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BSC和 KPI 的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构建分析

时间:2024-11-10 16:11:0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绩效预算是有别于传统预算的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一种预算体制,实施绩效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合理配置预算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绩效预算更多地强调将一些市场经济的理念、成本核算的理念融入到公共管理之中,并倾向于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以取代传统的片面追求业绩和形象的业绩考核方式。绩效预算的先进理念为高校预算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先进的理念指导没有良好的执行体系便丧失了应有的作用。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则是执行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高效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有助于将绩效预算的先进理念落到实处,有助于提升各预算单位及部门的积极性,并能通过不断的评价与改进,改善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问题。近几年,我国不断推进预算体制由传统预算向绩效预算的转型,2014 年 6 月,我国成立了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要开展了部门支出绩效指标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课题的研究。高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节约教育资源、提升预算执行的效率及效果,构建高效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基于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本文结合平衡计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两个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的特点,试图构建简单高效的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

一、基于 BSC 和 KPI 构建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目前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亟待优化完善

目前,我国的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评价目标、评价用途等宏观层面,还是从评价指标等微观层面,高校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都存在较多的问题。第一,评价目标凸显短期化、片面化的特点。随着高校教育竞争愈加激烈,高校不断调整自身的战略规划,设定适应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其中重要的是引导发展方向的长期目标,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绩效预算评价目标则是评价本年度高校实际支出与预算相比的合理性,更多的则是关注短期内的财务指标,弱化了长期的、全面的评价目标。第二,评价用途较为狭隘,造成一定程度的信息资源的浪费。目前大多数高校将绩效预算评价的结果用于教职工个人的职工薪酬分配以及职称评级等,完全忽视了绩效预算评价结果在调整岗位职责划分、优化管理流程、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的用途,造成了大量信息资源的浪费。第三,评价指标体系欠缺一定的统筹性、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的核心所在,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劣直接决定整个绩效预算评价体ฃ系质量的高低。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指标体系是以财务定量指标为主,以升学率、教职工学历水平等非财务定量指标为辅,指标体系的构建缺乏一定的统筹性,未能涵盖除财务指标之外的其他能够反映高校绩效水平的指标,且选取的指标缺乏科学性,即不能满足二八原理,以关键的指标体现部门及整体的绩效情况。综合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不难发现我国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亟待优化与完善。

基于 BSC、KPI 构建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鉴于我国高校目前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在评价目标、评价用途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须引进一种科学的、全面的预算管理理念及工具,以推动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向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发展。BSC 和 KPI作为预算管理的工具与绩效预算管理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若能整合二者用于构建高校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将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BSC 在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绩效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融入了多元化且对改善绩效管理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具体包括:基础的财务指标、核心的内部流程指标、关键的顾客满意度指标和代表可持续性的创新与学习指标。而KPI 则以二八原理为基础,强调以少数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反映部分整体的绩效水平。以李志刚、徐莉萍等学者的研究为例,其以收入与支出比、人员经费所占比率作为财务维度评价指标,以教学和科研质量、学生成绩、行政效率作为内部流程维度评价指标,以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客户维度的评价指标,以员工满意度、员工能力与素质、员工培训与发展作为创新与学习维度的评价指标。BSC 与 KPI 的关系相当于面与点,面可以将高校的战略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层面,按照 BSC可以分为四个层面:财务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客户层面、学习与创新层面;点则可以在面的基础上选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指标,用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来评价各个层面运行质量的高低,二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为构建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提供了清晰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基于 BSC和 KPI 的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 BSC 和 KPI

构建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是一个较为复杂但效果显著的过程,基于高校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高校在构建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财务及非财务因素,结合 BSC 和 KPI 两种绩效管理方法,坚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综合统筹性原则

构建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旨在全面、系统地评价高校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传统的预算管理采用的是结果导向型的管理模式,评价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坚持综合统筹性原则就是要缓解这种片面性,从多个维度评价高校的总体运行情况。坚持综合统筹性原则,就要配合高校人才、成果、效益的预算管理目标,借鉴 BSC 的评价方法,从财务、内部流程、顾客、创新与学习四个维度来展开考察与评价,以期对高校预算的投入、过程、结果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控制与评价。

2.科学优选性原则

在综合统筹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坚持科学优选性原则,即结合 KPI 的管理方法,优选出若干个足以反映财务、内部流程、顾客、创新与学习四个维度的核心☂评价指标,坚持科学地建立指标,科学地收集数据,科学地计算指标值,科学地指标权重。能够反映高校整体运行情况及内在规律的指标选择有很多,要想从众多指标中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存在一定的难度,KPI 可以有效解决优选的问题,依据二八原理,KPI 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是从整体中优选出的 20%,这 20%的指标代表着整体运行的核心内在动力,足以反映整体中 80%的运行情况,故运用 KPI 可以有效解决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的优选问题。

3.实际可操作原则

制定详尽的管理计划,运用先进的绩效评价方法,若缺乏执行的ห可操作性,那么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将难以避免流于形式的噩运,将失去实际意义和价值。实际可操作性是保证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发挥功效的重要保障,坚持实际可操作原则,一方面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特点、师生状况、环境变化等因素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做到因校制宜;另一方面要考虑所制定的评价指标是否存在取数的困难性,无论是财务数据还是非财务数据,是否都有据可查、有据可依,以保证评价体系的有效运行。

4.持续优化原则

任何评价体系要维持其自身的可持续性,都要不断总结问题与经验,来不断优化与完善现有体系,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也不例外,故要坚持持续优化的原则,以推动绩效预算评价体系走向良性循环。坚持持续优化原则,可以在绩效预算评价结果反馈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改革发展的总体趋势,完善体系中的指标设置,适应高校发展的客观需要。

基于 BSC 和 KPI 的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的整合流程

基于 BSC 和 KPI 理论的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的整合流程,就是探索如何将 BSC 理论和 KPI 理论有效运用于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流程的过程。整合流程的起点是高校发展战略的分析与制定,绩效评价小组会结合高校制定的战略发展目标制定 BSC 绩效预算分析体系,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最终制定出全面、科学的 KPI 指标体系。评价工作结束后,绩效评价小组还要根据评价结果组织分析和相关的信息反馈,并坚持持续优化的原则,不断优化和完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

基于 BSC 和 KPI 的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旨在结合高校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对高校发展所产出的多元化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传统的财务评价维度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要求。本文基于 BSC 和 KPI 两种先进的绩效评价方法,构建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基于 BSC 的理论基础,按照综合统筹性原则,将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划分为四个维度,即财务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客户维度、学习与创新维度;其次,结合高校的自身特点,将各个维度细分为不同的层面,以便增强 KPI 指标的层次性;最后,基于 KPI 的理论基础,按照科学优选性原则和实际可操作原则,选定各个层面 20%足以代表 80%运行情况的 KPI 指标。具体的指标体系构建如表 1 所示。

基于 BSC 评价维度的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 KPI 指标的具体解释如下:

A 财务维度

虽然高校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但财务维度的指标仍然能够集中体现高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及其实现程度。本文从财务收入和财务支出两个层面对财务维度指标进行设定:

A11 教育经费行政拨款占比 = 行政拨款总额 / 总收入,用以反映高校从政府机关获取的经费收入规模;

A12 科研经费收入占比 = 高校科研经费收入总额 / 总收入,用以反映高校通过承担国家和社会的各类科学研究项目或课题,并藉此获取项目经费支持的规模;

A13 市场筹措款占比 = 高校通过市场运作筹措的办学经费总额 / 总收入,用以反映高校通过面向社会提供服务,通过提高办学声望和教学质量寻求捐赠,吸引更多的学生并收取学费等的规模;

A14 收入预算完成率 = 总收入 / 收入预算总额,用以反映收入的实际完成情况,此比率越高表明高校的收益性越好;

A21 学生人均培养费支出 = 培养费支出 / 在校学生人数,用以反映高校在办学效益相同时用于学生的经费使用情况;

A22 教职工人均经费支出= 经费总支出 / 教职工人数,用以反映高校在办学效益相同时用于教职工的经费使用情况;

A23 教学、科研设备购置支出占比 = 教学、科研设备购置支出 / 总支出,用以反映高校用于购置教学、科研设备的经费分配情况;

A24 支出预算完成率 = 总支出 / 支出预算总额,用以反映支出的实际完成情况,此比率越低表明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率越高。

B 内部流程维度

教学、科研以及服务是构成高校内部流程的主要方面,故本文从以上三个层面对高校绩效预算的内部流程维度进行评价:

B11 重点学科的数量 = 教育部认定的高校重点学科的数量,用以反映高校教学的整体水平;

B12 精品课程的数量 = 被评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的数量,用以反映高校教学课程的整体质量;

B21 科研经费的平均利用率 = 本年使用的科研经费总额 / 科研经费预算总额,用以反映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性;

B22 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数量 = 申请成功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用以反映科研工作的核心力量;

B31 专职教师与学生人数比 = 专职教师人数 / 学生人数,用以反映服务于学生的专职教师人数;

B32 专职教师的教学资历 = 专职教师的平均教学年限,用以反映服务于学生的专职教师平均经验水平。

C 客户维度

不同的客户对高校的期望有所不同,均衡考虑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对高校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学生及家长、政府部门、用人单位三个主要客户层面,对高校绩效预算的客户维度进行评价:

C11 新生报到率 = 新生实际报到数 / 新生录取数,用以反映学生对高校的认可度;

C12 学生 / 家长满意度 = 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而统计出的学生 / 家长满意度数据,用以反映学生或家长对高校的整体评价;基于 BSC 和 KPI 的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的整合流程

C21 合格毕业生占在校生的比例 = 合格毕业生数 / 在校总人数,用以反映高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的人才规模;

C22 省级优秀毕业论文数 = 省级教育部门评选出的优秀毕业论文数,用以反映省级政府对高校所培养人才的认可度;

❤C31 毕业生就业率 = 已签订三方协议的毕业生人数/ 毕业总人数,用以反映被用人单位所接纳的高校毕业生规模;

C32 用人单位满意度 = 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而统计出的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用以反映用人单位对高校所培养人才的认可程度。

D 学习与创新维度

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教职工素质的提升以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需要师生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创新不断为高校注入新鲜的发展动力,故本文通过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职工能力提升两个层面,对高校绩效预算的学习创新维度进行评价:

D11 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重 =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数 / 教师总人数,用以反映高校师资队伍的总体学历水平;

D12教师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比重 = 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数 / 教师总人数,用以反映高校中学习能力较强且能够传递学习动力的教师队伍规☮模;

D21 培训经费支出占比 = 教职工培训经费支出 / 总支出,培训是学习与创新的有效途径,通过衡量培训经费支出占比的高低,能够有效评价高校在学习与创新维度的表现优劣;

D22 获得省级以上课题项目的教师人数 = 获得省级以上课题项目的教师总人数,对专项课题项目的研究是对学习的深入与加强,是创新的核心源泉,通过对获得省级以上课题项目教师人数的衡量,来评价高校学习与创新能力的高低。

结 语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高校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亟待优化与完善,引进 BSC 和 KPI 理论,构建科学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无疑会改进高校预算收支管理、不断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提升高校整体的教育及服务水平。高校可结合构建的指标体系,并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对财务、内部流程、客户以及学习与创新等维度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根据评价得分合理安排财务及非财务资源,以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推动高校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