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探索
摘 要: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就业市场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即忽视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的建设,高职院校应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改革考核办法,构建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就业;课程体系;工商管理专业
一、目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的设置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高职专业培养目标是分析社会需求的归纳,是制定培养计划的开端,高职学校培养的是能够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模式单一,结构不完善,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容易进入两个误区,一是过分强调“职业”性,忽视理论教学,走上“中职”教育之路;二是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其应用性,使理论与实践分离。
2.师资队伍建设落后要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就要有高素质的教师,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师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紧缺。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 ,而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仅占29.9%,远远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二是很多高职院校忽视教师的培训工作。许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他们都建立了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使教师能够接触到社会,了解各项技能的最新发展,使教师的水平能够得到提升,但就目前来看,国内很多高职院校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3.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脱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教学手段落后。一是教材更新慢,跟不上社会发展。二是与企业缺乏联系,一些实践课程效果不理想,学生毕业后企业还得进行再培训。三是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掌握了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一旦遇到问题,还是不知道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
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
1.课程体系结构应以能力本位为主高职教学体系以校内实训课程和校企合作实训课程相结合,着重以训练学生能力为主,以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为培训主体。因此,在安排课程内容时要知识与能力教学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防止偏向于任何一方。
2.课程体系结构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与素质方面,越来越重视高职毕业生全面综合的基本素质、踏实的作风、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主动参与能力、动态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显而易见,这其中不仅包括通过间接学习获得的显性知识,而且也强调必须通过亲身经历才能获得的技能、能力和心智模式、综合品质,强调创新的能力,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3.课程体系结构应按模块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一般都具有四个模块:基本素质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一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职业基础模块,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主要培养学生的企业营运基础能力;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培养学生掌握管理的核心技能和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企业营运能力;职业拓展模块,培养学生的拓展发展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4.课程体系结构应突出实训一般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训包括课程实训和校外实训。对于课程实训,使学生掌握工商管理基层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包括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通过实训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各个工作岗位技能和技巧。对于校外实训,通过实习,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管理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有助于学生真正领悟到现代经济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管理知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等素质要求。
5.双证书制度目前在高职毕业生中还缺乏大量适应一线岗位工作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管理综合人才,是“杂家”,计算机等级证书、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会计证书、营销师证书、助理电子商务师证书等都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绿卡”。
设置与国家职业标准规范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结构,是深化高职高专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就业市场接轨,培养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需要。
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
我国高职教育强调和倡导的是“能力本位”模式,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应主要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即:工商管理专业以培养满足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并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1.与企业专家多方面合作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企业专家的意见。一是建立由企业专家和学院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专业委员会开发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把脉,保证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使学院所开设的课程真正建立在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并能够随着职业能力的变化及时修订,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导向型课程。二是把企业专家引进课堂,我们可以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人员定期来学院做务实型、技能型的专题讲座或者担任一定的课程,把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
2.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是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所面向的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科学的归类分析,围绕如何达到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将实践教学内容分成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项目、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管理四部分。
实践教学条件包括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河北电大高职学院校内实训室包括ERP沙盘实训室、商务综合实训室、商务电子实训室和会计模拟实训室,这四个实训室承担着不同的课程实训。我们工商管理专业目前与石家庄宏智信息咨询公司等九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还成为学生重要的就业平台,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项目包括四部分内容,课堂分散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课堂分散实训主要指课内实训,首先由教师对理论课进行“大班授课”,大班授课主要指课程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在大班讲授,主要是教师“教”,然后再进行分散实训,这一部分课堂分散实训主要采取的是“小组研讨”的形式,主要围绕理论要点或项目方案进行与现实工作、学习、生活或与现实社会现象相结合的讨论,以学生“学”为主,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做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模拟招聘实训、管理学基础案例讨论等。专业综合实训包括专业技能实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专业技能实训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实训等职业技能课程的实训。工商管理专业所学课程较广,根据我们所开设的课程,学生可以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营销师、助理物流师、助理电子商务师资格和会计证。
社会调查在第三学期开设,由学生在暑期完成。毕业实习在第六学期开设,实习时间为3个月。
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直接影响到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我院工商管理专业目前共有27名专兼职教师,°高职教师应是既具有管理理论知识,又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以掌握专业技能,完善专业经验。
实践教学管理人员。高职院校应配备全职的实践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实训课程的日常管理,目前我院有一名全职实践教学管理人员。
3.考核方式多样化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高专教学内容多重性、教学方法多样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考核方式也应多样化,从各方面考核学生的能力。比如《ERP沙盘实训》这门课程,我们采用的是“以赛代考”的方式,根据比赛成绩确定考试成绩,通过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沙盘大♡赛。《商务谈判实训》采用“模拟谈判”来计算考试成绩,这些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
4.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应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相关管理活动必需的职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之外,还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我们开设了《商务礼仪》、《企业文化》等课程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设丰富多彩的讲座,比如《大学入学第一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讲座帮助学生尽快融人校园、为自己的未来及早作规划,我们还聘请了职业拓展教练为学生们作了极速60秒、盲人摸象等项目的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素质训练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编制适应高职高专教学的教材高职院校在编制高职教材时,一是理论知识的准确定位,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同时要考虑到生源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确定理论深度;二是在教材的编写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人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中国硕士论文网提供大量免费工商管理硕士论文,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2]岑洁玲.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J].财经界,2012,
. [4]于淑娟,万坤扬.综合职业能力视角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经济研究导刊,2012,
.
[5]李蓓蓓.浅谈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½系的改革模式[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
.