,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既学会了信息工具的使用,又培养了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除此之外,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最佳时机,不矢时机地发挥信息化媒体的作用,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可以让学ณ生进行QQ、Email、短信或在BBS上发表看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以教材内容和聋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基础,不失时机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考虑其合理性,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而不能唯技术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