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摘 要】本文基于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阐述了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理论基础,并对高校民族声乐专业提出针对性Ⓐ的多元化教学策略,以期创新民族声乐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教学策略
中国民族声乐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涉及戏曲、说唱和民族新歌、歌曲等多种形式。研究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能够使民族声乐的教育迈入一个新的发展层面,并为其他高校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对民族文化的艺术基因进行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声乐能够实现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就是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可以为民族声乐的教学提供一个极具艺术特色的良好环境[1]。当今高校在实施民族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将民族文化植根于每位学生的心中,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民族声乐审美观,让学生意识到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强化民族声乐基础理论建设。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基础理论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民族声乐是建立在传统美学和哲学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从根本上加强民族声乐基础理论建设,把握中华民族的本质特征,从其艺术形态及风格特点的角度入手,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为高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实现高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形成相应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索,转变学生对民族声乐的态度和观念,将多元化教学理念渗透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所有阶段,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塑造学生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2]。
(一)对传统的民族声乐教材进行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传统文化精神和文化的继承、声乐基本技能两方面是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核心。在高校多元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声乐技能、理念;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多样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的代表性曲目,将典型曲目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多元化教学的质量。
1.合理调整民族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在保证基础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形态的民族声乐。要把握世界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遵循民族声乐的本质特征,开设专项的民族声乐课,深化对东方民族声乐的探索和分析。民族声乐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对多元化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应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和教育,督促教师强化自身学习,并涉猎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2.对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及教材进行改革。根据我国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仍存在仅将曲谱作为教材的现象,忽视了音像材料、音响材料的重要性,使这些教学材料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影响多元化教学效果[3]。高校应丰富教学内容,选取其他形式、内容的教材,通过图像、音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理解声乐知识,透彻地分析演唱技巧及作品的风格特色,提升自身的审美观。
(二)提高对原生态民歌的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扩大对原生态民歌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招收,由于这些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多带有本地民族声乐基础,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改造,能够使学生自身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4]。此外,高校也要提高对以原生态歌手出身的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们了解民族地域⌚特点,透彻地掌握民族声乐专业的内涵,将民族特色更鲜活、强烈地表达出来。
(三)构建完善的音乐学知识结构。在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和ภ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加强对音乐学知识结构的完善,构建一套促进学生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民族生活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将声乐教育生活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当地民族文化和习俗,提升情感认知。
三、结语
高校民族声乐的多元化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民族声乐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是提高民族声乐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只有坚持将这项教育改革落到实处,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民族声乐人才,践行高校的教育职能,为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2]张智斌.原生态唱法与声乐教学之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02).
[3]卢富ล强.探索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效果[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4).
[4]邢爱.传统声乐教学在现代中职课堂中的继承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4(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